•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市场
  • 5:互动
  • 6:信息披露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股市行情
  • 13:市场数据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画作
  • 张健君:
    中国当代艺术急先锋
  • 徐冰:用《凤凰》展现中国人的态度
  •  
    2015年3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画作
    张健君:
    中国当代艺术急先锋
    徐冰:用《凤凰》展现中国人的态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张健君:
    中国当代艺术急先锋
    2015-03-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晓红 ○编辑 陈羽

      

      张健君是谁?

      “他早就是个杰出的画家了,而我们这些人云亦云的人今天才知道。”知名作家吴亮如是说。确实,张健君是中国当代艺术萌芽时期冲锋陷阵的骁将,如今他宝刀未老、锋芒犹在,仍然是海内外藏家关注的热点。

      三月焦点人物

      3月对张健君而言可谓“张健君月”。在刚刚谢幕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香港狮语画廊展出了张健君的多件巨幅新作,已经被香港买家收入囊中。狮语画廊经理席宇女士透露:“去香港参加巴塞尔艺博会之前,直觉告诉我,张健君的作品会比较符合香港藏家的口味,没想到,第一天的VIP之夜,仅仅三个小时不到,张健君的三幅大画就被买家抢走。”佳士得、苏富比相关人员也不断询问、观看他的作品。

      虽然早在19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春潮涌动时就崭露头角了,但张健君当年就移居美国,所以国内许多藏家并不了解他。2007年首届“上海当代”艺博会(SH Contemporary)在国内掀起当代艺术热潮之际,他带着彩色硅胶翻制的旧陶罐与假山石重出江湖,令许多刚刚开始关注当代艺术的买家耳目一新。此后,他以对中国美术传统的反思作为创作动力,参加了一系列知名的艺术展览与项目。

      2013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的以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为主题的大展里,张健君的作品也位列其中。而那些在香港巴塞尔被追捧的作品,则是张健君大都会水墨展之后的最新作品。这是一组系列作品,以动态的方式探索水的主题,捕捉其永恒的意象。

      与此同时,3月16日由巫鸿策划的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大展《天人之际II:上海星空》,则推出了余德耀先生所收藏的1970年代到1980年代的一组作品。于是,从早期作品到新作,张健君的创作线索在记者的眼里就此变得鲜活起来。

      敦煌之行带来转变

      1979年,张健君先后去了永乐宫、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这些造型平面,直指人心的壁画彻底颠覆了张健君的想法,创作方式开始转变。他开始对先秦哲学,特别是老子和庄子,还有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影响之下,诞生于1981年的《树荫下的少女》等作品,明显陷入了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的沉思。

      张健君开始做色彩尝试,象形文字的几何图形、黑色的线和面、印象主义的技法、仿古典的写实等都混杂其间,使人眼花缭乱。他到底在干什么?

      这个疑问在1982年渐渐的明朗了。他第一副综合材料绘画《永恒的对话》大胆使用了建筑材料里的石膏、细沙、胶水、大理石碎片和鹅卵石,经过一番审慎的安排和调度,画面开始呈现出坚固感和耐磨感。1983年夏,《永恒的对话》和其他4幅作品一起参加了《83年阶段绘画实验展览》,自此,开启了绘画革命。

      经过短暂的图解期,终于《有》的时代到来了。《有》不是纯绘画的概念,张健君集合了他所拥有的造型手段,竭力表现一种无处不在的“纯有”空间关系。将空间关系画在二维平面中,仅用黑与白达到最大的单纯和最无所不包的丰富。《有》很长时间贯穿在张健君的创作中,明显带有形式主义,象征主义。其实所有的这些转变灵感均来自于1979年的敦煌之行。

      起步于用工资作画

      在当时,张健君是国内外仅有的几位实验材料创作的艺术家,更是当时中国的第一人。

      1978年,张健君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54元的工资,大部分都会花在颜料和画布上,这使他的生活窘迫得可以用潦倒形容。他说:“到了月底,基本只能用一杯水,一个馒头安抚我的胃。”最夸张的就是把床单扯下来当画布,“有一张床单我反复画了五遍”。

      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的《永恒的对话》被洛杉矶威斯曼基金会董事长威斯曼先生一眼看中,以一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自此,窘迫的生活离开了他。1987年,张健君获得世界上最有影响力之一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开始了当代艺术的考察与创作。他也是第一位获得此项资助的华人艺术家。

      如今,他是美国纽约大学的兼职教授,他的夫人正是美国著名概念艺术家兼波普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夫妇俩共同走在当代艺术的道路上,从未间断过创作与探索。张健君的作品也受到西方藏家的青睐。余德耀先生是一位具有国际眼光的藏家,当年他看到张健君的作品时,竟激动得一夜未眠,一下子收藏了不少。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的兴起,把张健君重新吸引回来,开始将作品带到国内展览、销售。

      业内人士表示,张健君是我国当代艺术不可回避的关键人物,随着美术史学家们的梳理和确认,相信张健君将被越来越多国内的新藏家所认识,其市场价值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