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研究·市场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短期波动与分化不改市场上行趋势
  • 调整催生更好买点
  • 偏防御 借反弹控仓位
  • 短痛换来慢牛
  •  
    2015年5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研究·市场
    短期波动与分化不改市场上行趋势
    调整催生更好买点
    偏防御 借反弹控仓位
    短痛换来慢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短痛换来慢牛
    2015-05-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中信证券研究所

      ⊙中信证券研究所

      

      久违的4%单日大跌,警示效果或达到。如果牛市涨得过于顺利,中途不偶尔出现单日较大的调整,对中小投资者和杠杆投资者起不到“肉痛”的警示效果,最后倒逼监管层出大招,是最坏的结果。过去一年沪指跌幅在4%以上的交易日只有12月19日(-5.43%)和1月19日(-7.7%)两次,创业板也只有12月22日(-4.94%)和4月15日(-4.58%)两次。单日大跌更“肉疼”,如果警示效果达到,则监管层暂不需要亲自出手。对于监管层最关心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单日大跌比起几个月累计更大跌幅要记忆更深刻。除非短期立即产生非常大的反弹收复失地,强化牛市“打不死”的信念,否则监管层想取得的警示效果已经收到,料短期内不用出大招。

      融资比例高的股票周二并没有超跌。我们统计了融资余额占流通股比例最大的20只股票,发现平均跌幅为2.74%。对主要规模板块(沪深300、中证500、中小板、创业板)分别进行同样统计,前20只股票平均跌幅为3.38%、3.12%、2.19%、1.96%。

      谁跌得多?最近涨幅比估值高低更重要。周二重灾区在中证超大指数。按规模看,中证超大指数(-4.63%)、沪深300(-3.99%)、中证500(-3.66%)、中小板(-2.75%)比小盘跌得多,估值较高的板块当天受到的影响反而较小,高、低市盈率风格指数分别跌2.80%和4.61%。从行业上看,最近一个月(除去周二)涨得相对较多的行业(比如交运、公用事业,分别涨25.61%、24.88%)周二跌得最多(5.99%、5.85%)。

      港股并没有拖累A股市场。在AH溢价高企情形下,香港市场对A股市场的分流作用一直是我们担忧的因素,我们也一直建议有条件的投资者适当配置H股中估值较有吸引力的品种。但是周二恒生指数只跌了1.31%,恒生国企指数跌幅为2.64%,红筹指数跌幅1.68%。沪股通净买入8.33亿,港股通净买入13.01亿。

      IPO规模小型化对资金面影响不大。本周IPO估计冻结资金2.4万亿,比上一轮小,且货币市场利率稳定。我们一直不认为IPO的提速,包括增加每月批准个数和注册制加快出台对市场走向会有重大影响。由于IPO规模小型化趋势,根据我们的测算,即使今年IPO数量达到600家,融资规模可能只在3500-5000亿元左右。

      投资建议:对未来市场的顺利上行,单日大跌短痛取代长痛,比外力强加的调整有更理想的警示效果。我们认为未来慢牛趋势不变,建议投资者利用市场短期调整机会买入“价值洼地”(医药、家电、汽车、食品饮料)。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未来一两天指数马上收复失地,让投资者太快抖擞起来的话,监管层的逆周期政策依然是还没有掉下来的另一只“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