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A9:路演回放
  • A10:数据·图表
  • A11:信息披露
  • A12: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资本市场如何支持“创业”“创新”型企业
  • 运营商,请别借调整资费忽悠人!
  • 关注货币政策目的比工具本身更有意义
  •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 创业板的创世神话和创富泡沫
  •  
    2015年5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资本市场如何支持“创业”“创新”型企业
    运营商,请别借调整资费忽悠人!
    关注货币政策目的比工具本身更有意义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创业板的创世神话和创富泡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业板的创世神话和创富泡沫
    2015-05-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敬伟

      □张敬伟

      

      这是创世时代,也是创富时代。

      蓝筹股疯涨之后,轮到了创业板。上周,在沪深主板高位震荡之际,创业板却屡创新高,股票总市值一举突破5万亿,达到了5.23万亿,在A股总市值中占比上升至9.28%,流通市值也达3.1万亿。以最新总市值计,乐视网、东方财富市值规模已经比肩宝钢股份、保利地产、北京银行、华夏银行了。

      创业板在沪深股市发威,制造创世传奇,并不令人惊奇。就大环境而言,虽然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新常态”,但也蕴含着结构调整的新气象,加之资本市场开放力道大,监管越来越到位,产业转型升级契合政策指向和符合市场方向,我国创业板最具这“两项”特色,在沪深股市形成资本融聚效应,符合市场逻辑。

      “中国创(智)造”与“互联网+”在实体经济中依然是缓步推进的节奏。但在极度敏感的沪深股市上,资本捕捉趋势信息的敏锐度是最强的,因而大机构和基金能以最快的速度和能力,制造涌向创业板的资本流。值得一提的是,在敏感的机构投资者看来,创业板的基因属性,最符合“中国创(智)造”和“互联网+”的创世产业特质。这是创业板在股市制造创世神话的本因所在。

      但股市另一效应就是跟风追涨,最终往往形成泡沫效应。这是股市永恒铁律——理性投资和跟风投机总是如影相随,因而,创业板的传世神话和创富泡沫,也许会循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步点而来,这是投资者不能不高度警觉的。

      其实,创业板高歌猛进的同时,市场警讯已悄然响起。5月8日至12日的三个交易日连涨444点的速度,让投资者们在上周剩下的两个交易日(周四、周五),不免有了观望和彷徨之意。虽然行情有惊无险,但后市却堪忧:眼看所有市场各方的投机心理都被放大到了极致,如何赚得最多和选择最佳机会逃离,已成了市场关注创业板的典型心理。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从机构投资者到广大散户,每个人都在盘算着如何应对这场风雨欲来而又欲罢不能的“最后晚餐”,你想,这积聚了多大的风险!当创业板已变成神话,普通股民面对如此亢奋的“创业股”,无论是准备高位建仓的新股民,还是继续追涨的老“股东”,恐怕都在担心,一旦创业板走势变化,就是被深度套牢的苦日子来临。

      即便是冷静旁观的观察者,也不得不追问:中国创业板是否将重蹈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的覆辙?这也并非杞人忧天。美国著名财经网站MarketWatch今年3月曾经刊文,列举了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过去15年里的种种变化,1999年底,该指数的市盈率高达“超脱俗世”的152倍,而到今年2月底,该指数的市盈率仅为26倍。股市上的泡沫本身就是非理性资本聚集造成的,从资本跟风聚变到蒸发流失,既有投机资本流动性和无常性的特点所致,也有机构游走引发的连锁反应,当然也看其在实体经济中的表现。但从中国创业板的情势看,主要是资本在股市上的进入和出走游戏,和创业板的实际表现并无直接关系。

      前几天,市场纷传证监会对违反契约超配创业板的公募基金“约谈”,并对其投资创业板的行为进行窗口指导。虽然证监会对此作了“证伪”,称传闻不实没有所谓的窗口指导,也不会干预公募基金的正常运营。但须指出的是,市场上这些“耳语”,也绝非空穴来风,而反映了相当一部分投资人对创业板神话的焦虑情绪,以及对公募基金的投资行为的疑惑。证监会的“证伪”同时也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虽然它不会干预公募基金的正常运营,但是对于潜在的违规行为,证监会又怎会袖手旁观?

      创业板也许是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主力,但就现实看,基金和其他机构资本,或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在来去匆匆的投机大扫荡中裹挟着散户牟利,大多数跟风的中小投资者,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赔钱赚吆喝”的宿命。正如有资深券商投资人士所言,股价炒到了这样的高位,基本上也就是大户和机构玩得起的击鼓传花游戏了。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