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A9:路演回放
  • A10:数据·图表
  • A11:信息披露
  • A12: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褚橙逼我们回到企业家精神原点:顶真
  • 敬畏大自然,知易行太难
  • ■披沙录
  •  
    2015年5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书评
    褚橙逼我们回到企业家精神原点:顶真
    敬畏大自然,知易行太难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敬畏大自然,知易行太难
    2015-05-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华文
      《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新版)
      (英)克莱夫·庞廷 著
      王毅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读《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新版)》

      ⊙陈华文

      

      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主宰者,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人类文明的每次飞跃,几乎都是以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代价。当今世界,人口和城市的无限膨胀,使脆弱不堪的绿色世界面临巨大考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以理性的维度,考察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历程,反思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人类在向更高的文明程度迈进时,须放低姿态,以谦逊、平等之心环顾自然,对待万物。如果人类自高自大,漠视自然,那么人类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都将灰飞烟灭。比如英国学者克莱夫·庞廷。

      《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面世于1991年。2007年,随着环境问题迅猛升温,庞廷又作了大幅度修订、扩充、重写,增加了最新的环保统计数据。最近与国内读者见面的中文版就是据修订版译出的。此书的最大亮点,是重返历史深处“打捞”尘封已久的生态之秘。

      庞廷曾任教于英国斯温西威尔士大学,讲授政治学和国际关系。除了本书之外,还出版过《知晓的权利:贝尔格拉诺事件内幕》《白厅:悲剧与闹剧》《火药:一部爆炸史》等著作。不久前,他提前退休,默默地生活在一个希腊小岛上,修建花园、种植橄榄,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有浓郁生态情怀的庞廷在《绿色世界史》中,如同一位游侠,从苏美尔到古埃及,从复活节岛到罗马帝国,考察论证世界各地的文明兴衰。他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努力创建的文明社会,是依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而繁荣起来的,当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不能维持增长到极限的人口时,人类文明社会的最后结局就是走向崩溃。简单地讲,一部绿色世界史,也就是一部让世界失去绿色的历史。很多事实正在表明,以践踏自然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带给人类的只有战争、疾病和绝望。作为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庞廷忧心忡忡地呼吁人类热爱地球、保护绿色,这是人类及其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在论述地球资源、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疾病健康、城市污染这些问题时,庞廷总是从具体的个案着手,然后在众多数据图表支撑下以“剥洋葱”方式层层剖析,在每个章节后作建设性的归纳总结,提出人类走出生态迷局的建议。比如在第一章“复活节岛的教训”中,他从太平洋上一个名为复活节岛上的生态变迁为入口,生动而不失严谨地叙述一座有着灿烂文明历史的岛屿走向衰败的经过。

      如果地球上没有充足的水、动植物和宜人的气候,所谓人类文明的创造都是空话。从这个角度看,地球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母亲。地球的漫长地质演化和生物进化,为人类的出场都做了周密的铺垫。与地球46亿年的年龄相比,人类的出现不过是瞬间的事。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散居在全球各地的、并不算多的人类开始主宰地球。当时人类还没有步入农业生产时代,人类和绿色大自然的关系相当不错,当时全球一半的陆地被森林覆盖,数不清的草木、果实和兽类,成为人类得以繁衍的保障。但是,人类掌握了农业生产技能之后,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开始大规模砍伐森林,以改造农田、取暖做饭、建造房屋。但在农业文明的起步阶段,如果说人类开始破坏自然环境,那和大自然的丰饶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伴随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破坏大自然的速度就开始急剧加快。第五章“破坏与生存”中列举的案例令人震撼。位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3000年前就步入了文明社会,而苏美尔文明之所以消失,正与自然环境的崩溃有直接关联。

      在庞廷看来,大规模毁林,是古代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这也是古代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根本。古印度文明的衰败,庞廷认为与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每逢雨季,恒河就会淹没沿岸大片地区,长此以往,土壤出现严重盐化现象,最终土地表面形成盐层,粮食产量随之下降。恒河流域的尽管森林广袤,但为了修建大规模的宫殿、神殿和民居,林地面积锐减。当恒河流域的森林砍伐殆尽之时,古印度文明社会的进程也戛然而止了。另一个例子,是古埃及文明遭受的灭顶之灾。

      庞廷还专门讨论了中国历史上的毁林现象。中华文明起源于北方黄土高原,那是因为黄土高原土地肥沃、草木繁盛、水量充足,而古人为了生存,在黄土上年复一年地种植黍栗,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充。农业种植过程中,清除了其他绿色植被,疏松的黄土不可避免遭受雨水侵蚀,很快黄土被雨水冲刷走。长年累月就形成巨大的沟壑和峡谷。黄土高原的生态恶化,逼得中国的政权经济文化中心朝东南迁移。

      世界步入现代社会也就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物质欲望被史无前例地激发出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开采迅猛提速,人类生活领地因大规模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而不断扩大,空气和水质受到的污染也无法避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节节退缩,各类物种、甚至热带雨林中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物种,快速遭到灭绝。庞廷认为,地球正面临第六次动植物大灭绝的威胁(上一次是6500万年前,那是恐龙灭绝的时代),而这次物种灭绝,人类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在环境学家眼中,地球就是一个和谐的、封闭的生物圈,所以,如果物种之间的均衡被打破,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人类过度猎杀野生动物,动物中的疾病传向了人类。艾滋病最初传染开来,就是人类食用黑猩猩肉酿成的恶果。在传统农耕社会,疾病传播的种类和速度相当有限。而两百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结核病、霍乱、癌症、埃博拉病毒如同黑暗中的幽灵,能在短时间内吞噬无数人的生命。另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患者正在成倍增加。

      地球生态系统失衡,是人类社会当前共同面对的难题。在人口膨胀、战胜贫困、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能源需求、经济指标等一系列作用之下,人类社会现在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要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遗憾的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迄今似仍难以协调一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