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信息披露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格雷欣法则”的
    名与实
  • 把宝压在乐观主义管理者那一边
  • 叙事中的历史,历史中的叙事
  • 转眼间,“中国高铁城市区”卓然成型
  •  
    2015年6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格雷欣法则”的
    名与实
    把宝压在乐观主义管理者那一边
    叙事中的历史,历史中的叙事
    转眼间,“中国高铁城市区”卓然成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格雷欣法则”的
    名与实
    2015-06-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丁骋骋

      格雷欣是因为“格雷欣法则”而闻名,但事实上,格雷欣并不是最早提出“劣币驱逐良币”的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中,早已提到了这个原理。而这样的意思,古希腊喜剧作家阿利斯托芬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时就已经说过了。

      稍有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个名叫托马斯·格雷欣的爵士(Sir Thomas Gresham)提出来的。有的书上说格雷欣是英国财政大臣,这个说法有误——格雷欣是王室商人或财务代理人。

      王室商人是英国都铎王朝时期一种非官方职位。16世纪中期,处于上升时期的英国与法国、西班牙、爱尔兰之间征战不断,国库严重亏空,如何筹措资金成为最紧迫的问题。由于当时金融体系还不发达,一般金融机构只能提供中小规模的资金,无法应付军费等大笔需求。当王室急需巨款时,须派代理人到欧洲大陆去筹措。王室商人在国际间奔走时,顺便替政府办外交,诸如搜集军事情报、打间谍战、代购军火、担任密使穿梭各国朝廷之类。因此,代理人是多功能的地下大使。王室给王室商人的直接报酬并不高,但间接酬劳包括颁赠爵位、赏赐封地,甚至授予工商贸易特许权,就难以估量了。对一般商家而言,能成为王室商人,经济收益是次要的,最主要是一种政治地位、社会荣誉。

      台湾清华大学赖建诚教授的新书《王室与巨贾》,以格雷欣家族为线索,讲了一个都铎时期王室如何筹措外债的主题,将英国与欧陆之间政治、外交、战争与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条理分明。这是一本有很高可读性的科普著述,但不乏学术性,一如赖教授以往在《经济史的趣味》的中行文风格:有趣,可靠。据赖教授的研究,格雷欣家族的以商业起家,经过三四代经营,到托马斯的上一代,已成了伦敦城较有影响力的富商。随着重商主义兴起,商人的地位在等级森严的英国逐渐提高。许多英国商人,或者对海外殖民地有重大成就者都被授予爵位,在政治上开始拥有地位。托马斯·格雷欣的父亲与叔叔都受封并担任伦敦市市长。1519年,托马斯就出生这样一个家庭,大约13岁时进剑桥大学读书,受良好教育,之后做了8年学徒,学习经商,1543年学徒期满后成为布业公会成员。大约在1551年,托马斯受举荐开始担任王室商人,当时他已有多年经商经验,王室想借助其家族在欧洲大陆商业金融圈的关系服务朝廷。

      王室也真是选对人了!托马斯精明干练,他斡旋于各国中间,犹如“王家财务的魔术师”,为英国王室鞍前马后筹措资金,立下汗马功劳,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倚重。英国经济史学者R·托尼如此评价托马斯:“他是个奇妙的三合一体:成功的商人、金融专家、政府的优秀代理人”。2007年风靡全球的美剧《都铎王朝》演到了第五季,如果推出第六季、第七季,估计伊丽莎白女王将替代亨利八世成为主角,而格雷欣肯定是重要人物,戏份不会少。

      今天人们去英国,还能看到格雷欣留下的一些遗产:在伦敦,有一条街道以格雷欣命名;托马斯独资创办的Gresham College,是私人兴学的典范,至今仍在运作;托马斯在伦敦建造的“皇家交易所”,虽已毁于大火,但名称沿用至今,尽管没有证券交易功能,但这是伦敦金融城经营奢侈品的著名商业中心,顶部塔楼上仍有格雷欣家族的族徽:一只铜铸的蚱蜢。

      有意思的是,格雷欣是因为“格雷欣法则”而闻名,但事实上,格雷欣并不是最早提出“劣币驱逐良币”的人。1857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克略在他所著的《政治经济学要义》中,指出格雷欣提出这一现象(据说是他在1558年给伊丽莎白女皇时的信中提到的),世人相习称为“格雷欣法则”,后世的经济学家大多沿用了这本书的说法,并写入教科书。1886年,马克略在写他的《经济学史》时,发现法国哲学家奥利斯姆在1366年在给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信中,提出“地心学说”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中,早已提到了这个原理。但是所谓“格雷欣法则”的说法已流传40年,人们并没有纠正。我们今日熟知的说法“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其实是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Stanley Jevons 在其1875著作中的一句名言。后来,还有人指出,类似的意思,古希腊喜剧作家阿利斯托芬在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时就已说过了。

      我国古代先哲也早有人提出类似思想,这就是西汉时期的贾谊,历史名篇《过秦论》的作者,少年得志的政论家。在刘向为他结集的《贾谊新书·铸钱》中,就提出国家应该垄断货币的铸造,如不禁止任由民间私铸,则私铸奸钱与官铸贞钱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将导致“法钱不立”、“钱文大乱”。而农民也不事生产,“释其耒耨,冶熔炉炭”,最终的结果便是“奸钱日繁,正钱日亡”——这正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基本内容,只不过格雷欣说的是金币与银币同时流通的“双本位制”,而贾谊说的是铜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制度。贾谊的提法要比格雷欣要早1700多年。贾谊的思想为其垄断货币铸造权提供支持,实乃远见卓识,事实上这也成为日后汉武帝开铸五铢钱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