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信息披露
  • A7:数据·图表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业内人士解惑大行混改 民资组团或是可选路径
  • 投资养老两不误
    工银添福债券尽显配置优势
  • 大额存单首秀成交清淡 收益偏低转让难“大妈”不买账
  • 货基开路 泰康资产公募业务起航
  • 某券商营业部员工违规代客理财
    致客户损失70余万元的启示
  •  
    2015年6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业内人士解惑大行混改 民资组团或是可选路径
    投资养老两不误
    工银添福债券尽显配置优势
    大额存单首秀成交清淡 收益偏低转让难“大妈”不买账
    货基开路 泰康资产公募业务起航
    某券商营业部员工违规代客理财
    致客户损失70余万元的启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额存单首秀成交清淡 收益偏低转让难“大妈”不买账
    2015-06-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工、农、中、建等九家银行15日启动大额存单业务。记者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采访发现,大额存单首秀成交清淡,个人投资者问的有办的少,而追求投资收益的“中国大妈”们更是不买账。

      有关专家认为,眼下,大额存单受收益低、转让难以及客观金融环境等因素影响,“热卖”很难,但随着机制的理顺、产品的完善,市场前景依然可期。

      机构有意 “大妈”无情

      大额存单业务推出首日,记者“探营”在北京海淀区魏公村扎堆的几家银行,无一例外成交“清淡”。工行网点的大堂经理称上午只有一人来办;建行网点称“办的人不多、只有几个”;而兴业银行则表示对私的还没有开放,目前只有对公的大额存单,也没人来咨询。

      在上海、广州的一些银行网点,均是类似情形。上海一家商业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15日,我们针对个人的大额存单只成交了一单,针对机构的倒成交不少。

      目前尚无权威数据对大额存单发行情况作出定性,但一些分析人士评估认为,机构投资者会因财务制度、资金安全等的考虑,对大额存单有一定的兴趣,个人投资者意愿不高。

      由于“中国大妈”的一贯表现,一些银行理所当然地将她们视为大额存单的重要对象群体。但记者采访发现,“大妈们”似乎并不热衷这款新投资工具。

      “大额存单,听说过,但具体怎么回事不是很清楚。”记者在银行网点采访的一些广州市民这样回应。在听了记者对大额存单的介绍后,不少受访者都表示暂时不会考虑办理这一业务。

      “我们当初希望老年人会多买些,但目前的销售情况很冷清,首日只有2位顾客咨询。”广州越秀区府前路工商银行一家营业网点的客户经理对记者说。

      收益偏低 吸引力小

      大额存单属一般性存款,可提前支取,也可用于办理质押,爱黄金、爱股票,甚至爱奶粉的“中国大妈”,为什么不爱大额存单?收益率偏低是首因。

      以工行发行的个人大额存单为例,分6个月和1年期两款,发行利率最高约为央行存款基准利率的1.4倍,认购起点金额30万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现在工行有保本的理财产品,最低只要投5万元,3个月时间,最低预期收益率也有近4%,比大额存单一年的利率还高。”在工行北京海淀区魏公村支行内接受采访的王女士认为大额存单的吸引力不大。

      在建行海淀区魏公村支行,储户王熠说,我把钱都放到招招银、余额宝里了,可以随时取出来用,利率都比这个要高。还有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都比这个高。

      “大额存单收益率没有优势,而且还有较高的投资门槛,遇冷不足为奇。”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说,现在市场上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很多,像银行理财产品、P2P等互联网理财产品,股市、基金的行情也在上升期,这些对银行资金都产生了分流,在这个形势下,大额存单很难激发市场的认购热情。

      “大妈们”认购热情不高的第二大原因是大额存单尚不具有转让功能。据介绍,尽管相关管理办法规定大额存单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转让,但由于基础设施尚未具备,目前发行的大额存单还不能实现转让。一些银行还规定,如果提前支取将按活期利率计息。

      不少受访的投资者对记者说,至少目前和一般的定期区别不是那么大,既然如此,何必买大额存单呢?

      理顺机制 释放潜力

      尽管目前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但不少投资者和专家还是看好大额存单市场前景的。

      “大额存单遇冷是多种因素决定的,转让平台尚未开通,股市火热等都是原因。但可以预见的是,银行减轻流动性和负债压力的冲动将推动竞争的加剧、利率的提升。”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一些投资者也认为,从制度设计看,大额存单仍然具有一定吸引力。工行中关村支行储户徐女士表示,自己平时不炒股、不做风险投资,大额存单“存的时间不是很长,利率也比一般的高,随着制度、产品的完善,还是挺有诱惑力的”。

      据中金公司分析员梁红介绍,美国大额存单的二级市场交易非常活跃、流动性高。大额存单一直是美国商业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在美国境外以美元计价的大额存单(欧洲美元存单)也大行其道,是欧洲美元货币市场的重要工具。

      梁红认为,由于中国货币市场工具供给不足,大额存单在银行间市场有足够的增长空间,如果能像在美国那样占到商业银行储蓄总规模的16%,将对应约20万亿元的体量。

      尽管9家银行一年期产品利率几乎持平,但从交易情况来看,目前银行首批发行的大额存单对机构的额度占了绝大部分。业内预计后期根据市场反应情况可能会提高利率。“随着激励机制的理顺,当未来金融条件发生变化时,大额存单的潜力就会释放出来。”梁红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