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中国用开放性模型审度五年计划
  • 全面小康的目标看得更清晰了
  •  
    2015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中国用开放性模型审度五年计划
    全面小康的目标看得更清晰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用开放性模型审度五年计划
    2015-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曹和平

      ■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十三五”规划有五大亮点:发展理念新增“绿色”和“共享”,发展目标从增长指标为主转向发展指标为主,中国用开放性模型审度五年计划的元年,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从总需求转向总供给, “十三五”是两个“百年”关键节点。

      

      ■与过去基本上立足国内谈国际不同的是,这一次在制定五年规划时全球治理的概念跃然纸上,可称之为“中国用开放性模型审度五年计划的元年”,这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展的五年规划,走向全球性大国发展的五年规划。

      □ 曹和平

      近日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十三五”规划有五大亮点。

      

      发展理念:

      新增“绿色”和“共享”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开放”的发展理念过去就有,这次最明显的是增加了“绿色”和“共享”两个发展理念。

      “十三五”规划将“绿色”放在发展理念的重要位置,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走过了满足温饱的高速增长时代之后,满足生活的质量、关注环境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这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抉择。

      对于“共享”概念,传统经济学大多数将其和共富联系起来。这一次,不谈共富谈共享,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传统上在发展和共富之间寻找出路,比如,经济学家在讨论发展目标时,都在寻求效益和公平的最优权衡,以使社会收益最大。从共富向共享的转变,则有了切合经济发展的时代意义。共享概念和共富有相同之处,但共富和均富有什么不同呢?还得再加解释。共享则不同,除了有均富的内涵,也有共富的内涵。但最重要的是,共享有自愿的含义,当自愿性加入进来后,就会发现今天的互联网经济是更好的阐释,支持那些对经济发展惠及更多人群的产业更能带来社会的收益。

      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十字方针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前瞻性。“绿色”和“共享”这两个内涵在过去从来没有提过。绿色把环境的问题放进去了,共享则把新经济的元素纳入其中。换句话说,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基调立足于过去,继承了传统又直面过去存在的问题。绿色,则指明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有时代感,既回顾过去又面向未来,更丰满了。

      

      发展目标:

      从增长指标为主转向发展指标为主

      过去经济目标主要是增长指标,也就是数量型的指标多。诚然,在关注GDP增长速度的时候,过去的目标也谈及结构变化,但多数情况下,这些结构也只是一、二、三次产业的百分比结构,讨论到深层,也只会深入产权设计等的制度转型等等。对于那些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商业性的过程,经济学似乎有意地遗漏了它们,将其放在了外部性领域——一种试图排斥于经济学大厦之外的东西。

      “十三五”规划建议不仅把增长的目标加进去,而且把发展的社会性内容加入进去,契合了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要求。过去国家经济基数小要求快速增长,现在达到了中等收入的中高段水平,有能力有余地去关注一些结构性、制度性、区域性、不平衡等的发展目标。

      在198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没有少强调。到1980年代中期,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逐渐成熟,内生增长理论不断进步的时候,经济学家在理论探讨中才发现,增长和发展概念的区别就像一棵大树的年轮逐年增加的速度和树木躯干不同系统之间蛋白质三维构造意义上的构成变化一样大。

      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强调发展的时候,把一些社会性指标,比如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教育、生育、绿色等内容放在了发展目标之中,我认为是对宏观经济管理的丰富和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实证。

      

      对外开放:

      中国用开放性模型审度五年计划的元年

      这一次在制定五年规划时,与过去一个很大的不同是,过去财政货币的配套政策都是着眼于国内,虽说有国际视野的内容,但基本都是立足国内谈国际。这一次你会发现全球治理的概念跃然纸上。比如,公报里提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参与全球治理,就是把国内发展放到全球视野中考虑,而不是把国外发展放到周边视野中去考虑;就是把中国企业、中国经济、中国市场在海外的发展当作本身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把它称之为“中国用开放性模型审度五年计划的元年”,这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展的五年规划,走向全球性大国发展的五年规划。

      

      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从总需求转向总供给

      细看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还可发现十三五期间我国宏观管理模式将出现转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管理的思路,在理论参考方面主要依照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管理的思路,固定资产投资先行,带动商业投资跟进,当产能扩大速度超过国内需求时,寻求出口市场来平衡。这种投资拉动加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和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管理一样,只是将总需求用“三驾马车”的中国行话活用了而已。

      其实,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管理在美国经济发展的前三十年间也是相当有效的。但是到1980年底的时候,长期实施总需求管理就和病人长期服用补药一样,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消费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出现的时候,在美国累积了“滞胀”。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执行三十多年总需求管理的特征是产能过剩加“通缩”与“通胀风险”轮番震荡。

      此次五年发展规划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比如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以及医保社保并表,城乡间制度含金量逐步并轨的思路,在中国的宏观管理实践中,是向总供给管理方向过渡。因为,给定收入条件,以医保为例,当两者并表的时候,农村居民的一部分防卫性储蓄率会下降,消费倾向会增加,从而转化为当期消费。消费倾向增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加,进而厂商中间品市场购销两旺。企业家信心增加,银行家信心跟进。投资速度增加。这和前一次彩电下乡等价格刺激,一次性增加消费的管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思路。

      我们发现这个变化已经落实到“十三五”规划里,从需求管理的总量激励向总需求管理的行为机理调整变化,表明中央在经济新常态下,参照发达经济体管理的经验,已经找到了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路径。可以这样说,从总需求管理向总供给管理的转变,是中国从出口导向投资拉动型经济向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所需求的宏观调整重大转变。

      

      两个“百年”:

      “十三五”是关键节点

      “十三五”规划结束的那一年,恰恰是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岁诞辰的前一年。“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合理制定,实施的分阶段高效完成,以及各种社会目标的实现,不管你怎样理解,都是在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后继者的礼物。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成长历史,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共和国的成长如此紧密。不管你怎样理解,在共产党成长百年的时候,如果“十三五”规划成功,这是百步历史走完九十五步后的最后五步,她将向世界奉献一个经济总量第一或者非常逼近第一的国家;她将向世界证明,人类历史上那个三千年历史中,一直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有着重新崛起的民族凝聚力。

      “十三五”规划的圆满完成,携党的百年成长的经验,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将会向世界民族奉献上更为丰厚的另外一份力量。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有多条路径,中华民族无疑是这多条路径建设者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