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中国用开放性模型审度五年计划
  • 全面小康的目标看得更清晰了
  •  
    2015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中国用开放性模型审度五年计划
    全面小康的目标看得更清晰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面小康的目标看得更清晰了
    2015-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立群

      城镇化、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构成了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潜力,此外支持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条件依然较好。因此,“十三五”期间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要素供给条件都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较快推进的历史进程没有改变。

      □张立群

      读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之后,我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全面小康的目标看得更清晰了,对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了。

      就“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环境和形势判断,公报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了要充分估计我们面对的困难,指出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恢复期,持续增长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另外国内新旧增长动力的接续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从目前形势来看,各级政府的财政比较紧张,企业的效益在下降,困难企业增加,由于企业困难所导致的债务风险有所发展,再加上房地产业的转型调整,整个“十三五”开局起步面对的困难较多。

      但是另一方面,公报又强调了要充分估计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公报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要增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结合自己的研究,我认为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第一,城镇化。中国城镇化水平去年按照常住人口达到了54.77%,按照户籍人口则还不到37%。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一般都在70%以上,因此我国城镇化还将持续较快推进,今后还有大量的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带来的住房、汽车等各种基本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市场巨大;第二,产业升级。产业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对中高端市场需求开拓能力将持续提高,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持续提高,中高端市场需求的增长方兴未艾,因此产业升级拓展市场需求的潜力巨大;第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相差50%以上,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其中包含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第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包含了巨大发展潜力。比如,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还有7017万人口没有脱贫,如果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目前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今后大量的低收入、中低收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将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这里面包含的需求潜力更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支持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条件依然较好。第一,人力资源保障比较充足。比如,现在劳动年龄人口超过10亿人,而全社会就业人口是7.7亿人,非农就业人口是5.43亿人,都远低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表明劳动力供给保障是充足的。只要不断改善城市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包容开放的水平,劳动力资源就会被更充分地使用起来。另外与教育水平提高相联系的人才红利潜力巨大。从资金方面来看,国民总储蓄率保持在48%以上,目前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135万亿元左右,支持生产建设的资金供给潜力非常大。从技术方面来看,随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各种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条件趋向改善;此外我国原始创新的步伐也在加快。综合这些情况,可以认为“十三五”期间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要素供给条件都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较快推进的历史进程没有改变。

      整体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有利条件在“十三五”期间仍然存在,所以一定要坚定信心,在党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和领导下,勇于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以百倍信心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把“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战打好。

      基于对形势的分析,全会公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第一,要有一定的增长,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要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第二,质量方面,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由此可以深切感受到,面对诸多矛盾和风险隐患,全面小康的目标一点没有后退。这也表现了党中央在重大历史关头的责任与担当。

      从公报提出的发展目标看,我认为还包含了一个区间运行的概念,既给定了增长的底线,也给出了适度增长的区间。这也意味着“十三五”期间的宏观调控将更加注重区间调控,这也反映出我们对经济运行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时候,经济运行有自己的规律,而且在运行中包含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区间调控更重要。

      总之,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但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主要目标清晰,任务艰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位一体的发展新理念,形成了对新时期发展路径认识上的新突破,具有变革性意义。站在这样重大的历史关头,一定要振奋精神,勇于进取,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