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版 研究·宏观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5月18日

查看其他日期

互联网创新发展成为新经济引擎

2016-05-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处于跨界融合和群体突破爆发期,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力在不断释放。从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角度看,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分享经济快速成长并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

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助推改革的角度看,依托平台建设,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地域之间的界限、行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互联网创新发展起到了助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区域的综合发展优势也反过来成为助推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引擎。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创新发展为区域发展规定了目标和方向。

创新发展格局,完善政策措施。有序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积极推进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大数据平台的共享共建,构建互联网安全体系,激发人才价值与潜能,完善互联网创新发展政务生态环境。

□张于喆

随着互联网支撑环境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重新定义了现代经济,不仅使互联网创新发展呈现出平台化、社交化、小微化等新特征,也使新模式、新创业、新产业等新经济成为集聚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的重要载体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力不断释放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处于跨界融合和群体突破爆发期,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力在不断释放。

从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角度看,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分享经济快速成长并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

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其中交易额18100亿元,融资额1460亿元,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生产能力、知识技能、房屋短租六大领域;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左右(其中平台型企业员工数约500万人),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

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助推改革的角度看,依托平台建设,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地域之间的界限、行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要素配置的扭曲、扩大了有效供给,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要求。而且,平台让各方跨越边界展开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成为可能,不仅有利于发挥知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且也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并通过满足部分在传统体制下难以得到满足的需求,给现存商业模式和监管框架带去压力并触发其他重要变革。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互联网创新发展起到了助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区域的综合发展优势也反过来成为助推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引擎。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创新发展为区域发展规定了目标和方向,区域发展则为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并为其保持方向提供了支持力量。

例如,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海淀区,是我国互联网资源要素最为丰富、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截至2015年,海淀区互联网相关企业超过5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25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同时,海淀区也并非通过政策优惠的优势助推互联网创新发展,而是更多依靠区域内集聚的北大、清华等74所高校和29所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以及政府营造的“不找企业麻烦”和为企业服务营商环境,形成了聚集全国至少80%互联网企业的现状。

再如,杭州的跨贸小镇、梦想小镇等特色小镇模式定位很清晰,即,通过整合资源做主题产业,采用包括提供物业租赁等传统相关配套服务,以及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多方面增值服务在内的服务一体化模式,关注并协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阶段中遇到的痛点,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育成中心”的全系列众创平台。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园区研究报告(2016)》,从省域角度看,浙江省是全国电商园区最多的省份,拥有182家电商园区;从城市角度看,杭州排在第二位,拥有39家电商园区。

应该说,杭州市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优势不仅在于拥有区位优势和蓝天清水等自然优势形成的综合环境优势;而且还在于拥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加速互联网在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更是在于拥有浙江大学这样的科研机构,为区域的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包括人才、项目等在内的庞大创新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还提供了助推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高质量配套,可承载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升级。

此外,浙江省也加大了政策助推的力度,比如,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推出了《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互联网+农村”,为“三农”发展提供电商服务支持,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村居民消费问题、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问题、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商机和全新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构建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加强对服务农村的物流企业支持,以补短板的方式积极建设城乡电子商务体系,促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有效解决“互联网+农村”中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问题。

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面临哪些障碍

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从目前的发展实践看,加快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或发展障碍,亟待解决。

1. 体制机制的掣肘

在当前环境下,互联网创新发展会遇到体制机制方面的两大重要挑战。

首先,现行制度落后于发展实践。互联网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很多现行制度与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是有矛盾的,显然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潮流,互联网相关技术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应用中可能会受到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如何调整现有管理体系以适合互联网创新发展中新业务、新模式的要求,需要在下一步的政策实践中仔细思考。

其次,协同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地方政府部门反映,政策文件进入高发期,但各部门的政策间还缺乏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部门壁垒、行政壁垒让政策沟通存在障碍,部分政策措施也与复杂商业模式的实践发展相脱节,造成实践部门无所适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对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构成障碍,也造成很多高层制定的政策无法在实际中进行操作;如何激活各方尤其是激发各级地方政府的意愿和能力,是下一步政策实践的核心。

2. 人才激励体系的不完善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互联网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调研座谈中,互联网相关企业普遍认为当前的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发展过程中对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兼具管理职能的科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等人才流动方面的障碍、社保转移接续等人才保障方面的政策、科研成果转化中个人收益等人才激励方面的举措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例如,股票期权激励存在“行权即缴税”的问题,给高层次人才带来了行权压力。同时,住房、教育、医疗等各种功能设施配套建设的不匹配,也是企业普遍认为会影响人才吸引的关键问题。

3. 数据应用面临围墙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联通、共享不仅有利于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诊断,而且有利于对发展方向产生有价值的科学预见和效率的提升。但是,受限于自身定位和责任机制,目前政府部门缺乏共享公共数据的动力,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同时,出于对网络安全、数据权属等方面的担忧,互惠共利的数据应用环境尚未形成。

创新发展格局,完善政策措施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共享经济等互联网概念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入口处,亟须以互联网创新发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新经济发展。

1.重视创新发展的协调性和全局性

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与各行各业全面渗透、融合之际,为实现网络强国目标、保证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顺利推进,我们认为,需要新视野、新观念、新思维,需要重塑发展理念和调整发展实践,改革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排除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障碍。要开放进取、共创共享,力争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

为此,政策制订要避免急功近利、要避免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要注重部门间的协调、要充分发挥地方作用、要让实质大于形式、要敢于试验试错,真正形成创新发展合力和实际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各级政府而言,要勇敢放弃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要加强同新趋势、新情况的结合。

当前,一是要在部门和央地的协同机制构建方面,按技术成熟度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互联网创新发展扶持工作推进机制,要让开放、平等和共创取代封闭、零和竞争,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发展格局。要通过建立定期工作会商机制,聚焦互联网创新的发展重点和重要问题,确保政策衔接和有效落实,真正体现合作共赢、“多元共治”的精神。同时,要在政策的发布、解读等方面加强沟通,力争做到统一口径。

二是要通过建设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工作指引,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打造若干各具特色的试验区,围绕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引导两个方面,引导试验方向和目标任务,要找到想做、可做、能做的交集,并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把未来力图制度化、规范化的内容尽量体现在试验区的试点方案中。

三是要建立健全联网创新发展的监测、评估体系,对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进行动态管理,要以试错求少错、积小胜为大胜的理念,力争通过试验区的试点经验、试点内容实现啃骨头、破瓶颈的目标,为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凝聚共识、摸清规律、铺平道路。同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要更好地实现从原有的集中控制向共同治理方向转变,就必须特别强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互动,并将互动程度纳入制定的监测、评估体系。

此外,政策评估要坚持独立、可信、有用的原则,并力争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评估目的也不是简单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而是需要通过评估分析知道哪个环节有问题、哪个环节做得好,以此为基础做出更佳选择。

2.政策举措突出针对性、规范性

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为基础,尽量避免政府部门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不断放松限制较严领域的管制。要让无数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和互联网创新发展过程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尽量做到“市场主体能做的,由市场主体去做”,实现新增长动力的培育和新增长平台的构筑。同时,互联网创新以互联网为支点,可能会加速或者放大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优缺点,特别是某些负面效应更是会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

为此,既需要继续加强监管,也需要加大风险和失败的容忍程度,更需要提升政府部门的适应度,要营造合适环境、创建生态网,给大家提供舒适的氛围,让一群创意精英聚在一起。因此,政策的延续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要。

有序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

传统产业绝非没有科技含量、发展前途的夕阳产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我国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可能还在于补短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贡献,而且还会通过转型升级产生间接贡献。我们必须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效率提升、创新增长,避免产业增长边缘化、空心化的倾向。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推动绝不仅仅是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与MRPII(制造资源计划),而是深深融合进入传统行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生产上下游环环相扣的整合。互联网创新发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路线图,需要考虑企业维度、行业维度和区域维度三大维度,但是最终要落实到一家家企业上。

从企业维度看,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主要在于:一是智能化生产,二是网络化协同,三是服务化转型,最终通过将客户、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企业治理等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打通而实现C2B。因此,必须将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从行业维度看,应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设计、技术标准、数据安全、商业模式、人才培养、法律框架等展开跨行业、跨领域的沟通交流,集合相关领域专家绘制传统产业不同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路线图。

从区域维度看,借助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在企业层面,通过树旗帜和对典型案例的学习、研究和推广,提供不同行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大规模、定制化、个性化生产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产业层面,通过补短板和信息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模块化运营,探索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多层次、标准化的转型升级路径,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在集群层面,通过内部系统集成、外部协同网络构建化解发展瓶颈,提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典型样本,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发展

从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角度看,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与医疗、教育、养老、金融、交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出新型应用,引发商业模式的变革,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竞争模式和竞争格局。

在充分肯定“新经济”发展成绩之余,也不能忽视制约“新经济”发展空间的种种问题。例如,互联网企业估值的虚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泡沫,创新创业群体的浮躁心态也使得投资者-创业者-产业发展的链条很容易断裂。

相比传统产业依托互联网创新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创新发展要取得实效,需要更加依赖于硬件与软件两个维度的协调。我们认为,尽管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网络安全防护等硬件的发展是软件得以良好运行的前提。但是,文化、规则和市场等软件的发展是助力硬件更好发掘潜力的核心关键。因而,某种程度上,比硬件扶持更重要的是软件培育,是创造环境让有竞争力的企业,而且在它们“破土而出”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欣赏并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

一是政府部门要给市场和民间留出足够空间,要在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部门要培育宽松的、容忍失败的文化环境,完善“以服务市场主体为中心”的亲才、亲商政商环境,积极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部门要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法治环境和创业友好的监管环境,适应新形势,制定新法规。

二是一定要重视 “领先市场”。即,最早将具有全球性潜力创新大规模应用,并成功将其先其他市场推广的区域性市场,也就是说,领先市场并不一定是技术的最初发明地,但必须为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而最先采用创新,而且通过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促进了创新的全球扩散。

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巨国效应”,通过立法、标准、认证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构建“领先市场”。同时,互联网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全方位的立体应用,建立涉及核心技术及商业信息保护、企业公平竞争的秩序。

高度重视大数据平台的共享共建

未来是一个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到DT(Data Technology)转变的时代,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时代。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有可能产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公开、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大数据运用对助推产业转型发展、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意义;必须要清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产化的统一管理,将既有的竖井式数据平台重构为云化的、开放的、分布式架构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汇聚、统一建模、能力共享、应用创新,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实施。

要打破数据孤岛,大力推进全社会的数据公开和共享,实现对分散数据的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其中,政府数据的开放更是核心;要重视政府公共数据的公开,防止数据的部门化、垄断化,避免数据分享受制于一些政府部门对于公共数据垄断的弊端,而且要确保数据的可利用和相互验证。

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形势,深刻领会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仔细思索数据“从哪里来、如何共享、如何应用”等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作用,建设数据强国,积极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

一是开展政府治理大数据示范应用。

要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地向社会开放,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 号)的要求,大力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数据资源,以及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并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数据创新应用。

二是要深入发掘数据要素潜力。

要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加工,合理、有效利用有用信息,激活数据要素,将有价值数据按需筛选、重构和深度挖掘,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产生价值,助推金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农业、零售业、制造业等各行业“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和根本性变革,为培育经济新动能、解决社会痛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发挥贡献。

三是鼓励传统领域的企业构建完整的企业大数据。

数据贯穿传统产业的价值链,无论是从产品设计到制造过程,还是从售后服务到企业管理,相关的工艺流程、设计图纸、制造过程中积累、产生的数据,正成为传统领域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宝贵资产。要鼓励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相关技术,要依托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改进研发设计、提升制造柔性和运营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客户关系、驱动内部管理提供新手段。

四是构建开放的制造平台。

以互联网相关技术、开放协作为基础,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通过培育大规模、复杂产品的开放制造体系以及产业集群,集各方力量,迅速拥有包括大规模和快速制造能力在内的大企业需要的所有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

构建互联网安全体系

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度依赖,互联互通在给人们带来价值的同时,安全风险空前加大。“由于网络空间具有综合性,因计算机导致电网、运输网或金融系统发生故障,将造成重大的物理破坏与经济崩溃。”因此,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创新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并关乎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否持续进行并成功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关键,必须要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当前,制约互联网安全行业发展主要面临两大掣肘:一是各方对网络安全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效益的认识还停留在口头上而非行动中;二是网络安全的价值收益无法体现,“谁买单、如何分担”的买单机制尚未形成,制约了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育。

对于尚处于市场应用初期的网络安全领域,一是需要加强对相关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培训,真正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二是需要政府部门通过有目的的应用推广,抓紧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营造适宜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即,通过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典型性政府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实现技术验证与提升、探索企业的最佳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是探索政策的支持方式,充分体现网络安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激发人才价值与潜能

互联网创新发展必然会带来组织生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变革,这一方面对相关高新技术人才产生更多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低技术劳动力的失业。因此,如何平衡供给缺口和失业压力,将成为政府和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对于这些挑战,政府部门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核心人才的价值和潜能,支持要避免“见物不见人”的问题。

一是要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要加强建立适应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培训体系,拓宽从业人员的视野,弥补从业人员的知识短板和视野误区。

二是要加大在网络创新工作技能方面的投入,提升全社会,特别是失业群体运用网络创新发展的能力,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互联网创新发展发现人才、培育人才。

三是要为互联网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要尽快改善相关人才的住房、医疗等生活条件和职称评定等工作条件,并协助解决户口、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互联网创新发展凝聚人才。

四是要研究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办法,要加大对发展潜力和实际贡献的考量。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

完善互联网创新发展政务生态环境

鉴于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复杂化和一体化,政府的监管、扶持政策很难跟上这一发展变化,从而导致政府部门很难判断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举措,并落实为相关企业享受到实在的政策红利、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生态的完善,可能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部门要完善政务服务、优化运行流程、加快平台建设、规范市场秩序,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善市场运行环境,这是助推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关键。

一是要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然将抑制互联网创新发展。例如对互联网约车新现象、互联网金融支付、P2P等新政策的出台,如果只是从监管的效率、行政的简单化规则着手,而忽略了对人类时间价值、共享互信等意义的重塑,必然是粗暴的、落伍的,也是终将被遗弃的。同时,在政务服务方面,一方面,要在政府部门的功能定位、行为规范等方面确定主导性的理念基调和价值方向;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实际运行中必须要加强协同合作,拓展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此外,在尊重历史发展延续性和技术进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有效降低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使得政策难以协同等问题,必须科学配置并整合、改善、再造政府运行流程,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方式,逐步改变政府部门“权力大、责任小”的现状,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是要加快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平台建设。

对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互联网行业,可能还需要领军企业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领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利用领军企业的成功经验,让中小创业企业少走弯路;需要通过专业化公共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从包括融资需求、运作经验、信息推送、人才推荐、风险控制、合规化流程、渠道业务等方面的全产业发展周期、全产业发展环节扶植创业者、创业团队。

政府可以通过打造创客空间等互联网创新发展平台,一方面,营造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文化生态氛围,吸引互联网创新人才及相关小微企业的入驻,形成资源的聚集和共享;另一方面,构建创新创业者所需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全面整合产业链纵向各企业和横向各环节,有效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同时,对企业高度关注的税收问题,也应采取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税收政策,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此外,在积极享受互联网创新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之际,也要重视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基础数据安全等可能引发风险的问题,规范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市场秩序。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