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 路演回放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0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国检集团: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 打造检验认证服务金牌品质

2016-10-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路演嘉宾合影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投资者交流会精彩回放

出席嘉宾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 燕女士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马振珠先生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 黄丽华女士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邱 晓女士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保荐代表人 杨 苏女士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高级业务副总裁 董胜军先生

经营篇

问:公司有哪些竞争优势?

姚燕:国检集团的竞争优势主要为以下七个方面:

(1)品牌优势。公司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规范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机构设置、良好的服务质量,以及多年在建材检验认证服务领域所树立的市场公信力,在市场开拓方面具有品牌优势,赢得客户认可,为公司的品牌树立奠定了扎实的业务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2)技术优势。公司系控股股东——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内部检验认证资源整合而来。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检验认证方面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力量。

(3)资质优势。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7家国家级检测中心,15家行业级检测中心。

(4)检验认证一站式服务优势。作为国内同时具有检测和认证资质的建筑材料、建筑装修装饰材料检验认证企业,公司是业内可检测项目及参数最齐全的企业之一,因而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检测和认证的一站式服务。

(5)全国性布局优势。截至目前,公司已初步完成全国性布局。

(6)战略管理优势。在公司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法人治理结构、内控体系建设以及全面风险管控体系逐步完善。

(7)资本运作与联合重组优势。相较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公司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特别是伴随企业集团化发展日臻成熟,资本运作与联合重组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式成为战略实现的主要内容与手段。

问:公司做了哪些措施来避免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姚燕:2016年8月22日,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国建材总院通知,其母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的通知》,同意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本次重组后,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均未发生变化。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已同意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两集团接下来将实施重组工作,实施进程及完成日期具有不确定性。

中国中材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中有少量的检测业务,检测业务及其相关资质分散在不同的法人主体中,检测业务年收入约占公司年收入的7%-8%,中国建材集团与中国中材集团重组完成后,将构成与公司同业竞争。

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已联合出具了《关于保证CTC独立性和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承诺:若本次重组在CTC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完成,则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将在CTC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以停止经营相竞争业务的方式,或者将相竞争业务纳入到CTC经营的方式,或者将相竞争业务转让给无关联关系第三方的方式,避免与CTC的同业竞争;若本次重组在CTC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后完成,则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将在重组完成后三年内,以停止经营相竞争业务的方式,或者将相竞争业务纳入到CTC经营的方式,或者将相竞争业务转让给无关联关系第三方的方式,避免与CTC的同业竞争。在采取将相竞争业务纳入到CTC经营的方式时,将以相关资产的评估值作为定价依据。同业竞争问题解决过程中将严格履行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目前与中材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存在少量的业务往来,2015年公司与中材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发生的提供劳务、销售商品和采购材料及技术服务的金额分别为166.99万元、32.16万元,分别占公司同期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的0.28%和0.10%。中国建材集团与中国中材集团重组完成后,公司将增加少量关联交易。

公司已建立了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对于中国建材集团与中国中材集团合并完成后新增的关联交易,公司将严格遵循《公司法》、《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和《董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履行其中对关联方、关联交易、关联交易表决的回避制度、关联交易决策权限和表决程序及信息披露等相关规定,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和合规性。

问:市场容量扩大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什么影响?

马振珠:公司的下游行业是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行业,随着建材行业、建筑业的规范发展,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检测的强度及广度亦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此外,现有建筑物的补强加固也为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检测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十八大报告明确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城镇化质量的进一步加强,将会为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检测行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些因素都会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问:简单说下公司的在建工程情况。

马振珠:2013年公司在建工程金额为5,707.51万元,主要是公司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购置华北(北京)基地的房屋及西北(西安)基地土地所致。

2014年末公司在建工程金额为5,040.86万元,较2013年末减少666.65万元,主要是由于西北(西安)基地所购置的土地因取得土地权证转入无形资产减少在建工程所致。

2015年末公司在建工程金额为5,609.80万元,较2014年末增加568.94万元,主要原因是水泥企业节能环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数字化水泥厂)项目、太阳能光伏应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和研究实验室家具及安装项目处于开发建设过程中,同时上期的网络综合管理系统完工转为无形资产。

2016年上半年末在建工程金额为6,870.19万元,较2015年年末增加1,260.39万元,主要原因是华北、西北两大基地陆续开展基建投入,光伏产业检测、标准、应用及运行监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处于建设过程中。

问:请简单介绍下公司的主营业务。

黄丽华: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并为客户提供产品质量、环保、安全、节能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服务。

检验检测业务方面,公司及其子公司服务能力几乎涵盖所有建筑材料及构配件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领域。认证业务方面,公司提供强制性产品认证、一般工业产品的产品认证、低碳产品认证、光伏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服务以及温室气体排放(ISO14064)审定与核查服务。除检验认证服务外,公司还开展建材、建筑领域专用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开展标准物质(含标准样品)研发与销售、为客户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等业务,并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能力验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延伸服务。

发展篇

问: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姚燕:公司发展目标分为近期战略目标和中长期战略目标。

近期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立足于建材和建筑工程领域,夯实检验、认证、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检验仪器设备研发及延伸服务五大业务平台,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四大基地,打造成一个在国内极具影响力、力争年收入突破15亿元的检验认证集团公司。

公司的中长期目标设定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华中、东北、西南三大基地,以基地为区域核心,建立更多的分支机构,形成以北京为总部、辐射全国的检验认证服务网络,并将跨出建材、建筑工程领域,迈入商检、环保、轻工、化工、电子等其他检验检测行业,服务领域争取进入欧美等国际主要市场,到2025年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享有广泛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第三方、复合型检验认证集团公司。

问:公司境外业务有什么发展规划?

邱晓:(1)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和交流,推进双边和多边的认证检测结果互认。

公司将在法律法规和国家认证主管部门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框架内,深入参与国际互认体系,推进与世界各国双边和多边认证检测结果的互认,加强与国际同行间的合作和交流,与认证认可相关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部门和从业机构保持友好联系,逐步提高公司认证服务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促进进出口贸易和服务的发展。

(2)提高境外业务服务质量。

在确保认证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一体化、国际化认证服务,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和风险,使得我国产品出口渠道更加顺畅,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发行篇

问:本次发行多少股?

杨苏:不超过5,500万股。本次新股发行数量根据公司实际的资金需求合理确定,拟公开发行新股数不超过5,500万股,本次发行不涉及原股东公开发售股份。

问:此次募投项目与公司业务发展规划有什么关系?

董胜军: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主要运用于公司主营业务。随着华北(北京)基地项目、华东(上海)基地建设项目、华南(广州)基地建设项目、西北(西安)基地建设项目四个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及提高公司业务规模及市场竞争力;研发中心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可以提高检验认证技术水平、整合内部资源、吸引外部人才、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推动公司技术实力进步而间接提升公司竞争力;归还银行贷款有利于提升偿债能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有利于减少利息支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问:募投项目的经济效益如何?

杨苏:华北(北京)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9,094.76万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5,409.37万元,年利润总额8,388.40万元,年净利润6,291.30万元,内部收益率(税前)23.87%,内部收益率(税后)18.05%。

华东(上海)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9,280.86万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8,055.68万元,年利润总额4,903.74万元,年净利润3,677.80万元,内部收益率(税前)20.76%,内部收益率(税后)15.39%。

华南(广州)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1,752.03万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713.68万元,年利润总额2,038.05万元,年净利润1,528.53万元,内部收益率(税前)22.45%,内部收益率(税后)17.34%。

西北(西安)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322.21万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7,302.48万元,年利润总额2,138.31万元,年净利润1,817.56万元,内部收益率(税前)20.10%,内部收益率(税后)17.24%。

文字整理 倪丹

主办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www.cnstock.com)

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