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1月20日

查看其他日期

打破“新股怪圈”根本之道还在市场化

2017-01-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桂浩明

在沪深股市,新股发行始终是个相当敏感的问题,而近期由于行情持续阴跌,更是引发了很大争议。有些人认为,正因为新股大规模发行,致使供求失衡,市场难以承受,因此要求放慢甚至暂停新股发行。但也有不少人持完全相反的判断:现在的发行制度以市值配售为基础,在发行新股的同时,客观上也锁定了大量基础性股票,如暂停发行新股,这些基础性股票就会松动,从而极大增加市场的抛压力。还有人觉得,如今新股中签率太低,上市后涨幅也很小,网下申购的投资者因收益不高可能会放弃,而这样一来同样会令市场上卖盘增加,因此反倒需要增加新股供应数量,以提高“打新”收益率来稳定市场。

在嘈杂的争议声中,人们看到了两种状况:一是股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引发投资者不满;二是新股收益率次第下降,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考虑放弃,其所持有的股票市值也就可能被卖出。而在这两种状况的背后,反映的是同一个现实:股市行情低迷,既打击了二级市场,也波及了一级市场。而站在不同角度,人们提出的解决方式截然相反。

为何会出现这种极为矛盾的判断呢?

应该说,以市值配售为基础的新股发行模式,在实施之初的确起到了畅通地发行新股,还能稳定二级市场的作用。但这也存在一个度,即当新股市值配售给参与者持续提供高额收益后,必然会导致更多投资者参与,从而不断摊薄申购新股的收益。而新股高强度发行,也一定会抑制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对市场构成不小的压力。这样一来,矛盾就不可避免了,新股发行也就陷入了某种怪圈:发多了,二级市场受不了;发少了,一级市场投资者意兴阑珊,他们一旦套现,则同样也让二级市场难以承受。于是,市场上围绕新股发行也就有了无休无止的争论。

其实,当人们不再只是就事论事地谈论这个问题,还是可以找到理性的解决方式的。先要承认,当下的新股市值配售,本身并不是市场化行为,它得以存在的潜台词是“新股不败”,而这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因此,那种以新股收益补贴二级市场以换取市场化稳定的做法,在本质上不具有合理性,早晚这一模式会因为内部所存在悖论的放大而受到挑战。而化解这个难题的最佳方法,无非是推行真正的市场化发行,放弃对新股发行价格的人为调控,按价高者得的原则来IPO,实现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自然接轨,真正让市场来决定新股的发行规模、价格与时间,做到动态平衡。

也许有人会担心,这样一来,二级市场有多大承接力?不妨看看发达国家的股市,它们的新股都是市场化发行的,并在这基础上建立起了市场约束机制,不是运行得很正常吗?再说股市的涨跌,在本质上还是取决于基本面,该涨时,多发点新股同样会涨;该跌时,即便不发新股还是要跌。因此,用行政手段控制新股发行节奏以调节市场的做法,最多只是短暂影响一下市场,不可能改变大趋势。而以市场的力量来调节新股发行节奏,则不但与二级市场走势具有更高的融合性,也具有更为扎实的社会基础。有了前年股市巨震的教训,大家对此该有清醒的认识了吧?

顺便提一下,在现有条件下,新股依然具有相对较高的无风险收益,不用担心网下申购的参与者会减少。一旦真的减少了,新股收益率自然就会回升,马上就会有新的参与者加入。当然,当市场处于极度疲弱状态时,新股持续快速发行,对二级市场确实构成了直接压力。而市场化发行作为一种趋势,当是摆脱“新股怪圈”的必由之路,只是还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状况,实施必须是渐进的。但至少,现在应认真研究这个问题,而不能出于各自的利益再去维护乃至强化“新股怪圈”。

(作者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