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4月18日

查看其他日期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摘要

2017-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81版)

2017年是国家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政策主基调是促改革与防风险,改革步入深化攻坚期。公司也将审时度势,加强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加紧落实战略规划,强化合规风控,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持续规范公司治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把公司发展与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大局结合起来,持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主要通过总部以及下属分公司、营业部从事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与交易、资产管理以及资本中介等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国信弘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弘盛”)从事直接投资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国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信期货”)从事期货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国信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香港”)从事境外业务等。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各项业务取得了突出的市场地位。根据中证协公布的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排名,2011年至2015年,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营业收入、净利润五项指标均进入行业排名前十位。2016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4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6亿元,保持了行业中领先的盈利能力。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按会计科目分类

单位:元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

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9.11亿元,同比减少98.02亿元,降幅为52.38%,主要是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减少;

②利息净收入19.14亿元,同比减少16.34亿元,降幅为46.06%,主要是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减少;

③投资收益25.29亿元,同比减少46.53亿元,降幅为64.79%,主要是本期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减少;

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合计-7.30亿元,同比减少3.14亿元,降幅为75.63%,主要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

⑤其他业务收入0.53亿元,主要是代缴税费手续费收入增加。

●按业务类型分类

2016年度,公司主营业务类型及营业收入占比情况如下:

经纪及财富管理

公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证券经纪业务和期货经纪业务,推广和销售证券服务及金融产品业务,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等。报告期内,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89亿元,同比降低61.28%。

●证券类业务

①零售业务

市场环境

经历2015年的巨幅波动,且受到熔断机制、英国脱欧、美联储加息等国内外多重事件的考验,2016年国内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较2015年下滑明显,沪深两市全年股基累计成交1,385,290亿元,日均交易量由上年的11,079亿元下降至5,677亿元,降幅达到48.8%。市场交易萎缩对券商的经纪业务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促使券商于创新中更求稳健。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促使传统券商经营模式转变,加之深港通等多维资本通道的持续推进,经纪行业的竞争分化不断加速,市场争夺更趋激烈。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16年,公司顺应市场发展形势,秉承固本强基的工作思路,对优势基业进行深耕细作,经纪业务全年实现代理买卖手续费净收入市场份额4.97%,行业排名居前。同时,在做大做强基业的前提下,公司着力提升若干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推出新型投顾服务产品和服务工具,探索科学投顾模式;完善多层次交易服务产品体系,打造高端交易服务品牌;紧抓深港通业务开通的历史性机遇,整合内外部投研及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性、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上线柜台无纸化和远程业务办理项目,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

公司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加强在线财富管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证券业务。截至2016年末,公司金太阳手机证券注册用户已超过949万,较上年末增长9.9%;手机证券交易量占比达39.36%,较上年末上升6.96个百分点;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数超过89.9万,较上年末增长65.25%。公司注重提升互联网渠道的运营推广,互联网销售力度与效率持续提升,互联网开户引流取得良好成效。

2017年展望

随着证券行业的创新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证券的快速发展,以智能投顾、资产配置为切入点的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经纪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经纪业务竞争模式也将从过去的以人员营销和投顾服务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资产配置的理财服务为主。券商的资产管理能力和理财产品线的丰富程度将逐步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重要因素。2017年,公司将继续向专业化、智能化、高端化的财富管理模式转型,以满足客户多维度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坚持服务驱动模式,打造具有国信特色的“科学投顾、智慧理财”的大经纪业务体系。其中,Guosen TradeStation业务、智能投顾业务、柜台市场业务的创新产品、移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等四个领域,将成为公司2017年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的重点突破口。

②机构业务

市场环境

2016年A股维持弱势震荡,机构投资者盈利难度加大。市场波动也导致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及服务需求出现转变,对于上市公司及产业链的深度研究需求不断增强,对券商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截至2016年末,国内公募基金产品净值规模约9.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9.08%。其中,股票型基金0.7万亿元,混合型基金2.01万亿元,货币型基金4.28万亿元,债券型基金1.42万亿元,QDII基金0.1万亿元。另一方面,我国正逐步加大引入境外长期资金力度,简化QFII及RQFII相关的资格审批程序,放宽QFII及RQFII资金汇出入限制,积极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经营举措及业绩

面对机构客户需求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深度挖掘公募、保险、社保等传统机构客户的需求,推进服务模式多元化及产品多样化。2016年,公司充分利用内部研究资源向机构客户提供投研服务,同时结合外部专家资源,开展产业链咨询服务;以防风险为首要目标,基金产品做市业务、种子基金等机构业务稳健开展;组织代销的公募基金产品涵盖多个投资品种及主题,为零售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工具,促进公募机构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机构业务实现交易单元席位佣金收入3.58亿元,同比下降49.86%。

同时,公司积极开拓QFII及RQFII客户,向其提供境内证券经纪服务和研究服务。截至2016年末,公司已与来自欧美、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QFII及RQFII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客户类型包括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养老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报告期间,公司提供的研究服务受到海外机构客户的青睐,投资咨询服务收入大幅度增长,机构业务收入进一步多元化。

2017年展望

2017年,公司将继续探索研究人员携手外部产业专家对接机构客户模式,挖掘产业内上市公司的价值。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将继续稳步壮大,养老金入市将进一步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公司将充分发挥全面、均衡的业务能力,满足机构客户在研究服务、产品设计及销售等方面的需求,积极开展金融产品销售、流动性服务等业务,为机构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政策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海外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公司将继续加强对海外机构客户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利用各方资源分区域分重点开拓客户,加宽服务维度,保持优质交易水准,争取更多与境外机构投资者合作的机会。

●期货类业务

市场环境

2016年,受国内金融调控和国际经济低迷影响,金融期货交易量和交易额遭受重创,同比下降超过95%。大宗商品方面,在黑色系以及油脂油料期货的带动下,期货市场走出了一轮强势的反弹行情。然而,2016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重大经济事件频现,美联储的加息进程、英国脱欧等都将令商品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经营举措及业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及时调整经营举措,持续完善内控体系。一是积极推进营销策略调整,紧紧围绕商品为主线,全力发展商品期货业务。报告期内,因股指期货限制交易等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公司金融期货收入大幅下降,但商品期货收入同比上升近80.10%,全年业绩实现平稳过渡。二是继续加大力度开发机构客户和高端客户,优化保证金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期货业务的机构客户权益占比超过65%,机构客户品牌忠诚度显著提升。三是不断推进互动合作,深化与母公司证券营业部的双向沟通体系,提升IB服务价值。四是坚持合规经营的理念,不断提升公司内控水平。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合规风控管理,国信期货连续九年实现零差错、零穿仓、监控中心零预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期货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00亿元,同比下降16.74%。

2017年展望

2017年,公司期货业务将继续坚持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并重的思路,坚持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双轮驱动”的战略;持续加强产业、机构客户的开发,进一步加大高净值机构客户的开发力度;密切关注期货市场的政策变化,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平台和优势,不断发掘新的业务契机;着力提升创新业务能力,把握期货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开展的新机遇,打造新型财富管理平台。

投资银行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向机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具体包括股票承销保荐、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新三板推荐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89亿元,同比增长24.45%;利润总额10.78亿元,同比增长49.51%,市场影响力及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①股票承销保荐业务

市场环境

2016年,在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延续“依法、全面、从严”的新常态形势下,注重提升合规风控管理水平成为行业共识;随着IPO发行审核速度加快,各大券商正逐渐把业务重心转移到IPO项目的开拓上,竞争日益激烈。2016年度,A股市场完成股票发行项目845个,比去年增长12%;承销金额14,932亿元,比去年增长46%。其中,IPO完成227个,募集资金1,496亿元,占比分别为27%和10%;上市公司股权类再融资项目完成618个,募集资金13,436亿元,占比分别为73%和90%。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16年,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承销保荐方面的专业能力和业务优势,围绕客户的需求提供IPO、定向增发等多方面的综合融资服务,较好把握了市场和政策节奏。一是通过聚焦行业,强化保荐业务专业优势,在所属行业不断夯实市场影响力;二是依托公司全价值链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内部协作及资源共享,为客户量身定制多种投融资综合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优化业务结构,累计完成完美世界等20家重大资产重组业务(其中14家项目在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同时完成配套融资),完成家数跃居市场前两名,创下历史最好成绩。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股票承销46.7家,市场份额为5.53%,排名行业第四。其中,再融资项目为37.7家,市场份额6.10%,排名行业第三。报告期内,公司股票承销金额为786.22亿元,市场份额为5.26%(数据来源:WIND资讯),具体业务情况如下:

注:联合主承销家数及金额以1/N计算。

2017年展望

2017年,在资本市场改革稳健推进的大环境下,公司将继续聚焦核心业务、促进专业化发展。IPO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发挥IPO业务优势,顺应当前监管层着力解决IPO“堰塞湖”、适时适度加快IPO审核进程的监管思路,加大IPO项目拓展力度,并进一步强化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再融资业务方面,公司将充分研究、准确理解再融资政策,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思路和方案,丰富服务品种类型;并购重组业务方面,公司将把握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并购市场活跃、规模化发展的契机,大力开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其他业务方面,公司将不断挖掘、满足客户资本市场需求,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大力开拓各类创新业务。公司将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关的相关要求,强化合规风控,确保在各项业务中认真履行中介机构相关责任。

②债券承销业务

市场环境

2016年,在监管层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改革、合理扩大债券发行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背景下,信用债市场进一步快速扩容,发行便利化水平也得以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市场资金出于避险需要对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需求不断增强,2016年债券发行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格局。

经营举措及业绩

在债券市场迈向快速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公司抢抓机遇,推动业务进入快车道。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工作,一是提升业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增强业务团队的估值定价能力和销售实力;三是加强项目质量控制和存续期管理工作。2016年,公司债券承销业务高速发展,并在专项债、项目收益债、金融债等方面取得突破,具体如下:

注:联合主承销家数、金额以1/N计算。

2017年展望

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债券业务发展趋势,公司一方面将持续加强业务的风控合规力度,确保业务平稳安全发展;另一方面将继续提升债券承销业务实力,将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产品业务能力、有市场影响力的销售能力、有前瞻性的创新驱动能力作为业务发展的有力支柱,加大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专项债券、双创债等品种开发力度,通过提升专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保持债券承销业务竞争优势。

③并购重组业务

市场环境

2016年,国内A股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并购重组市场也体现了这一良好态势。并购重组市场增长幅度虽略有下降,但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更加理性务实,紧贴实体经济运行轨道,深耕主业,围绕产业整合开展并购重组。根据中证协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行业全年实现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64.16亿元,同比增长19%。总体而言,2016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沿着服务实体经济主方向,助改革、强主业、促转型、去产能,产业逻辑和价值导向贯穿始终。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从战略高度大力推动并购业务,积极整合公司客户资源,全方位发掘业务机会,紧跟并购市场动向和产业方向,不断提升并购业务的专业水平、服务能力;透彻掌握政策变化,增强合规执业把控;不断完善并购业务的运营体系。目前,公司并购业务已完成北京、上海、深圳的三地布局,形成了一支日益专业化、规模化的业务团队。报告期内,公司完成20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通过证监会审核口径),完成家数跃居行业前两位。2016年,公司实现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3.59%。

2017年展望

在全球经济复杂化、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监管机构支持推进的大背景下,并购重组业务将继续呈现活跃的良好态势。公司将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顺应市场形势变化、围绕实体经济主线,积极把握行业周期和业务机会,进一步挖掘在TMT、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医疗大健康等行业的业务机会,提升公司并购业务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优势;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倡议,抓住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契机,拓展国际并购业务机会,帮助中国企业实现跨境协同发展;将并购重组业务与公司相关业务有机结合,做长做强做精做细全价值服务产业链,全面提升服务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为客户长远发展提供持续性、全方位的资本运作服务,并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共同成长的战略关系,充分发挥并购重组的协同效应、财富效应和市值效应,促其实现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做优做强、逐步成长为优质蓝筹企业。

④新三板相关业务

市场环境

2016年新三板规模继续发展壮大,截至年底挂牌公司已经超过10,000家。2016年是新三板质量与数量并重的监管与规范元年,股转公司公布的《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开始对券商执业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推出了推荐挂牌的负面清单和退市细则,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市场管理手段,对券商的推荐及持续督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挂牌企业分层制度的正式施行,匹配新三板专职董秘资格要求,对创新层企业提出了更高的信息披露和管理要求。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站在战略高度,将新三板业务作为储备客户资源、打造投资银行全价值链服务模式的重要手段,积极统筹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资源,依托全国各营业网点积极挖掘新三板潜在客户。同时,公司在确保业务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探索、推进股票发行、并购重组等业务,为新三板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新三板业务新增挂牌企业家数127家,期末挂牌企业家数314家,行业排名第五;参与120次挂牌企业股票发行,企业融资总额54.13亿元;实现新三板财务顾问业务收入2.20亿元,同比下降11.07%。

2017年展望

随着新三板相关政策和机制的进一步明确、落地,新三板可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2017年,公司一方面将加强风控合规、质量控制、持续督导等工作力度,切实履行证券公司相关职责;另一方面将统筹公司各类业务资源,打造新三板业务全链条,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挂牌后衍生的并购、融资等业务机会,优化做市业务盈利模式,提升公司新三板业务的行业影响力和综合价值。

⑤境外投行业务

报告期内,国信香港准确把握海外债券市场机遇,成功以全球协调人身份推出了绍兴城投3亿美元海外债券,成为全国首单地市级国有资产经营主体在境外成功发行的公司债券,为国内众多资质优秀且具有融资需求的地方国有资产经营主体打开了全球融资的广阔蓝海;作为联席账簿管理人推出工银国际5.5亿美元中期票据、福建漳龙1.5亿美元债券。公司投行业务的海外影响力得到提升。此外,2016年国信香港在IPO、并购重组、私有化、境外美元债券发行等多个业务领域与公司投资银行事业部及固定收益事业部进行业务联动,国信香港的国际业务平台价值得以有效运用。

投资与交易

公司的投资与交易业务主要是从事权益类、固定收益类、直接投资类、衍生类产品及其他金融产品的交易和做市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与交易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10.61亿元,同比下降81.77%。

①权益类投资业务

2016年,面对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公司严格执行总仓位风险控制准则,坚持以追求低风险绝对收益为目标,灵活使用各种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积极稳健开展对冲基金投资和绝对收益套利投资,保障投资资金安全和收益稳定。

②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

2016年,债券市场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资金成本抬升、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和全球风险偏好逆转,持续近3年的债券牛市自11月下旬起步入深度调整。报告期内,公司较好把握业务机会,在严控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的基础上,以确保资产和流动性安全为前提,根据市场情况不断优化持有产品配置,获取了较好的资本利得和利息收入回报。同期,中债总全价(总值)指数下跌1.81%,中债信用债总全价(总值)指数下跌2.44%。

③直接投资业务

2016年,行业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定及细化促使私募基金行业进入行业自律与整体风险控制新阶段,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2016年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74万家,实缴规模7.89万亿元,实缴规模较2015年上升94.81%。报告期内,国信弘盛完成首期增资10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增至40.5亿元,资本规模稳步扩大。国信弘盛成功切入以行业主题基金为主的产业投资领域,进入多投资策略基金并行募集与管理的探索期,先后与广电运通等公司成立4家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继续扩展产业投资领域;自有资金及管理基金投资主体增至9个。2016年,公司直接投资业务新增项目投资16个,较上年减少23.81%;新增项目投资金额16.13亿元,较上年减少15.11%。

本年度,国信弘盛荣获投中网颁发的“投中2016年度中国最佳券商直投TOP10”,“投中2016年度中国文化及娱乐传媒产业榜”之“最佳媒体内容领域投资机构TOP10”、“最佳媒体内容领域投资案例TOP10”,由《证券时报》和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联合颁发的“2016年度新三板最佳投资机构”四个奖项。报告期内,国信弘盛创造了市场上首例券商直投通过新三板做市交易退出的成功案例,业绩获得业内广泛认可。未来,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将继续加强与相关机构合作,专注于电子信息、工业4.0、互联网、文化传媒、金融服务、消费升级等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方向的行业,寻求业务机会,服务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资产管理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开发资产管理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4.49亿元,同比下降27.17%。

市场环境

2016年,A股在一季度大幅下跌后呈现结构性行情,但主要股指年内仍体现为下跌。债券市场前三季度在总体振荡的背景下小幅上涨,但在第四季度出现大幅下跌。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于股市、债市的多数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均较上年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影响投资者对股市、债市的投资需求。金融同业合作业务在2016年有所增长,银行委托债券投资、银行同业合作及企业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成为绝大多数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16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发展银行委托债券投资、固定收益类及权益类集合计划等主动管理型产品为重点,金融同业合作业务为辅,业务总量稳中有升。同时,公司大力拓展企业资产证券化、量化对冲类、非标投资类集合计划等新型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线和业务类型。公司还加强对债券型跨境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管理力度。其中,由国信证券(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的国信“金汇宝”新西兰QDII和国信“金汇宝”大中华新丝绸之路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报告期末的业绩表现在券商QDII产品中名列前茅。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净值达到2,312.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86%,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亿元

注:上述数据为母公司口径。

2017年展望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将进一步提升,不同市场间表现呈现分化态势。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要求下,资产管理行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2017年,公司将在注重业务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重点发展主动管理类业务,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同时审慎发展被动管理通道类业务,保障客户资产安全。

资本中介

公司资本中介业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购回、行权融资以及小微通等业务。2016年,公司资本中介业务实现收入11.13亿元,同比下降54.43%。

①融资融券业务

市场环境

2016年,在年初经历熔断机制考验后,融资融券业务余额由上年末的11,742亿元迅速下降至2016年5月末的8,209亿元。之后,随着行情逐步趋稳,融资融券业务余额逐渐企稳和恢复。报告期末,融资融券业务余额为9,392亿元,全年日均余额为8,982亿元,较上年减少36%;全年融资融券交易金额为115,571亿元,较上年减少67%。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16年,面对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公司跟踪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融资融券杠杆率水平、融券交易等业务政策,并通过推出自助展期、加强策略服务、推出创新微信栏目等措施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此外,公司通过网点走访、分层培训、营销支持等措施加强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支持,实现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的平衡发展,使融资融券业务保持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截至2016年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为380.42亿元,市场排名第九,排名与上年末持平。

2017年展望

2017年,伴随市场行情的恢复,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监管机构降杠杆、控风险的意图和从严监管的措施仍将持续。对此,公司将结合市场风险和业务需求,及时调整杠杆水平和利率政策,保持业务竞争优势;坚持做好客户培育工作并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增强客户粘性的同时盘活存量客户交易。

②其他融资类业务

市场环境

2016年,融资融券以外的其他融资类业务则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蓬勃发展,截至2016年末沪深两市业务余额为12,840亿元,较上年增长81%;行权融资业务稳步发展;约定购回业务受标的股票必须为流通股、过户交易的方式以及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发展迅速等影响,规模持续减少。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抓住市场机遇,通过调整利率和质押率、提升交易审批效率、加强分支机构人员培训等措施,大力发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截至2016年末,公司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198.48亿元,行业排名第七。同时,公司通过积极筹备,成为沪市股权激励自主行权业务的首家主办券商,继深市股权激励自主行权、行权融资业务后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2017年展望

鉴于IPO发行加快、利率处于低位的市场环境,2017年全市场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公司将持续关注客户需求和最新市场政策,完善标的证券质押率模型,合理制定利率水平,并加强对分支机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推广支持。此外,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沪市股权激励自主行权方面的先发优势,推动沪市行权融资业务的新增长。

(2)营业支出构成

单位:元

2016年公司营业支出同比减少39.04亿元,降幅为36.75%,主要是:

①税金及附加3.70亿元,同比减少14.13亿元,降幅为79.25%,主要是应税收入减少及营改增政策的实施;

②业务及管理费58.92亿元,同比减少20.87亿元,降幅为26.16%,主要是职工薪酬减少。

(3)费用

单位:元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①职工薪酬46.19亿元,同比减少22.00亿元,降幅为32.26%,主要是市场行情下行,人力成本随公司整体业绩减少;

②投资者保护基金支出1.89亿元,增长0.45亿元,增幅31.62%,主要是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比例上调。

(4)研发投入

为支持公司业务创新,提升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公司通过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方式,在信息系统研发及相关硬件上投入10,710.31万元。2016年度,公司无将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的情形。

(5)现金流

单位:元

①相关数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

报告期公司现金流量净额为-287.47亿元。各项现金流量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70亿元,其中:现金流入444.02亿元,主要是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净增加额130.60亿、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166.72亿元、拆入资金净增加额44.00亿、融出资金净减少额71.81亿元;现金流出516.73亿元,主要是回购业务资金净减少额80.33亿、代理买卖证券支付的现金净额281.41亿。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8亿元,主要是对外投资支付现金2.27亿元及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4.82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1.10亿元,其中:现金流入83.30亿元,主要是发行债券收到现金82.82亿元;现金流出294.40亿元,主要是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13.36亿元、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81.04亿元。

②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2016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5.56亿元,与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差异,主要是代理买卖证券款净流出、回购业务净流出、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净流入、拆入资金净流入、融入资金净流入等影响。

(三)主营业务构成情况

单位:万元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1)证券行业发展趋势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形势更为复杂的一年。国际方面,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发达国家民粹主义兴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国内方面,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但也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展望2017年,稳中求进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对于证券行业而言,发展升级的大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其中既有发展机遇,也有诸多挑战。

①证券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对于证券行业而言,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供给侧改革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向降成本与去杠杆,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市场基本面有望得到改善;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将迅速发展;三是中央要求支持企业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各类股权融资业务将迎来较大发展空间;四是“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是走出去的最好时机,券商可以快速开展境外布局,人民币资产的全球交易需求及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的发行、交易也将为我国本土券商带来发展机遇;五是深港通落地扩大了投资标的,更好地满足投资者跨境投资与风险管理需求,券商跨境业务迎来重要发展契机。

②证券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

展望未来,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证券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二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被放大,资本外流影响金融市场稳定;三是中央定调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流动性拐点、市场利率由降转升的临界点可能已经来临;四是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跟不上新兴业务发展需要,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较为滞后;五是监管持续趋严,券商业务创新与合规管理的平衡难度加大。

(2)证券行业竞争格局

证券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将促使证券行业的产品服务体系和营销模式发生较大变化。2017年,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将表现为:

①传统零售业务竞争加剧

我国证券公司总体呈现业务趋同、种类相对单一的经营特征。传统零售业务仍是全行业收入的主要支柱。总体上而言,由于创新类业务受限于市场成熟度等诸多因素,各证券公司的创新类业务开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不能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主要收入来源依旧为证券经纪等传统业务,同质化竞争现象仍比较突出。整个转型的过程中,各家证券公司都强调传统零售业务的支柱作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②跨业务条线的协同竞争加剧

各证券公司纷纷进一步顺应市场变化,从“以牌照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强化业务条线间的协调,提供跨业务和全周期覆盖,逐步打破业务界限,挖掘业务线内部及跨业务线的协同效应,在稳固通道型业务优势的同时,加大对非通道业务的开拓与资源投入,促进盈利模式转换,为公司和客户不断实现价值增值。整合产品服务,提高对机构客户、中高端零售客户的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全价值链”客户服务模式,在夯实传统业务发展基础的同时,加大对主经纪商、财富管理、衍生品、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及国际化等新型业务的投入,重视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深挖客户的价值,以新型业务的发展促进和协同传统业务发展也成为证券公司积极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

③新IT技术应用竞争加剧

近年来证券行业已成为金融科技应用的主战场,云计算、机器学习、智能投顾、区块链等技术将给券商带来较大冲击。证券公司IT规划,从支撑和保障交易安全的基础性要求,逐渐提高到做好大数据分析应用,和加强量化投资的研发和平台建设,以求推动业务发展。丰富手机证券功能,打造产品超市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以产品驱动服务,加强营业部网上业务办理的推进力度和客户体验,成为各家证券公司全力推进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第一步,而智能投顾、量化交易则在更高层次考验各家券商的技术应用转化为金融生产力的能力。2017年,包括海外配置型、综合理财平台型、第三方财富管理型以及主动投资建议型等智能投顾平台将从财富管理市场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④国际业务竞争加剧

国际业务通常占海外领先投行收入的半壁江山。当前,国际业务已成为国内领先券商扩大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行业排名靠前的证券公司纷纷把服务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与公司国际化结合起来,争取提高人民币离岸市场金融产品的设计、交易和定价能力,借机布局境外成熟市场。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未来将有更多外资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并在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等领域对我国证券公司形成冲击,证券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2016至2020年总体发展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夯实大经纪、大投行、大资管三大基业、大力发展资本中介和创新业务,加快拓展境外业务,优化提升管控和集成能力,择机采用非有机增长手段,打造中外一流券商。

大经纪业务将在夯实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新型业务。整合产品服务资源,提高对机构客户、中高端零售客户的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全价值链”客户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智能投顾平台,为客户挖掘更有价值的产品和资产组合配置;加大研究业务投入,探索公司研究员携手外部产业专家对接机构客户模式,提升研究影响力;加强信息技术规划,加大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加强经纪业务与投资银行、固定收益等专业资源的整合和对接,加大对实体经济服务力度。同时,加大对主经纪商、财富管理、衍生品、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及国际化等新型业务的投入,以新型业务的发展促进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大投行业务将继续巩固IPO业务,做大做强再融资、并购重组、私募融资及资本中介业务;夯实城投债、企业债承销等传统优势业务,加快发展债务融资工具、金融债、跨境债等固定收益创新业务;进一步提升新三板业务与直投业务的行业竞争力、完善优化投行业务生态圈、加强管控和风控能力,将新三板业务做成早期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协助投行在前期识别优质客户和培育客户关系,打造投行全价值链服务。

大资管业务将扩大业务规模,打造核心竞争力产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努力构建大资管平台,强化协同效应,建设综合化全能型资产管理机构;充分利用经纪、投资银行、分支机构等内部业务网络,探索与银行、保险、信托、私募等外部机构建立长期战略联盟,实现渠道多元化;重点拓展银行类机构客户,积极布局高净值个人客户,探索互联网金融渠道覆盖个人客户的同时,发挥管理业务与券商其他业务的联动效应,整合资源,将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打造成为一级市场上企业、政府融资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二级市场上险资、社保等机构客户以及普通散户综合资产管理服务的提供商。

国际化业务发展将纳入公司整体决策框架中,国信香港作为国信证券全资海外平台,将充分发挥国信证券海外业务桥头堡作用,力争成为海外资本市场专家,全力配合公司搭建跨境业务一体化平台。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海外合作,拓展海外并购等业务,将各业务线优势国际化。香港及其他境外业务将大力发展风险可控的持牌业务,从沪港通、深港通中发掘经纪业务机会,从境内企业海外发债和境外企业国内发债中寻找投行业务机会,从境内外居民资产全球化配置大潮中捕捉资管业务机会。

随着金融牌照的有序放开,证券公司与银行、基金、保险、PE等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互联网企业在跨界金融领域形成新的竞合关系。公司将积极寻找各种可行的兼并收购资源机会,引入优质金融资源,实现业务协同。

3、2017年度公司经营计划

展望2017年,稳中求进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结合当前经济与行业监管形势及公司自身的发展需要,2017年公司的经营策略是:统筹兼顾,把握大局。公司的工作思路是:防控风险、开拓创新、多点突破、稳中求进。

一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突破口。经纪及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中孕育着丰富的细分市场。公司将深耕各细分市场,加强直投业务、期货业务、柜台市场业务、金融工程业务等深具潜力的新业务与传统优势业务的协同,在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业务的同时,探索发现新的盈利模式。

二是突破传统融资渠道,扩充资本增强实力,积极做好各类融资工作,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加大与大机构的合作规模。公司各业务线都将努力加大与大机构的合作,包括:积极寻找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机会,探索互联网金融热门应用;加大与大型银行、大型基金的合作,探索推出有影响力的金融产品;加强与大型保险信托的合作,建成公募、私募、保险、社保等机构集聚中心。

四是争取实现公司国际化进程突破。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中明确了“走在中外一流券商前列”的目标,亟需加快统筹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利用国信香港的平台有序推进国际化进程,寻找最擅长、最专业的领域,从亚洲市场起步,向国际市场迈进。

五是寻找各种可行的兼并收购资源机会,争取公司资本较快扩张。随着金融牌照的有序放开,证券公司与银行、基金、保险、PE等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互联网企业在跨界金融领域形成新的竞合关系。公司正在寻找并购优质金融资产的机会,或参与参股有潜力的优质金融机构,争取将优质金融资源引入公司。

4、公司各业务线的创新及风险控制

(1)报告期内业务创新情况

①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公司于2016年11月3日成功获得首批深港通业务资格。深港通业务的推出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标志着人民币加速走向国际化,对满足客户跨境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公司与美国TradeStaion公司联手打造的Guosen TradeStation平台在2016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Guosen TradeStation平台目前已全面支持股票、商品期货、期权、分级基金、篮子委托等功能,并大大提高了平台委托速度,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专业交易服务体验。

②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不断强化并购深度服务,紧贴客户核心需求,着力创新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2016年度,公司通过准确把握时机、巧妙设计并购方案,协助完美世界实现整体回归A股,并向上市公司完美环球、标的公司完美世界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配套融资,很好地绑定了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在藏格钾肥借壳*ST金谷源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依托全价值链业务服务能力,公司有效为客户量身定制多种投融资综合解决方案,成功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承销“16贵阳停车场债”、“16芜湖停车场债”等专项债券,总承销规模约103亿元,为缓解城市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提供直接融资支持;成功承销“16邳新城项目NPB”,在项目收益债及私募企业债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公司承销的“16泉州小微债”为福建省首单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有效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此外,公司成功承销兰州银行发行的“16兰州银行二级”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承销规模为25亿元,有效填补了公司在金融债券承销业务领域的空白。

③资产托管业务

公司资产托管业务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规范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流程化估值系统,实现估值流程化、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估值效率;自主研发“鑫管家”金融运营服务平台,打造“T+0估值”等六大神器,覆盖客户产品运作的各个业务节点,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自主研发异常监控、估值核对等模块,有效防范、控制风险,坚持“创新发展”与“合规风控”双轮驱动。截至2016年末,公司资产托管业务规模达8,283亿元,同比增长103.2%,产品数量达8,632只,同比增长81.6%,市场排名稳居行业第二。公司荣获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年度中国券商/基金“金帆奖”之“最佳主经纪商大奖”,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英华榜”之“最佳私募基金托管券商大奖”;“鑫管家”金融运营服务平台入围由深圳市金融办主办的“深圳市金融创新奖”。

④期货业务

根据监管要求及市场需求,国信期货发行纯期货主动管理型产品“金腾予资产管理计划”,拓宽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领域。

(2)业务创新的风险控制情况

公司将创新业务一并纳入多层次、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中,确保风险可控。组织架构方面,通过各业务专业管理委员会、业务工作小组等决策机构,以及经纪事业部风险管理中心、固定收益事业部投资风险控制部等业务风险管理机构,对创新业务的开展、规模情况、风控指标等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和风险把控。

在经营创新类业务时,公司始终坚持合法合规、制度先行、流程优先的原则,在业务开展之前制定一系列完备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风控制度,确保创新业务有条不紊的开展。事前,内控部门全面参与每项创新业务,业务筹备之初介入业务研讨,进行合规论证,商定业务方案,对风险予以识别分析;业务开展后,业务部门和内控部门各自独立进行持续监控和报告,确保各项风控措施落到实处。

5、全面风险管理概况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修订后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发行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将3个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境内和境外业务纳入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成为全国首批七家风险控制指标并表监管试点单位之一。二是对风险控制指标信息技术系统进行升级,实现新的风险控制指标报表计算、产出、校对和压力测试功能,确保指标监测报送准确及时。三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化解各类风险事件,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达到可控、可测、可承受的程度。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开展了“内控专项活动月”系列活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及专题研讨会51次;新设内核总部,统筹把关投行领域项目质量,进一步完善投行业务内控体系;优化经纪业务部门组织架构,新设风险管理中心,构建经纪业务三级风控体系,加强对经纪业务的全流程全覆盖风控管理。

(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目前公司建立了四级风险管理架构,各级组织和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履行的风险管理职责如下:

①董事会及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合理确立公司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政策,确保公司拥有合适的体系、政策、程序和文化以支持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风险管理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工作机构,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②经营管理层、首席风险官及风险控制委员会

经营管理层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负责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并将风险管理贯穿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公司首席风险官按照公司相关风险管理制度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公司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落实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

③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

公司风险监管总部、合规管理总部与监察稽核总部作为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在事前、事中、事后的环节中,对各业务领域、相关部门和主要岗位的风险管理情况予以评估、监测、检查、反馈等。

风险监管总部根据首席风险官授权及部门职责履行制衡性的风险管理职能,按照全面、适时、审慎的原则,对业务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项进行评估和监测,对重要风险点设置控制参数和实施控制程序,对业务领域的风险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并且对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考评。合规管理总部对公司经营与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独立控制,负责指导、检查和督促公司及其所属机构履行法定责任与合规义务。监察稽核总部通过事后稽核审计等方式,对各业务领域、部门和主要岗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履行管理、检查、反馈和督导等职责。

④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岗位

公司明确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为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所在部门的经营风险承担责任。业务部门根据业务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业务风险管理规则制度,并指定相关人员从事风险管理岗位工作,具体负责本部门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日常检查和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2)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①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机制

为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在合规运作及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开展,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涵盖各项业务运营和管理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明确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构架、授权体系、相关职责、基本程序等,并通过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一系列执行机制,实现了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风险程度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监控、预警、报告和处理。

②压力测试机制

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制订了《风险监管总部风险控制指标压力测试、模拟测算与敏感性分析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压力测试机制,对压力测试触发情景、压力测试频率、压力测试方案确定、压力测试数据收集方法、压力测试结果分析与反馈、压力测试相关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均进行了规范,有效保证了公司压力测试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③专业人才

风险监管总部配备了熟悉证券业务与风险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员,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风险监管总部对经纪及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固定收益、自营投资、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等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对创新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并且督导落实。

④系统建设

为了全面评估公司风险状况,量化公司风险指标,公司通过考察市场同类系统及综合公司的风险管理需求,引入RM风险计量引擎建立公司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同时通过开发商进行数据库整合及界面视觉设计,并且配备相应系统建设、量化风险管理专业人员。2016年,公司完成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2017年将完成系统二期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精细化风险管理水平。

(3)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为确保公司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效控制风险,公司根据2016年新修订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成立了由首席风险官任组长的跨部门风险控制指标工作小组,全面负责风控指标的管理。

公司对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日常实时监控与分析,并按月向监管机构上报综合业务报表,包括核心监管报表、自营、资产管理的业务监管报表及专项监管报表等。

6、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对策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波动率或相关性的变动而造成持仓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公司面临市场风险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经纪业务面临证券价格或交易量的波动造成交易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减少的风险;股票自营投资业务面临股票价格变动而导致股票自营投资持仓资产减值的股票价格风险;固定收益业务面临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债券投资持仓资产减值的利率风险;柜台市场业务面临因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协议标的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商品价格风险等。随着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其所承受的各类市场风险正在不断增大,而市场经济波动、投资范围受限、国际化推进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等因素加剧了市场风险的形成。

公司遵循“董事会―投资决策相关委员会―自营业务部门”三级业务决策原则,制定市场风险管理的具体流程,涵盖公司董事会、资产负债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监管总部及各业务部门,各组织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公司经营管理层制定公司所能承担的最大市场风险敞口。该风险敞口的衡量和监察是根据投资规模及止损额度而制定,并规定整体的市场风险均控制在管理层已制定的范围内。

风险监管总部负责公司市场风险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制定市场风险控制框架,对市场风险进行集中监管、报告,向经营层报告公司的总体市场风险情况,同时对业务部门所承担的所有市场风险进行监控;制定《市场风险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包括风险价值(VaR)在内的以各类风险指标为核心的量化指标体系,并对风险限额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及时鉴别新产品及活动的市场风险,对各类定价模型和市场风险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再结合情景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手段,以确保持续、快速、有效地对市场风险识别、评估、测量和管理。

业务部门作为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层次,对所在部门的经营风险承担责任,并具体负责本部门风控制度的落实、日常检查和督促工作。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因客户、交易对手或证券发行人未履行合约责任而引致损失的风险。

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业务:

①具有债权性质的债券等交易业务;

②融资融券业务、约定购回和股票质押式回购等有证券抵押的资本中介业务;

③场外衍生品业务;

④存放银行的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

⑤其他可能产生信用风险的业务或活动。

针对具有债权性质的债券等交易业务发行人违约的信用风险,公司对发行人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衡量信用风险;对发行人及担保人设定投资等级准入标准和交易额度限制;发行人信用风险评估考虑因素包括发行主体信用评级、担保人信用评级、债券评级、市场情况等;持续监控报告发行人资信状况;明确违约司法追索程序。

针对资本中介业务和衍生品交易业务中,交易对手于约定日期未履行交割或支付义务的信用风险,公司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估,选择信用等级良好的对手方进行交易,并根据交易对手资信状况进行授信;收受和追缴担保品,通过交易信用衍生产品对冲风险;严密监控交易的履约保障比例,及时通知交易对手追保、平仓,控制信用风险敞口;明确交易对手违约对公司造成损失后的司法追索程序。

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存量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65.51%;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213.10%;股权质押回购交易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63.59%;股票收益互换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469%。

公司持有的银行存款及存出保证金主要存放于具有良好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结算备付金存放在中登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面临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基础性风险,对于其他类别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有重要影响,操作风险是主要由不完善或有缺陷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技术系统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不善,将会引起风险的转化,或与其他风险相互交叠,扩大损失或对公司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分支机构的内控管理、员工操作环节、业务系统应对新业务不够及时等方面,出现的风险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公司现已采取以下措施防范操作风险:一是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管理总部、各业务部门(包括公司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各司其职。二是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对业务流程风险环节、业务关键风险指标进行监控,对风险业务进行评估监测,定期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全面审视各项业务。三是建立操作风险监控与报告机制,风险监管总部全面收集涵盖公司各部门的操作风险信息,每季度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告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结果、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操作风险管理情况;确保风险报告渠道畅通,重大风险事项发生后能够及时向经营层报告并迅速应对。四是各部门分别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合力将操作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如果未来经营环境出现急剧变化或财务管理不善,公司可能出现流动性不足,从而对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和事件包括但不限于:(1)公司资产或负债的集中度上升;(2)市场利率或融资成本大幅上行;(3)融资渠道受阻;(4)创新业务和各类交易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加,如资本中介业务中由于业务需要而占用公司资金;(5)来自其他风险因素的传导,如出现监管评级下调或重大声誉事件等。

2016年,公司继续完善流动性风险日常管理,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监测与监控,具体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多元化的负债融资和动态的资产负债表管理,保持适度流动性;(2)建立优质流动性资产组合计划,并按照审慎原则确定其规模和构成,储备了一定规模在极端情况下仍可随时变现的高流动性资产;(3)持续拓展融资渠道和交易对手,灵活运用各类债务融资工具,选择适当融资方式,把握好融资节奏;(4)加强日间流动性管理,合理安排短期融资事宜,储备并拓宽法人账户透支等日间融资渠道,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5)动态监测融资的结构和稳定程度,分析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并结合公司流动性缺口分布,适时调整融资策略,持续优化融资结构。

(五)动态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建立情况

1、公司动态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机制建立情况

公司对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日常实时监控与分析,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风险指标变动及超预警、超标情况;按月向监管机构上报综合业务报表,包括核心监管报表、自营、资产管理的业务监管报表及专项监管报表等;对新开展业务及时纳入风控系统,如发生监管标准新政策,及时更新相关报表格式及阀值设置,对实时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校对及维护。

2、风险控制指标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情况

为做好事前业务规模风险控制,保证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风险控制指标任一时点均在安全标准之内,公司建立了多种场景的压力测试方法,涵盖多项业务及投资决策。2016年共进行1次综合压力测试、2次统一情景压力测试,6次业务规模敏感性分析,为公司进行资金分配、确定业务规模提供决策支持。

3、资本补足机制

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鼓励证券公司进一步补充资本的通知》和中证协发布的《证券公司资本补充指引》制定了三年资本补足规划(2015-2017),确定了资本补充触发机制。目前,公司正积极按照制定的资本补足规划,运用配股等方式筹集资本;同时,有计划地推动公司债券发行,积极研究创新债务融资工具,丰富融资方式,以支持业务创新发展并确保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4、报告期内风险控制指标达标情况

2016年,公司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整体运行良好。报告期末,母公司净资产为474.5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62亿元;净资本为463.6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9.21亿元;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为185.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83亿元,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的分类评级下调,风险资本准备计提比例提高所致。风险覆盖率为250.07%,较上年末减少122.54个百分点;资本杠杆率为27.03%,较上年末增加4.30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为241.20%,较上年末减少624.26个百分点;净稳定资金率为123.08%,较上年末减少32.15个百分点。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大部分处于较高的安全水平。

二、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是否存在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不存在重大变化。

三、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10%以上的产品情况

不适用。

四、是否存在需要特别关注的经营季节性或周期性特征

不适用。

五、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总额或者构成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2016年,证券市场行情震荡盘整,年末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分别较年初下跌12.31%和19.64%,全年市场交易量较2015年有较大萎缩,同比下降48.76%。受此市场环境影响,2016年公司经纪及财富管理、投资与交易、资本中介等主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6.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7.34%。

六、面临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情况

不适用。

七、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一)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

(二)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

(三)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1、报告期内合并范围增加情况

(1)新设子公司

2016年4月,子公司深圳市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广州支点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深圳市国信运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其实施控制。

2016年4月,子公司深圳市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雅诺信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深圳市国信水贝珠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其实施控制。

2016年6月,子公司深圳市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云港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国信弘盛能源基金管理(珠海)有限公司,深圳市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其实施控制。

2016年8月,子公司深圳市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华文弘盛基金管理(珠海)有限公司,深圳市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其实施控制。

(2)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变动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5个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报表范围;3个结构化主体已清算,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详见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九、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

2、报告期内合并范围减少情况

子公司深圳市国信众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于2016年3月吸收其他合伙人,国信弘盛丧失控制权,2016年度合并范围因此减少。

子公司GS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imited、深圳国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度注销,2016年度合并范围因此减少。

(四)对2017年1-3月经营业绩的预计

不适用。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何如

董事会批准报送日期:201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