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4月24日

查看其他日期

现在得重新审视
员工持股的价值了

2017-04-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乔新生

美联航公司的困境向世人证明,员工持股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全员持股变成了职工利益优先的原则,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把消费者的利益置于脑后,那么,非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反而有可能会引发侵权事件。

发生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航班上的强行赶客事件,激怒了世界舆论。部分学者深入分析发现,这家航空公司早已变质。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在员工持股过程中,忽视了管理者的权威性,以致公司管理效率低下,损害消费者的事件屡有发生。

早在1994年,美联航就已实行了员工持股计划,55%的股权分配给了公司员工,这是为了借鉴互联网络企业的做法,充分运用员工持股激励机制,提高民用航空公司经营效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但没有想到的是,由于55%股权都掌握在员工手中,董事会作出各项决议时,就不再从维护消费者利益,也不从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考虑,而是讨好员工。由于董事会的每项决议都必须满足员工的需求,改进公司服务,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方案自然被束之高阁,公司经营状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迅速恶化。2000年,公司收入已大幅下降。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让美国民航业掉入寒冬。为减少亏损,美联航决定实施裁员计划。但是,董事会大胆提出的裁减员工计划根本得不到股东的响应。多数股东虽然勉强同意压缩开支,减少管理成本,裁减部分员工,但是,企业的文化已发生了实质性改变。

换句话说,由于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美联航已经不是一家面向公众的公司,而是为企业员工获取商业利润的公司。因此,公司董事会推出的每项计划,首要考虑的不是消费者利益与市场需求,这就导致公司经营陷入恶性循环:由于缺乏对消费者的尊重,以至于公司的股价不断下降,投资者缺乏信心,由于没有投资者追加投资,公司股价继续下跌。

美联航公司的困境向世人证明,员工持股是一把双刃剑。资本主义之所以实行两权分离,建立资本雇佣劳动的资源配置机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通过资本雇佣劳动实现利益最大化。一度认为,解决劳资纠纷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尊重劳动者的价值,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员持股因此被视作激发员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有效手段。但现在看来,如果员工成了企业的股东,那么,在劳动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当企业职工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企业董事会将毫不犹豫选择保护企业职工的利益,这就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

此次发生在美联航公司的强行赶客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由于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需要搭乘飞机,公司便将已购买了机票并已登机的消费者拖拽下来。这种做法或许在美联航首席执行官看来非常正常,却是消费者断然无法容忍的。可以这样说,美联航公司在全员持股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企业文化,为了维护企业职工的利益,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充分竞争的美国民用航空业界,美联航的做法无异于自取灭亡。

法律界人士分析说,如果美联航不认真对待消费者投诉,就有可能承担巨额赔偿责任。到那时,航空公司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难以挽回的声誉。

欧美国家的全员持股计划,实际上是在深刻反思资本与劳动分离产生的弊端之后提出的改进方案。这种方案的终极版本就是实现劳动者与所有者高度统一,实现劳动者与资本的拥有者合而为一。可是,从多国的实践来看,劳动者和资本的拥有者合而为一之后,未必能提高效率。换句话说,由于在全员持股计划条件下出现了搭便车现象,因此,资本的拥有者和劳动者高度统一之后,未必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民营企业相比总是有一定距离。如何在确保劳动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实现所有者与劳动者的高度统一,尽可能地让劳动者充分享受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带来的幸福,这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

部分学者试图通过效率与公平分开的做法来解决问题。他们主张在生产要素配置的过程中强调效率,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强调公平,试图以此来兼得公平与效率。但现在看来,如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利益,那么,公平也就无从谈起。通俗地说,在生产要素配置环节同样存在公平问题,而在社会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效率。

在消费者利益和劳动者利益发生矛盾时,企业如何不因保护劳动者利益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是摆在各国经济学者与各类CEO面前的世纪难题。说到底,所有的资源配置都是人的问题,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企业员工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有效解决资源配置中和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充分发挥劳动者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确保企业具有长远的战略经营目标,确保企业管理者根据市场的需要制订发展计划。如果全员持股变成了职工利益优先的原则,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把消费者的利益置于脑后,那么,非但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反而有可能会引发层出不穷的侵权事件。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