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版 基金·专访  查看版面PDF

明者因时而变 知者随事而制

2017-06-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访浦银安盛首席投资官吴勇

⊙记者 王炯业 ○编辑 金苹苹

十年前,已在银行领域颇有建树的吴勇怀抱对资管行业的热忱,毅然投身投资界,于2007年加盟浦银安盛,至此开启投资生涯的新篇章。从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到首席投资官,一路走来,吴勇的投资之路稳扎稳打,踏实而坚定。

十年磨一剑,吴勇及其团队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据海通证券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浦银安盛旗下权益类产品的投资业绩长期领跑,过去五年凭借133.50%的净值增长率,高居同业前三。日前,记者专访了这位“实力派”投资总监,聆听他对分化行情的看法及行业配置建议。

当下:需重视不同投资理念的碰撞

众所周知,今年伊始市场风格骤变,诸如白酒、家电等一批中国版“漂亮50”横空出世,而曾被认为具备高速成长属性的中小创公司大幅下跌。此后,“蓝筹风”越刮越大,A股市场走出了极度分化的“一九”行情。

在吴勇看来,出现上述现象与市场变化有着较大的关系。“首先,从宏观角度来说,去杠杆对整个资本市场影响不小,从而使得资金面日益紧张。其次,随着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市场参与各方思考的问题是:供需发生变化后,治理不好的公司什么时候会开始无人问津?其三,伴随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A股正日渐走向国际化,海外投资风格和理念必定会对国内投资者产生一定影响,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未来逐步开放,这一影响还将加深。”他说。

吴勇表示,由于海外机构偏好行业龙头,同时也更关注业绩增速稳定的公司,即便其增速较低。不过,这一投资理念与国内投资者的观念完全不同。国内投资者的着眼点往往在业绩的增长速度上,而非稳定性。“当这两种不同投资理念互相碰撞后,未来对A股的市场风格也将形成一定影响,我觉得这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吴勇说。

正是源自这一想法,吴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多次强调,目前浦银安盛正在积极打造更全面的产品线,以适应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他表示:“过去在成长风格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开放,投资者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加之A股风格的变化,将来只有开发出不同收益风险特征的产品方能满足各方需求,也有利于公司整体业绩更趋向稳健。”

谈及公司的投资策略,吴勇说:“公司的投研体系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自上而下的判断非常重要,比如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国家产业扶持政策都将影响市场对未来的看法。另外,我们也会从PPI、CPI等一些经济指标来预判行业的盈利情况,一些周期性行业与此关联度较高。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盈利波动性与股价波动有时并非正相关。从这个层面来说,自上而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还需自下而上去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一个行业或一家公司将处于什么样的估值。”

未来:三大催化剂指明方向

站在当下时点研判未来,吴勇对后市谨慎乐观,并坦言下半年将紧抓有业绩的龙头公司。他认为,应配置业绩确定性较强且未来具备相关“催化剂”的公司,这样才能在市场中更好地生存,并进行长期投资。

吴勇认为,过去很多高速成长的行业正在发生质的改变。首先,很多行业内生性的增长已逐渐回落至10%至15%左右。其次,外延式并购的疯狂时代已过去,很多企业未来或许会选择直接IPO。其三,过去大量并购是否能够兑现业绩还需重新审视。

因此,他认为A股的分化还将持续。与此同时,前期大幅上涨的品种也将呈现新的分化。因前期涨幅较好的公司中,部分公司的市盈率已达到30多倍,但其成长性并未达到这一高度,股价已被高估。而另一些公司的估值与海外同类公司相比仍偏低,但其成长性并不低。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吴勇也坦言,在分化、震荡的市场环境下投资机会不多,但仍可重点关注三类行业板块:其一是消费电子产业链。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发展大趋势的确立,相关产业链上诸如电池、汽车显示屏等消费电子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大。其二是PPP概念。相关公司近期不断承接新订单,且估值较为合理,若市场担忧的融资成本上升未达预期,该板块或被资金再度关注。其三是周期性的化工板块。从过往经验来看,该行业三四季度会迎来旺季,加之产品涨价预期,估值合理的公司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