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 上证观察家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7月14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国经济韧性增强走势前高后稳

2017-07-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闫衍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逐步显现,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中国经济韧性有所增强,并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向好态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房地产复苏、补库存等是带动本轮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从当前情况来看,这些驱动力虽然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弱化,但是由于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中国并不会出现经济大幅减速的风险。中国经济全年的表现大概率为前高后稳的增长态势。考虑到未来复苏之路任重道远,目前的宏观调控需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今年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经济缓中趋稳,中国经济韧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尽管带动本轮经济复苏的驱动力目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弱化,但是由于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并不会出现大幅减速的风险。因此,未来宏观调控需要把握好力度与节奏,做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经济呈现五个向好态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逐步显现,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延续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企稳向好态势,目前来看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经济延续企稳向好态势,GDP增长有所回升。一季度GDP增长达到6.9%,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升。从GDP平减指数的变化来看,过去4-5年内中国GDP平减指数有一个断崖式下滑,但是自2016年三季度开始,GDP平减指数有一个跳跃式的回升。伴随着GDP平减指数的变化,GDP的名义增长也有一个U型的反弹,一季度名义GDP增长速度达到11.83%,为2012年上半年以来的高点。

第二,工业生产有所回暖,增速达到近两年来季度高位后放缓。从供给端角度看,工业生产持续回升,一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后续虽然略有放缓,但依然表现出缓中趋稳的特点。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和PPIRM自去年9月和10月都由负转正,今年一季度二者在达到高点以后虽有所放缓,但依旧处于高位。

第三,消费增长相对平稳,投资回升后略有下滑。1-5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3%,基本保持平稳。今年1月,由于去年底取消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消费曾出现下滑,但此后又出现恢复性增长,1—5月份汽车消费增长4.2%。从投资的角度看,去年7月以来,投资有明显回升,但一季度反弹至9.2%后速度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受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减速的影响。从进出口角度来看,进出口对整个经济的增长贡献比较明显。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回暖对中国的出口有了比较明显的拉动。总体来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边际改善。

第四,经济结构有所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第三产业增长持续高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去年底的58.4%提升到61.7%。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剧,新兴行业增长持续高于传统行业,新的动能不断孕育,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动能的支撑作用对整个经济增长贡献比较明显。从需求结构来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由去年底的64.6%攀升至77.2%,尤其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服务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服务类消费呈现快速增长。

第五,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在不断改善。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需求改善、部分企业上年利润留存以及低基数的影响,工业企业效益增长出现较大幅度改善。从1-5月份看,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都超过了两位数,且5月当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和营业收入增速均出现回升。与此同时,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总额显著下降。此外,企业家信心指数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改善态势,从边际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指数改善的幅度要大于国有企业。

此外,中采PMI和财新PMI双双回升,财新PMI重新回到景气区间。6月份,中采PMI回升0.5个百分点至51.7%的年内第二高点,仅次于3月份。财新PMI在连续三个月回落后止跌回升,达到50.4%,重回景气区间。

经济指标延续分化

本轮经济在企稳回升的同时,多项经济因素走势分化的情况持续存在,后续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第一,内外需求走势分化,外需持续改善内需出现反复。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外需的改善在不断持续,出口改善幅度大于投资和消费改善幅度,而内需在前期有所改善后出现疲软,近期又出现改善迹象。在5月份PMI分项指标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回升,采购量指数和进口指数出现回落,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说明内需仍然较为疲弱。但6月份新订单指数和进口订单指数均出现回升,内需再次出现恢复。

第二,价格上涨的传导机制不通畅,价格领域持续分化。一方面,CPI和PPI走势严重分化,CPI达到高点后温和上涨,PPI见顶后涨幅回落。另一方面,生产资料价格本身也存在分化态势,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上升的节奏和速度有很大差异。与此同时,CPI和核心CPI变化背离,尤其是CPI处于低位,而核心CPI处于相对高位,这与过去二者的变化趋势也有所背离。随着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价格走势的持续分化,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剪刀差维持高位,对后续工业复苏和盈利形成制约。

第三,行业复苏和利润增长分化,上游企业改善程度明显好于中下游行业,国有企业盈利强于私营企业。过去一年的时间,随着价格水平的分化、价格传导机制的不畅通,行业复苏趋势也呈现分化特征。一方面,在原材料价格的带动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有所分化,上游企业改善程度好于中下游行业。另一方面,中下游行业内部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如汽车、高新技术、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行业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速,其营业收入和利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从所有制来看,国有企业的总体表现要好于民营企业,近期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国有企业利润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但不同所有制企业分化的趋势较为明显。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的国有企业利润增长为53.3%,而民营企业则为14%,前者远高于后者。

第四、景气指标内部分化依然存在。在中采PMI中,从企业类型来看,大型企业的PMI虽有所回升,但中小型企业的PMI出现回落。6月份,大型企业的PMI结束前几个月的回落态势,达到52.7%,比上月上升了1.5个百分点,但中小型的PMI出现转向,中型企业的PMI为50.5%,低于上月0.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经济并无大幅减速风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性推进、房地产复苏、补库存等是带动本轮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些驱动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

第一,自2016年以来,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目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实质性推进,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明显改善,2017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由上年底的73.8%上升至75.8%,延续去年二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今年,虽然去产能加码扩围,但煤电、有色、建材等新增领域产能去化相对进展较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落地到效果显现的时滞延长,预计下半年供给侧改革对于经济复苏的驱动作用将有所弱化。

第二,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库存去化进程加快对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金额以及房地产投资均有了明显回升,房地产成为本轮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去年10月以来,无论是房地产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额增长均出现放缓趋势,考虑到销售环节向投资环节的传导,未来房地产投资及相关产业链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第三,去年三季度以来的补库存是带动经济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随着需求的持续疲弱和工业品价格增速的下滑,企业将减少库存投资,本轮由去产能引发的补库存周期或将接近尾声,库存周期的转变将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第四,在本轮经济回升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对稳增长和稳投资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受地方财力约束、政策调控以及高基数的影响,近两个月基建投资增速虽保持高位但增长趋缓。从房地产投资来看,1-5月其增长已经出现放缓的迹象,由前值的9.3%降至8.8%。因此,在制造业投资没有大的起色的情况下,随着基建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增长的放缓,投资将会面临一定压力。

虽然带动本轮经济复苏的几大动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弱,但是由于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中国并不会出现经济大幅减速的风险。

首先,虽然受地方政府负债、投资能力等方面的约束,基建投资增长再上台阶的难度较大,但是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水利工程、通信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仍有较大的需求。

其次,从房地产销售、新开工到房地产投资传导大概需要9个月的时间,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虽然会下滑,但是还会保持较为适度的增速,下滑程度有限。

第三,随着国家多举措稳定民间投资,保护产权制度的出台以及制造业盈利的改善,加上基数效应,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大概率小幅改善。

此外,由于居民收入持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考虑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这些都将对消费形成一定支撑。而近期的先行指标也呈现出了积极的变化。

整体来看,尽管中国经济存在下行的压力,但是未来不会出现大幅减速风险,中国经济全年的表现大概率为前高后稳的增长态势。考虑到未来复苏之路任重道远,目前的宏观调控需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诚信国际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