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 上证观察家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8月30日

查看其他日期

从概念走向务实合作
金砖国家憧憬第二个“黄金十年”

2017-08-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金砖之父”、英国前财政部商务大臣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
  南非标准银行集团经济学家倪杰瑞(Jeremy Stevens)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朱孟楠

⊙记者 王宙洁 宋薇萍

2001年,时任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的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了“BRIC”(金砖四国)的概念,这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英文单词首字母的集合,以此代表潜在的投资机会。16年过去,BRIC已经成为“BRICS”(金砖国家),伴随南非的加入,金砖国家从单纯的概念开始逐步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

几天后的厦门,将迎来远隔重洋的“金砖客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这是中国倡导提出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主题,它将描绘金砖国家怎样的蓝图?上证报记者特此专访了“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南非标准银行集团经济学家倪杰瑞(Jeremy Stevens)、复旦大学金砖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及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朱孟楠。

他们认为,金砖国家峰会代表着一个弹性的、富于活力的、灵活的机制集合,在找到具有共同利益领域并务实合作后,金砖国家有望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十年。

从概念走向合作机制

上海证券报:金砖国家为何会从一个概念发展成为一个协调机制?

吉姆·奥尼尔:金砖国家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金砖五国代表着全球GDP的23%。但金砖国家需要选择一个或两个真正的共同利益领域。我的建议是,金砖国家联合资助新的结核病药物研究,并对替代能源进行新的研究。

倪杰瑞: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的目的是发展和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投资合作。早在2010年,金融机构便签署了一份关于建立金砖国家银行间合作机制的合作备忘录。其目标是进一步深化金砖国家合作,为未来的投资项目提供融资和银行服务,这对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事实上,金砖国家间有代表性的银行一直在采取措施,开展多边金融合作,建立以本币结算、支付和融资投资项目的机制。

沈逸:金砖国家不像其他国际组织一样,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规章和制度,而是像一个有机体,经历了一个持续不断地生长和完善的过程。这个完善过程是基于金砖国家共同的务实合作,兼顾多元性、多样性,富于弹性和包容。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慢慢生成的,有了金砖峰会之后,逐渐有了一系列侧边会。而每一个侧边会都代表了一个具体的金砖国家务实合作的领域。每个领域中根据不同条件和具体问题,合作形式和合作成果充满了多样性和多元性。这就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一个弹性的,富于活力的,灵活的机制的集合。这反过来提醒我们,在观察和认识金砖国家的时候,要跳出传统思维和框架。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完全不同。金砖国家的机制是基于共识的决策机制。金砖国家可以为“一带一路”服务,当“一带一路”延伸到金砖国家时,比如在南亚、中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区域,“一带一路”项目要和金砖国家本地的区域发展计划对接,要寻找利益汇合点。

上海证券报:从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经过了10年,金砖国家的经济是否复苏至危机前的水平?与全球水平相比,金砖国家的表现如何?

倪杰瑞:纵观整个时期,金砖国家表现良好。金砖国家的GDP总量从2009年的9.7万亿美元增至去年的17万亿美元,其占全球GDP的比重也从2009年的16%上升到了去年的23%,过去10年为全球GDP贡献了近50%的增长。即便如此,由于经济从结构性问题转向周期性变化,金砖国家最近的经济增长并不引人注目。这突显出金砖国家并非是独立于美国、欧元区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新引擎。相反,金砖国家是属于多极世界的一群大型经济体。

事实上,在过去的3年里,金砖国家内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表现相对较差。除了中国长期的稳定增长和印度的快速增长之外,每一个金砖国家都在经历一个动荡的经济阶段,各自有着一系列特定的问题。预计在未来5年,南非和巴西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都将低于2%,俄罗斯的增长预期将略快于此。但值得高兴的是,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已经在2015年触底,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改善。

吉姆·奥尼尔:重要的是要记住,在次贷危机之后,金砖国家没有立即受到影响。从2009年至2011年,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继续异常强劲。这带来了一种错误的预期,即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受危机的影响,但结果证明这是错误的。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巴西和俄罗斯各地区都出现了潜在问题,它们都陷入了衰退,目前也有初步迹象显示这两个国家正在走出衰退。因此,金砖国家无论增长速度如何,都由中国和印度主导。它们将继续在全球GDP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如今金砖国家在全球GDP中的比重接近23%,几乎是16年前的三倍。

亮出“金砖厦门方案”

上海证券报:您对此次金砖国家峰会有何预期?

沈逸:10多年来,每次金砖国家峰会的成果文件清单都在不断延长,由十几项、几十项,到上百项。今年的厦门峰会也不例外,将会取得超预期的成果。其中,每一项合作都不是意向性的,都具有实实在在的成果,每一项合作都很具体,这说明目前金砖国家的合作已经走向了深化和深水区。

例如,在经济产业领域,金砖国家通过金砖工商理事会,目前已经有了共同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理事会的成员企业已经开始在平台上共享商务和投资信息。在金融领域,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经开始基本运行,投资支持金砖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些项目投资都是以注重项目本身对所在国家经济发展作用为特点。金砖国家之间建立了外汇应急储备安排,用来共同防御金砖国家的货币面临的汇率风险。在农业领域,金砖国家也有了农业合作会议,未来将会在种子领域、粮食种植和粮食产品贸易方面有一系列安排。从实践看,中国农民已经在南非种植水稻,并取得了很大成果。在教育领域,金砖国家有了金砖大学联盟和金砖网络大学,未来将推动网络大学学位的互相承认,推动学生互相交流和互访,实现联合培养。

此外,金砖国家的技术标准机构还在酝酿建立一个金砖国家技术标准联盟,将可能出台一份金砖国家在推进国际技术标准建设方面能代表金砖声音和金砖标准的文件。

对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其最大的意义就是金砖国家在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时多了一个选择。也就是说,今后开展项目融资时,除了IMF、亚投行的资助模式外,还将有新开发银行模式,项目的投资支持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和有弹性。此外,新开发银行还提供了一个平台,让金砖国家有了尝试提供公共产品的有效实现模式和路径,有利于金砖国家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分摊了相应的风险和成本。

朱孟楠: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对话与合作的平台,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行动原则,其目标在于实现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提高新兴市场经济体发言权,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能源资源供给的多元化,开展气候变化对话等。

遵循这一框架机制思路,纵览历届会晤成果不难发现,这一合作框架的基本思路是:货币合作和金融话语权是主线,然后围绕主线不断扩展议题的范围,既有会议所讨论的经贸问题,又不局限于经贸问题的讨论,从最初货币金融合作逐步拓展至财金、智库、经贸、科技、工商、卫生、农业、人文等近20个领域。在第八届峰会上,讨论了信息技术、灾害管理、环境保护、妇女儿童权利保护、旅游、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加强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议题。

从金砖国家历届峰会成果概览中可以发现,会议成果越来越务实而非仅仅停留在话语权上。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金砖国家峰会成果的形成特点是,上一届会晤形成意向和共识,下一届会立即有兑现和落实,所以务实高效应该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显著特征之一。

遵循上述思考,结合已公布的《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主题和合作重点》,从将第九届金砖会晤的主题确定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这一点,我们推测第九届厦门会晤将会延续上述会晤共性,在总结10年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仍将主要围绕货币金融合作主线展开,以进一步深化既有合作关系。

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经顺利运转的条件下,上届会晤讨论了保险和再保险合作的可能,因此本届会晤有望在这一方面形成具体行动方案,从而夯实货币金融合作主线,并有可能进一步讨论其他方面的金融合作,例如主权债、金融科技等方面。

过去十年,金砖五国的贸易、投资和经济总量在全球中的比重均大幅提升,在合作中收获了“黄金十年”。然而,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金砖五国的经济发展和政策都在发生分化,金砖国家合作亟待走向机制化、系统化、实心化,如此才能为金砖五国经贸合作的第二个“黄金十年”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本月初在上海召开的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上释放的消息,经贸领域有望形成诸多务实的机制化合作成果,如探索建立金砖国家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制定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完善电子商务合作机制等。更令人期待的是,此次会议首次将经济技术合作纳入会议议程,充分体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因此,生产和技术领域的合作最有可能成为经贸领域的“破冰点”。

吉姆·奥尼尔:我希望金砖国家峰会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主办方谈到了“深化和扩大”金砖国家之间的纽带。这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呢?需要有具体的行动来证明这一点,例如通过资助药物研究(新的结核病药物)在传染病预防方面的合作。金砖国家需要选择真正的共同利益领域,并采取措施发挥作用。此外,“金砖+”的概念究竟有何深意?它象征性地增加了大型新兴经济体在一起行动的形象。通过潜在经济规模计算,接下来显而易见的4个国家将是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和土耳其。

倪杰瑞:今年是金砖国家合作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始。由中国带头,金砖国家致力于推动开放、包容、共赢的合作并深化务实合作,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已经牵头了工商论坛,旨在促进金砖国家企业界的对话与磋商,致力于深化经贸合作,传递新兴国家企业界的声音。

我们认为,金砖国家应该把重点放在各自的发展任务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实际上已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设了第一个区域总部,这强调了金砖国家在非洲发展基础设施方面的重要性。

引领全球治理新方向

上海证券报:我们注意到欧美地区保护主义情绪近期有抬头的趋势,金砖国家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沈逸:10余年间,金砖国家经历了从自发向自觉的变化,现在的金砖国家已经是一个自觉存在的国际组织。它将不仅仅聚焦于金融领域,而是会将自己的经济治理,拓展到全球治理。它会在全球治理的各个领域系统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发展自己的务实合作。

这种务实的合作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增加金砖国家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大家都能受益。第二,由金砖国家凝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对于推动全球治理良性变化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转化为推动全球治理良性变化的具体实践。这种实践的第一步就是在金砖国家峰会上达成的成果文件中对全球治理中的重大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现在全球治理当中首先是如何看待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即所谓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思潮。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从中国国家领导人今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中找到总基调。也就是说,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深入和完善才能解决,而不能采用逆全球化的方式或者全球化之前的解决方案去解决。

第二,推动经济全球化,提升生产效率,把蛋糕做得更大的同时,在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和结构当中要更加关注分配蛋糕的问题。其中包括了在全球范围的发达国家、新兴大国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更加公平的分配方式,也包括了在国家内不同群体之间建立更加公平的分配方式。

从本质上来说,欧美发达国家所谓的逆全球化浪潮,反映的是一种错误地解决全球化的成本和收益分摊的方法。在现有的全球化进程中,欧美国家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全球化创造的利润在欧美国家内部的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普通工人、传统产业承担了全球化的成本,但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真正应该做的是收益分配的调整。

逆全球化浪潮中,不同的人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对于那些实际利益受损者来说,逆全球化浪潮是他们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宣泄渠道,它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解决方案。但是政治、经济领域的社会精英在其中承担的责任应该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不是操弄这种情绪来获得自己的收益。

其中,金砖国家在这方面可以带头做示范。如中国此前部分行业较集中出现一批下岗工人,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融入国际体系所支付的代价。不过,中国没有放大这种情绪,而是通过国内治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金砖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形成自己的经验,让更多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更加稳健的方式去处理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这就意味着金砖国家合作在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模式上将互相借鉴,互通有无,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迈进。

吉姆·奥尼尔:金砖国家可以继续推行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有一个重要的真理是不要过于担心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2017年以来,尽管经历了波折,但世界贸易增长比10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强劲,欧元区正在经历10年来最快速的GDP增长,所有欧洲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复苏。在2016年底,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标志着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格局的变化。金砖国家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经济增长表现上,而不是过于担心其他国家。

倪杰瑞: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化步伐加速,加上这些庞大且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体重新整合,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金砖国家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全球总供给和需求,在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和资产价格、多边机构扩容,甚至是支撑它们的意识形态方面产生影响力。新兴市场的崛起通常伴随着全球企业挑战者的崛起。这些全球化的企业拥有雄心勃勃的领导者、低成本结构、吸引人的产品和服务、现代化的设施和系统,它们正在寻求扩张,重塑全球投资和贸易关系,并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各地的市场。事实上,在过去的10年里,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速比全球贸易增速多出10个百分点,这一点也不令人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