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市场  查看版面PDF

资本市场成年路:
越过山丘,更好的明天在等候

2017-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雄关难越”?

莫以点位论英雄

1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回望6124点,同样也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10年后的今天,沪指历经多轮牛熊,指数停留在3400点左右。这似乎与过去10年高速发展的实体经济并不匹配。

对于6124点“雄关难越”的现象,资深市场人士有着角度不一的解读。

首先,作为一个全样本指数,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与种类的丰富,沪指的内涵在10年间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仅从点位层面简单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并不客观。

有识之士曾指出,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以前,我国股市总股本的结构变化不大,流通A股市值占比长期保持在20%-30%之间,上证综指对股市总体价格水平的反映具有前后一致性。但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流通股占比显著上升,2009年流通A股市值占比上升到51%,2017年进一步增加到70%。流通市值大幅增加,意味着我国股市市值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沪市单一市场、总股本加权为代表的上证综指代表性有所下降。

道琼斯工业指数常被用来与沪指对比,其从2009年年初次贷危机冲击告一段落以来基本保持着上升势头,目前正处于历史高位。这一现象常被人引为A股市场表现弱于海外市场的论据。但事实上,道琼斯工业指数仅选择最重要和知名的30家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雪佛龙、固特异、柯达等家喻户晓的跨国公司都曾被剔出道指。一边是优中选优的上市公司“精品店”,一边则是上市公司构成带有一定时代特征和相对分工的全样本指数,单纯比较涨幅显然意义不大。

同时,当投资者追忆6124盛景时,也不该忘记彼时的A股市场已深陷泡沫之中。大牛市的内涵已经从制度红利释放叠加上市公司业绩向好的正常价值回归转变成非理性博弈下的击鼓传花。

“10年之前的A股是一个感性的市场,比如那个时候投资者热衷于中字头股票,中国船舶、中国神华、中国铝业等股票,估值都给得很高。”深圳某资深私募基金经理说,“但经过了2008年和2015年两轮股市大跌,还有各类资产收益率的降低,外加经济增速的常态化和价值投资理念的确立,投资者在调适自己的收益预期方面,变得理性起来了。”

越过山丘,

更好的明天在等候

不断走向理性的市场氛围有赖于各方合力,其中既有投资者自我学习的因素,监管思路的成熟与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无须讳言,10年前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工具属性较为突出,有关监管手段与目标因此不乏行政色彩和结果主义导向。而市场运行自有其客观规律。

在经历了两轮大起大落的洗礼之后,监管部门针对市场已经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以“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为目标,一方面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保障市场改革扎实推进,另一方面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令监管部门“裁判员”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

国泰君安总裁王松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与10年前相比,无论是规模、规范程度、对外开放水平、海外机构认可度等各方面,内地资本市场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无疑是更接近了。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应该是市场运作的规范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近两年。10年前,市场中炒小、做庄、听消息炒股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而目前市场运作应当说是相当规范的。这与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进依法从严全面监管是分不开的。”王松表示。

深圳一位知名游资人士也坦言,10年来,A股市场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游资“赚快钱”模式和多年雄霸市场的“庄股模式”走向末路。由于监管的精细化和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游资过往十多年来形成的所有操作模式均被破掉,无论是打涨停板、事件驱动或是押注重组借壳等模式均不能形成跟风,还面临着巨大的监管风险,依靠资金优势操纵股价获利难度大大提升。

A股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稳健也与投资者结构的多样化联系密切。一方面内地投资者风格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A股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示,大量着眼于长期价值投资的海外机构资金进入A股市场,这些都有助于平衡市场多空力量,避免羊群效应的出现。

目前,尽管个人投资者在绝对数量、交易量等指标中在市场中排名居前,市场散户化特征依然存在,但包括公私募、保险资管、证券资管等不同风格、不同期限的机构投资者矩阵业已形成。此外,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渠道相继开通,A股又在今年顺利被纳入MSCI指数,从而成为全球指数基金的配置目标。

在一个日趋成熟理性的市场中,沪指要从点位上跨过6124,可能还需从长计议。但作为标注资本市场一段青涩历史的地标,6124理应被带着轻松的心情翻过。

越过山丘,中国资本市场会有更好的明天在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