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4月24日

查看其他日期

处非办:推动《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尽快出台

2018-04-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央行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领域总体风险明显下降

⊙张琼斯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陈羽

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处非办)主任杨玉柱23日透露,处非办将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下称《条例》)尽快出台。

杨玉柱是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宣传座谈会”上作上述表示的。《条例》已于2017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被列入国务院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处非办将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其出台。

非法集资案件“双降” 总体形势仍严峻

杨玉柱总结,当前非法集资有三大特点。

一是非法集资案件继续“双降”,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据处非办统计,2017年全国新发涉嫌非法集资案件5052起,涉案金额179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28.5%;截至3月末,2018年新发非法集资案件1037起,涉案金额26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5%和42.3%,“双降”态势持续。

但案件总量仍在高位,参与人数持续上升,跨省案件持续多发,涉及多个省份乃至全国的重特大案件仍时有发生,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发案行业领域和地区相对集中。当前,全国非法集资新发案件几乎遍布所有行业。投融资类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房地产、农业等重点行业案件持续高发。

在地理分布上,案件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人口大省,但中小城市、城乡结合地区、农村地区案件也在逐渐增多。

三是集资手段花样翻新,认定难度加大。一些不法分子“包装设计”所谓的项目和产品,炒作当下“热点概念”,诱惑社会公众投入资金。许多非法集资行为还借助互联网平台、微信群等开展,隐蔽性强、风险传染快。

此外,非法集资与传销、诈骗等犯罪相互交织特征在一些领域和地区更加突出,农村地区非法集资“口口相传”“熟人拉熟人”现象明显,这些都给防范和打击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龚雁在同一会议上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总体风险水平明显下降,非法集资在互联网蔓延势头得到遏制;全国摸排出的ICO平台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已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

在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中,央行严厉打击无证机构,整治违规交易场所、“微盘”交易支付结算业务,阻断非法集资资金通道。

重拳破顽疾 制度条例在路上

“非法集资是社会一大痼疾,2018年非法集资形势仍将持续严峻。”杨玉柱说,接下来,联席会议将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尽快出台,深入研究新问题,总结规律,积极推动和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联席会议还将聚焦风险的处置化解,推动各地依法稳妥处置重大案件,加快消化陈案,协同处置好跨省案件,积极稳妥化解风险隐患。对一些打着“高大上”旗号、花样百出、没有可持续盈利模式的庞氏骗局,推动地方坚决打击。

加强监测预警也是联席会议下一步工作重点。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同时加强互联网风险防控,遏制非法集资风险通过互联网扩散蔓延的势头。

龚雁介绍了央行未来在这一领域的重点整治工作。排在首位的便是配合司法部推动《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和《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出台。

她强调,央行将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密切监测民间借贷利率运行情况,引导民间借贷利率、用途和借款方式合理化,压缩非法集资活动生存空间;同时,继续依托反洗钱系统做好非法集资监测工作。

央行还将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积极稳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同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共享,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