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7月24日

查看其他日期

从AKB48发现数字娱乐未来的细节

2018-07-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杨 吉

构成当今娱乐潮流消费主力的Z世代,又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极具个性、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有全球化视野,更容易接受舶来事物。他们对娱乐产品的需求,跟以往大有不同。

前些日子在东京旅游,去秋叶原闲逛。途中偶然间看到街上张贴的AKB48海报,想起这里是该女子偶像团体发源地,于是打开手机导航,专程跑去了“AKB48咖啡商店(AKB48 Cafe & Shop Akihabara)。据说,那可是当地人气最高的咖啡屋。

可能是工作日的缘故,我去的时候,下午店里客人只有零星几个。屋内面积不大,格局呈小剧场状,大概有六十余个座位。正前方是一个130多寸的屏幕,播放着AKB48在剧场公演的最新录像。围墙四周挂着一些AKB48成员照片,墙面上写满了她们的签名和祝福感恩的话。店内还提供以部分成员命名的套餐,涵盖甜点、面食、沙拉、汉堡、炸鸡块等。我点了一份已忘了是哪位女孩“所属”的汉堡加薯条。穿着打扮跟AKB48成员演出时装束一致的服务员送上冰水、餐具,末了,示意我从一堆圆形卡片中抽出两张,翻开一看,是两位分别叫小畑优奈和上西怜的女孩子。据卡片上的信息,AKB48第53张单曲选拔总选举揭晓在即,这两位候选人期待得到更多粉丝的支持,尤其对幸运地抽到了她们的“你”而言。

AKB48是个以规模取胜的偶像团体,虽然叫“48”,但这个组合已超700多人,包括了主体AKB、名古屋的SKE48 、大阪NMB48 、福冈HKT48 、印尼雅加达JKT48 、上海SNH48、马尼拉MNL48、曼谷BNK48、台北TPE48等。不光如此,AKB还有意打造了一个官方竞争对手——乃木坂 46,后者不仅和 AKB48有同样的运营模式,还常与AKB48发行的单曲直接竞争,有时还“越界”和AKB48、SKE48 共享几名成员。这种做法像极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分散投资,也符合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的趋利避害本性。从AKB48诞生之初,其制作人亦是AKB商业模式缔造者的秋元康(Yasushi Akimoto),便“重新定义”了偶像文化的玩法,做足了粉丝经济的文章。

2005年,先后创立过几个偶像团体但均不见起色的秋元康,提出一个构想,要做“秋叶原的国民偶像组合”,他的计划是,召集一批长相可人、能歌善舞的女孩,在小剧场定期演出。因秋元康所在公司的社长姓“芝”,谐音“四八”,再加上“秋叶原”日语简称读作“Akiba”,组合就此得以命名。按秋元康的原意,就是要让偶像近在身旁,使歌迷、影迷们见证他们的成长。

AKB48的出现,在两个维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艺人体系。第一,它让“偶像”(Idol)和“明星”(Star)分离。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形大为不同,今天的偶像更多是从未曾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中选拔,经过短时间培训即登台表演,不同于过去由演艺科班出身的传统明星;第二,即便脱胎于日韩偶像培养路径的固有环境和土壤,但AKB48更侧重粉丝对“偶像”成长过程的参与和见证,因而被称为“养成系偶像”。为了展现其亲民性,AKB48以“触手可及的偶像”为口号,发明了剧场公演、击掌、握手会、单曲总选举等一系列运营模式。这些邻家女孩将其生活、学习、演出加以“编排”呈现,让普通人相信只要拥有梦想、通过努力自己也能成为明星,而且一路目睹着你支持的女孩不断蜕变,整个过程是“陪伴型”的关系,由此你对她建立起了“亲密感”和“黏合度”……这些听起来令人兴奋,但其实不过是引导用户消费、促使粉丝变现的漂亮措辞。

就娱乐业中“明星制造”这个环节论,秋元康的野心之举也是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试图绕开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向粉丝推销偶像。在薪酬上,秋元康给的标准很低,成员们要赚得多,得让自己的人气高涨,让各自的粉丝来买单。这解释了团体在创立初期,成员们需要站在街头派发自己的照片;无论后来有多大名气,成员都需神采奕奕微笑面对每位粉丝。她们的收入主要依靠CD版税收入、写真周边以及剧场演出的抽成。这仿佛是一个去“中间商”的直接面向终端的销售(B2C),不论是否是秋元康的本意,AKB48天生有着浓厚的社交网络时代下“数字经济”的因子,后者讲求的规模优势、平台效应、迭代更新、赢家通吃、社群经济、粉丝参与等,在这个日本第一国民偶像团体上都能找到表征。

传播学领域加拿大“多伦多学派”双星哈罗德·伊尼斯与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媒介决定论”,认为新媒体的出现引发文化格局动荡,新形态的文化势必会摧枯拉朽地取代旧文化。借由AKB48成功崛起,一大批效仿、复制它的偶像团体及依托的相关节目形态全面涌现,人们对偶像认知、娱乐消费的转变不仅是从“喜欢”变成了“打call”,从“投票”变成了“pick”,大众狂欢、全民参与依旧,只是选手去留的“生杀大权”更多让渡给了观众,他们的“话语权”经由社交媒体显著放大——尽管这最终都跟花不花钱有关。

构成当今娱乐潮流消费主力的Z世代,又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极具个性、讨厌说教,精神上追求独立和自由,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有全球化视野,更容易接受舶来事物。但有时会过于敏感,恐惧且又渴望线下真实的社交。他们对娱乐产品的需求,还是精神的梦想励志,跟以往大有不同,甚至划清界限。例如,秋元康对组合的取名很随意,对成员未来的定位就很随性,成员发展路径也不仅是歌手,她们的未来,可以是演员、模特,或者声优、主持,甚至在年度总决选中排名有时还靠“猜拳”决定。从AKB48个案上,我们或可发现数字娱乐未来的细节。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知名互联网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