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8月25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8-08-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1重要提示

1、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2018年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本公司董事会五届七次会议于2018年8月24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会议应出席董事16人,实际出席董事14人,孙铮独立非执行董事委托徐建新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旭斌非执行董事委托应晓明非执行董事代为出席并就会议议题进行表决。本公司4名监事列席了本次会议。

4、本公司2018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但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阅并出具审阅报告。

5、本报告期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2 公司基本情况

2.1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1、本公司根据财政部于2017年12月25日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7〕30号)的规定,将原计入在“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中的相关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及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计入新增的“资产处置收益”及“其他收益”项目,比较期资产处置收益进行了追溯调整,营业收入等相关指标重新计算。上述规定对本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没有影响;

2、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计算。2018年7月,本公司实施2017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以2017年末普通股总股本7,805,785,000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按每股转增0.4股,合计转增3,122,314,000股,转增后本公司普通股总股本为10,928,099,000股。报告期及各比较期的每股指标均按调整后股数计算。本公司于2017年12月非公开发行票面金额为人民币200亿元的非累积优先股,但并无发放优先股股息,因此在计算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时,“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无需扣除优先股股息,“平均净资产”和“净资产”扣除了优先股。

主要财务指标

2.2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公告〔2008〕43号)规定计算。

2.3根据监管要求披露的其他财务信息

2.4截至报告期末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注:上海商业银行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234,182,000股,其中23,426,000股代理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名下。

2.5截至报告期末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3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3.1 经营情况概述

本集团坚持“精品银行”战略愿景,大力推进新一轮规划实施,顺应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趋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推进专业化经营,培育特色业务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运用,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体验,严守风险底线,强化风险经营能力。报告期内,本集团经营业绩稳步提高,核心经营指标持续向好。

(1)营业收入加快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收入为197.50亿元,同比增长28.2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72亿元,同比增长20.21%,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双双超过20%。本集团加强息差管理,净息差同比拓宽0.35个百分点,同时生息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带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35.59亿元,增长38.66%;非利息收入同比增加7.95亿元,增长12.84%,主要源于银行卡和跨境业务手续费收入、投资收益的增长。

报告期末,本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26.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08亿元。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为0.86元,同比增长21.13%;年化平均资产收益率为1.00%,同比提高0.10个百分点;年化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22%,同比提高1.20个百分点。

(2)资产负债规模稳定增长,业务结构继续优化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19,187.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4%;存款总额为9,906.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6%;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7,803.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51%。

本集团多措并举加大一般性存款拓展力度,存款实现较好增长,在驱动总资产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负债结构有所优化,存款总额占负债比重较上年末提高0.48个百分点至56.11%;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资产结构调整,加强优质资产拓展,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占资产比重较上年末提高3.94个百分点至40.67%;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个人贷款及垫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为29.05%,较上年末提高2.84个百分点。

(3)特色业务加快发展,价值贡献进一步提升

围绕价值创造,进一步深化客户经营,加快特色业务发展,巩固核心业务优势,强化科技运用与支持,专业化经营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把握市场趋势,打造供应链金融拳头产品,大力推进科创金融业务发展,培育交易银行、跨境银行、投资银行等业务特色。报告期末,本集团公司存款(不含保证金存款)余额6,992.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2%;本公司科创金融贷款余额580.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47%。报告期内,本公司供应链金融贷款投放金额218.02亿元,同比增长101.31%;跨境中间业务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6.74%;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金额419.25亿元,同比增长141.92%。

二是聚焦零售转型,加强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等战略特色业务培育和优势打造,完善零售经营管理体系,提升零售价值贡献。报告期末,本公司零售客户综合资产(AUM)4,783.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0%;本集团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含信用卡)2,266.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23%,其中,消费贷款(含信用卡)余额占比63.37%,较上年末提升9.31个百分点;管理月日均综合资产100万以上个人客户78,543户,较上年末增长17.62%,前述客户月日均综合资产1,990.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5%。报告期内,本公司养老金客户新增2.54万户,为近五年同期新高,报告期末,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2,057.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7%,占零售客户综合资产43.01%,较上年末提高0.37个百分点。

三是围绕“智慧金融、专业服务”,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及互联网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深化支付结算、信贷融资、财富管理等金融业务与场景的融合,基于大数据服务能力推动金融业务数字化、自动化和智慧化,提升线上经营服务能力。报告期末,本公司线上个人客户数1,510.9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7.44%;互联网消费贷款余额693.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61%;互联网存款余额46.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3.03%;个人手机银行和企业手机银行客户数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8.80%和12.20%。

(4)增强风险经营能力,资产质量与拨备覆盖水平进一步提升

着力提升风险经营能力,优化风险管控机制,强化授信后管理和清收化解,资产质量持续趋好,拨备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同业中保持较好水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09%,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304.67%,较上年末提高32.1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1%,较上年末提高0.17个百分点。

(5)资本充足水平良好,有效支持业务发展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3.4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5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07%,资本充足水平保持良好,有效支持资产规模拓展和结构调整策略的实施。同时,本集团持续强化经济资本管理能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促进稳健经营,经营业绩稳步提高。

3.2 财务报表分析

3.2.1 利润表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净利润93.89亿元,同比增长20.27%,下表列出本集团主要损益项目变化:

单位:人民币千元

3.2.2 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19,187.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09.58亿元,增幅6.14%。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1、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应收款项类投资;

2、包括衍生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及其他资产。

客户贷款和垫款

报告期末,本集团公司贷款和垫款占比67.39%,较上年末提高0.13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和垫款占比29.05%,较上年末提高2.84个百分点;票据贴现占比3.56%,较上年末下降2.97个百分点。

单位:人民币千元

(2)负债

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为17,655.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2.22亿元,增幅6.34%。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他负债。

客户存款

报告期末,本集团吸收存款总额为9,906.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0.54亿元,增幅7.26%。

单位:人民币千元

■(3)股东权益

报告期末,本集团股东权益为1,531.7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36亿元,增幅3.89%,主要由于利润增长。

单位:人民币千元

4 银行业信息与数据摘要

4.1 资本充足率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4.2 杠杆率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4.3流动性覆盖率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5 业务综述

5.1 公司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精品银行”战略定位,紧跟国家战略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培育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等公司业务特色,提升一般性存款及优质资产获取能力,对公存贷款规模同比均增长千亿元,增速领先市场。建立并不断完善客户分层分类管理体系,持续拓宽公司客户基础,推动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报告期末,公司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46%。

(1)对公存贷款

报告期内,本公司坚定深耕上海市场,积极参与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布局。聚焦打造供应链金融为主的产品体系,提升客户粘性,大力拓展一般性存款。报告期末,公司存款余额(不含保证金存款)6,897.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3%,其中活期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62%。人民币公司存款余额在上海地区中资商业银行中排名保持在前三位。

积极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原则下加大对国家及区域战略性行业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的领域有: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区域经济一体化、租购并举下的房地产及城市更新改造等。报告期末,公司贷款和垫款余额5,073.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41%。

(2)科创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响应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战略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力度,细化产品、渠道、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规划布局,发布“科创金融服务方案”,为科创企业提供1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支持。设立科创金融专家库,提升专业服务和风险识别能力。报告期末,本公司科创金融贷款余额580.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47%。

围绕科创企业需求,不断丰富科创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报告期内推出“知识产权保”专项金融服务方案,为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成长型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报告期末,“远期共赢利息”业务授信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7.72%。

(3)交易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着力打造“供应链金融”品牌,立足搭建线上化平台,结合金融科技应用,打造“合作、开放、共赢”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以供应链金融赋能普惠金融发展。加强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运用,落地国内首单通过第三方平台操作的区块链信用证。报告期内,本公司供应链金融贷款投放金额218.02亿元,同比增长101.31%。

积极致力于为客户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和资金运作效益,强化产品顶层设计,报告期内落地跨行现金管理、财政缴款自助柜面等新产品、新功能。报告期末,本公司现金管理客户数3,653户,较上年末增长6.50%;归集存款日均较上年末增长191.17亿元。

(4)跨境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致力于打造多层次跨境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丰富产品序列并发挥渠道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跨境金融服务。一是构建与不同机构间的战略合作联盟。本公司与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沪港台“上海银行”战略合作已延续19年,自2014年起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开展持续紧密的战略合作,形成了高效共同营销及客户互荐机制,独特的合作模式有效延伸了本公司提供境外服务的能力。二是积极拓展并有效利用集团内境外触角,提供协同有效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本公司在港机构的区位、资源、牌照等各类优势,在满足传统跨境业务的基础上,加强投商行联动及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提供跨境结算、投融资、发债、并购及财务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设立“一带一路”境外服务中心,以上银香港、上银国际为主要载体,助力大型央企、国企及境内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成功落地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涉及清洁能源、水利工程、农畜牧业、电力设备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

结合市场环境与政策导向,大力发展跨境金融业务,报告期内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6.74%。重点支持核心客户资本项下跨境业务,形成本外币业务良性互动态势,实现资本项下跨境交易量119.33亿美元。与多家境内外互联网企业合作,拓展跨境本外币结算、货币兑换等线上渠道,形成“互联网+跨境业务”特色。进一步提升自贸产品内涵,保持创新特色,自贸分账核算单元项下累计已开立自由贸易账户5,836个,较上年末增长5.80%;累计为多家独角兽企业提供跨境资金池服务,其中包括估值超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

(5)投资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轻资本、平台化和交易型的投资银行业务转型方向,实现业务收入和规模的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实现投行与财务顾问业务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2.44%。

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发展迅速,创新推出“债券通”中期票据、信托型ABN产品,主承销发行市场首单AA+主体评级熊猫债。报告期内,本公司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金额419.25亿元,同比增长141.92%,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金额在银行间市场占比1.68%,较上年末提高0.20个百分点。积极推进产业类并购业务,加强以银团贷款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期末,本公司银团贷款余额534.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75%。资产证券化业务特色正在逐步成型,报告期内实现发行规模108.51亿元,同比增长85.04亿元。

(6)托管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市场需求,持续推进资产托管、行政管理服务、资金监管三大重点产品,拓展业务领域,丰富产品线,实现业务规模和效益持续稳健增长。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托管综合金融服务;为投资/交易资金、IPO/定增/发债募集资金、ABS回款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提供监管服务,围绕支付机构、基金销售机构等客户,提供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基金销售支付监督等服务。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托管业务规模17,312.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6%。

5.2 零售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以“重中之重”定位零售业务发展,加强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等战略特色业务培育和优势打造,零售业务价值贡献进一步提升。报告期末,本公司零售客户数1,351.8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65%;零售客户综合资产(AUM)4,783.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0%;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含信用卡)2,257.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40%;本外币个人存款余额2,142.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3%;储蓄存款余额1,850.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3%。

(1)消费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采取外部合作和自营拓展并举的营销策略,加强全流程风控能力建设与队伍建设,消费金融业务持续发挥引擎作用,推动零售信贷整体规模、收益和质量实现良好平衡。深化与重点消费领域行业领先机构合作,完善与外部渠道合作闭环管理,提升项目效率;创新自营渠道消费信贷产品,丰富自营渠道销售工具,提升客户体验和交叉销售效能;强化零售信用风险管理,有效推进全流程风险经营能力建设;严格客户准入和审贷管理,加强资金流向监控和用途管理。报告期末,本公司消费贷款(含信用卡)余额占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的比例为63.45%,较上年末提升9.33个百分点。

(2)财富管理

报告期内,本公司重点聚焦月日均综合资产100万元以上财富客户获取和服务,通过紧抓数据驱动、梳理业务体系、重塑销售管理、建设分层团队、培育专业能力等工作,打造配套支撑体系。深化公私联动机制,运用差异化定价策略,加强大数据分析工具及商业智能运用,提升重点产品的精准销售能力;应对资管新规落地,顺应个人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趋势,推进存量理财到期资金向新产品的迁移;建立财富管理产品投研体系,优化代销产品引入机制,实现单一产品销售驱动向专业引领资产配置的模式转变;运用传承类、高保障类期缴保险,协助财富客户实现资产隔离、财富传承;深入探索公益金融服务,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中国首部《慈善法手册》,整合公益领域各类优质资源,打造慈善信托、慈善基金会等金融特色工具,引领高净值客户参与公益事业。报告期末,本公司管理月日均综合资产100万以上个人客户78,543户,较上年末增长17.62%,前述客户月日均综合资产1,990.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5%。

(3)养老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巩固养老客户优势,持续打造养老金融特色。通过客群细分,前置营销,采取差异化营销渠道和营销策略,提升获客能力;加强量化分析,完善养老客户经营维护策略,实现客户综合资产提升;通过差异化利率上浮等举措,增强养老客户资金沉淀,促进核心负债规模发展;从消费优惠、健康管理、文化休闲、权益保障等方面优化养老客户增值服务体系,帮助养老客户提高生活品质,改善服务体验;加强品牌塑造,持续丰富养老金融品牌内涵;持续打造养老金融特色支行,探索优化适老性客户服务。报告期内,本公司养老金客户新增2.54万户,为近五年同期新高;报告期末,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2,057.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7%,占零售客户综合资产43.01%,较上年末提高0.37个百分点。

(4)银行卡

报告期内,本公司丰富银行卡产品体系,提升银行卡服务品质,满足客户多样化用卡需求。报告期末,银行卡累计发卡1,658.56万张,较上年末增长7.00%;报告期内实现银行卡消费额1,085.67亿元,同比增长23.53%。

信用卡:持续加强产品创新力度,增强获客支撑;持续发展信用卡分期消费信贷,丰富分期产品体系,完善分期营销模式,分期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收入贡献快速增长;围绕都市消费生活圈的打造,逐步推进各地分行特惠商圈建设,聚焦核心消费场景,开展特惠活动,活动丰富度和客户参与率明显提升。报告期末,信用卡累计发卡630.89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2.28%;信用卡贷款余额277.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5%,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报告期内实现信用卡消费额491.30亿元,同比增长29.49%;信用卡分期交易额85.97亿元,同比增长35.10%。

借记卡:与优质外部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持续丰富借记卡产品和功能;发行新版上海社会保障卡,同时具备社会保障应用功能和金融应用功能,为市民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等提供支持;积极开展借记卡刷卡及移动支付营销,提升借记卡活跃度和交易额。报告期末,借记卡累计发卡1,027.67万张,较上年末增长4.01%;报告期内实现借记卡消费额594.37亿元,同比增长19.00%。

5.3 金融市场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推进金融市场业务经营模式与业务结构转型。深化与传统业务融合,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代客交易业务,进一步巩固金融市场主要交易商地位,各项金融市场业务平稳发展。

深入研究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主动应对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趋势性变化,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端,持续加大标准化债券资产配置力度,主动压缩同业投资规模,较期初下降7%;负债端,审慎控制同业融入规模与占比,同业负债比例控制在监管要求限额之内。与此同时,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变化,合理安排资产负债配置节奏,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及利率风险。

持续推进同业合作,积极拓展业务渠道,不断扩大交易半径,持续深化与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交易对手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等业务领域的合作。业务资格持续扩增,完成跨境交易系统R5FX平台的协议签署,成为首批上海清算所跨境清算会员,并继续保持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SHIBOR报价团成员、债券做市商、利率互换双边报价商、“上海金”定价成员、债券通境内做市商等重要资格,市场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稳固和提升。

5.4资产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根据监管导向与战略规划,持续推进理财业务转型,优化资产组合,强化风险管控,提升市场竞争力,满足客户多样化理财投资需求,理财业务实现平稳发展。

加快理财产品转型。一是有序推进非保本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现有四类产品形态中已有定期开放式产品、现金管理类T+0产品、封闭式产品三类实现净值化运作,周期开放式产品按计划推进,报告期末净值化管理产品余额占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提升至24.28%,较上年末提高5.55个百分点。二是积极推进私募渠道建设。新规出台后迅速推出私募产品联结高端客户投、融资需求,报告期末新发产品中私募产品占比67.50%。三是契合零售业务“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报告期末零售渠道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3.07%,占理财业务总规模的82.27%,较上年末提高16.49个百分点。

优化理财资产投资组合。根据监管要求与市场趋势变化,强化大类资产配置,有序调整资产配置结构,进一步做好风险、收益与流动性三者平衡,助推新老产品转换。标准化资产方面,提高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合理调整新增资产久期,动态调整权益类投资比例以控制净值回撤,增强资产组合收益稳定性和流动性。非标债权资产方面,严格依据监管指引开展投资,比照自营贷款进行风险管理,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强化业务管理,加强业务制度建设,优化业务流程,细化操作风险控制要求,不断推动业务运作规范化。着力加强投前、投中风险管控,严格落实授信政策,按照穿透性原则审核融资主体资质;推动风险管理系统和工具的运用,建立健全信用研究和评估体系,不断提升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处置能力;持续开展投后风险管理,增强理财投资安全性。

5.5 互联网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深化支付结算、信贷融资、财富管理等金融业务与场景的融合。围绕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打造智慧金融服务,推出e账户交通卡、就餐卡、物业缴费、房产保证金等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支付、财富管理服务体验。基于金融科技在反欺诈、大数据、生物识别、风控建模等的深入应用,打造全在线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快线贷”。同时为40余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基金公司等客户提供便捷、低成本的支付结算服务,以及为多家电商、商旅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平台内用户提供理财、信贷等服务。报告期末,线上个人客户数1,510.9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7.44%;互联网消费贷款余额693.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61%;互联网存款余额46.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3.03%。报告期内实现互联网理财销售额134.73亿元,同比增长54.21%;启动线上客户向线下转化的工作,累计转化信用卡、I类借记卡客户6.7万户。本公司获得中国银联II/III类账户业务合作创新奖、国际金融报2018年先锋直销银行等奖项,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围绕“智慧金融、专业服务”持续推进数字化创新工作,形成《2018年度全行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及推进工作方案》,明确通过优化创新工作机制、重点业务突破与技术领域创新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从战略规划出发自上而下开展组织级创新、广泛征集创新创意自下而上激发全员创新的双向驱动策略,统筹推进数字化创新。设立年度金融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建立专项审批通道,实现创新项目的快速决策。由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敏捷交付团队, 打造交付型开发组织,提高沟通效率和工作效率。

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坚持将数据应用作为银行的经营核心和创新来源,整合内部数据资源及大数据资源,结合数学建模分析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数据技术与经营管理的高度融合,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大数据服务能力持续推进金融业务数字化、自动化和智慧化,通过量化的风险计量工具进行风险识别,加大精准授信、精确管理应用范围和力度,在线消费贷款审批处理时间缩短至秒级,日处理峰值超过50万笔。推出基于人脸识别、指纹认证、语音识别等技术的智能化、个性化手机银行服务,手机银行交易占比保持高速增长。加快智能柜员机的部署和投放,智能化网点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布置前后客户平均等候时间下降14%,累计减柜182个,运营成本进一步下降。

5.6 渠道建设

本公司围绕“智慧金融、专业服务”企业形象,持续打造手机银行渠道、网点渠道、客服渠道立体联动的协同体系,不断优化渠道布局和结构,提升全渠道经营能力。报告期末,在线渠道和自助渠道结算分流率93.53%,较上年末提高2.69个百分点。

(1)在线渠道

本公司重点推进手机银行渠道的数字创新、网银渠道的功能完善和远程客服渠道的客户服务与经营,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手机银行渠道:个人手机银行围绕“简·智”内涵,推进数字化创新。基于客户洞察及体验提升,升级智享财富、乐享生活、美好生活三个专属版本服务,完成理财、存款、信用卡等数十项服务旅程优化;推出指纹登录、刷脸登录、刷脸转账、个性资讯、智能消息提醒、健康检测、智能出行等新功能;围绕数字化销售应用,推出在线上银e卡、在线尊信贷、在线社保卡、代发工资专享理财、养老e理财、智能理财推荐等新产品。企业手机银行推出网点预约、电子票据、智能权限管理等新功能。报告期末,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372.7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8.80%;个人微信银行客户数250.8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5.83%;企业手机银行客户数6.5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20%。

网银渠道:个人网银完成扫码登录、理财、转账等服务优化。企业网银新增反向保理、随意贷、在线缴税等新功能,完成代发业务、电子票据、智能存款等服务优化。报告期末,个人网银客户数426.3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10%;企业网银客户数16.1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33%。

远程客服渠道:远程客服渠道加速“智能运用”、“数据驱动”两个转变,深耕远程服务、远程经营和远程支撑三大业务体系,重点支撑养老金融和消费金融业务。报告期末,远程管户客户45.6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4.00%,远程管户综合资产较上年末增长27.37%;远程养老金代发新户获客和信用卡外呼营销业务进展较好。

(2)物理渠道

本公司力求打造“智慧、专业、温馨、高品质”的网点形象,有序推进网点形象提升工程。报告期内,在179家网点配置新型智能柜员机,提供大额现金、开卡、签约、理财、存单支取和开立、个性化销售推荐等服务,网点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末,本公司共有312家分支机构,设有518家自助服务点。本公司分支机构情况如下:

注:分支机构不含子公司。

6涉及财务报告的有关事项

6.1 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说明情况、原因及其影响。

不适用

6.2 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公司应当说明情况、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不适用

6.3 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不适用

董事长: ■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8年8月24日

证券代码:601229 证券简称:上海银行 公告编号:临2018-034

优先股代码:360029 优先股简称:上银优1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五届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董事会五届七次会议于2018年8月24日在上海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已于2018年8月10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本次会议应出席董事16人,实际出席董事14人,孙铮独立非执行董事委托徐建新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旭斌非执行董事委托应晓明非执行董事代为出席并表决。本次会议的召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和《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规定。

本次会议由金煜董事长主持,会议经审议并通过以下议案:

一、关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

表决情况: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同意对外披露,具体详见本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及《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二、关于修订《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议案

表决情况: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批准修订后的《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具体详见本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管理办法》。

三、关于制订《上海银行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办法(试行)》的议案

表决情况: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批准《上海银行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办法(试行)》。

四、关于与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非授信关联交易的议案

表决情况:同意15票,反对0票,弃权0票。

独立董事万建华、管涛、孙铮、徐建新、龚方雄、沈国权就此议案发表了事前认可声明,并一致同意本议案。

本议案回避表决董事: 庄喆。

具体详见本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关联交易事项的公告》、《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关联交易的事前认可声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关联交易的独立意见》。

会议还听取了《关于上海银行2018年上半年经营管理情况及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的报告》、《关于2017年度监管意见及其整改落实计划的报告》。

特此公告。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8年8月25日

证券代码:601229 证券简称:上海银行 公告编号:临2018-035

优先股代码:360029 优先股简称:上银优1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监事会五届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监事会五届七次会议于2018年8月24日在上海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已于2018年8月13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本次会议应出席监事4人,实际出席监事4人。本次会议的召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和《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的规定。

本次会议由监事会刘济南副主席主持,会议经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

表决情况:同意票4票、反对票0票、弃权票0票。

会议认为,本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章程的规定,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符合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各项规定,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报告期内本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同意对外披露。

会议还听取了《关于2017年度监管意见及其整改落实计划的报告》、《上海银行2018年上半年内部控制管理情况的报告》。

特此公告。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2018年8月25日

证券代码:601229 证券简称:上海银行 公告编号:临2018-036

优先股代码:360029 优先股简称:上银优1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关联交易事项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交易内容: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与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投信托”)开展同业合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委托或者受托销售;客户推介及资金代收代付;为对方提供财务顾问、投资咨询服务;资产托管业务。预计上述同业合作将产生人民币1.5亿元非授信关联交易,金额有效期3年。

●回避表决事宜:

关联董事庄喆先生对本次关联交易事项回避表决。

●本次关联交易属于本公司日常业务经营中的常规非授信同业业务,对本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不构成重大影响。

一、关联交易概述

经本公司董事会五届七次会议于2018年8月24日审议通过,本公司与中建投信托开展同业合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委托或者受托销售;客户推介及资金代收代付;为对方提供财务顾问、投资咨询服务;资产托管业务。预计上述同业合作将产生人民币1.5亿元非授信关联交易,金额有效期3年。

中建投信托属于本公司主要股东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关联方,且本公司监事袁志刚先生同时担任中建投信托独立董事,因此中建投信托属于本公司银保监会规则和上市规则关联方,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本次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二、关联方介绍

(一)关联关系介绍

中建投信托属于本公司主要股东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关联方,且本公司监事袁志刚先生同时担任中建投信托独立董事,因此中建投信托属于本公司银保监会规则和上市规则关联方。

(二)关联方基本情况

中建投信托为国有全资控股公司,注册与办公地址为杭州市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1号楼(A座)18-19层C,D区,法定代表人王文津,注册资本人民币50亿元,其中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90.05%,建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9.95%。中建投信托前身是原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信托,证券投资信托,银信合作,高端客户财富管理等。2007年3月,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股东持有的全部股权,2018年中建投信托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正式更名为“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7年末,中建投信托资产总额88.44亿元,净资产66.70亿元;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20亿元,利润总额13.35亿元。

三、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

本次关联交易的定价依据市场原则进行,不偏离市场独立第三方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四、关联交易的目的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本次关联交易为本公司常规非授信同业业务,对本公司正常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

五、本次关联交易应当履行的审议程序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本次关联交易金额不足本公司上季末资本净额1%,且其所在集团交易金额合计不超过本公司上季末资本净额5%,无需提交董事会审议。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6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实施指引》,以及《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本次关联交易的金额虽不足本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但该关联方与其同一关联人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本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需由董事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审查后,提交董事会批准并及时公告。因交易金额不足本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本次关联交易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本公司与中建投信托的关联交易事项已经本公司董事会五届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本次关联交易在提交本公司董事会审议前已获得独立董事事前认可。此外,本公司独立董事发表独立意见如下:

(一)公司与中建投信托开展同业合作产生人民币1.5亿元非授信关联交易事项属于公司常规非授信同业业务,依照市场公允价格进行,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以及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也不会影响公司的独立性。该关联交易符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要求,符合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二)公司与中建投信托开展同业合作产生人民币1.5亿元非授信关联交易事项已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关联交易已经依法履行了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

六、上网公告附件

(一)独立董事关于关联交易的事前认可声明

(二)独立董事关于关联交易的独立意见

特此公告。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8年8月25日

证券代码:601229 证券简称:上海银行 公告编号:临2018-037

优先股代码:360029 优先股简称:上银优1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章程修订获监管机构核准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201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修订〈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提案》,近日本公司收到《上海银监局关于同意上海银行修改公司章程的批复》(沪银监复〔2018〕452号),核准本公司修改后的公司章程。

特此公告。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8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