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9月19日

查看其他日期

解析浦东创新链:
当资金链、政策链 “无缝链接”技术链、产业链

2018-09-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浦东汇聚了一批国家级大科学设施。图为上海光源航拍图

⊙记者 邵好 李兴彩 ○编辑 全泽源

认识一个蛋白质需要多久?在浦东,最短仅需2分30秒。

想感知量子通信?可以去张江量子保密通信上海控制中心楼顶,遥望墨子号卫星!

要做战略性新兴产业?这里创投基金云集,适当性政策富集,技术密集,总有一片云,会为创新带来及时雨。

浦东,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战略的核心承载区,汇聚了上海光源等国家级大科学设施,构建了科技创新的磁场效应;借国际金融中心、跨国在华总部中心之威力,铺设高科技与商业化的桥梁;构筑全球一流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让尖端科技成果在此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技术链、产业链,铸就了浦东不断走向卓越的创新链。科学聚力、资本助推、产业落地,加上地方政府“店小二”式的政策服务,环环相扣,催生了浦东模式的创新生态系统,蔚为大观。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浦东牢记使命,28载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在张江楼顶遥望墨子号卫星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现在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国家级科技基础设施与研究集群。”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院士对记者感慨。

张旭院士说的国家级科技基础设施与研究集群,正是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量子保密通信上海控制中心、新药创制研发基地等在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形成的大科学设施。

这些高精尖的设施位于张江核心区,与正在建设的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等项目,构成最耀眼的“科创群星”。

在这里,借助上海光源发出的同步辐射光,你可以看清微纳米量级的个体,照亮“1微米的世界”。

在这里,通过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认识一个蛋白质最短仅需2分30秒,过去可能需要花费很多年。

在这里,站上量子保密通信上海控制中心大楼楼顶,月朗星稀之时,你可以看到墨子号卫星。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大科学设施投入使用后,越来越多中外科学家涌入张江,潜心钻研高科技研究。累累的科研成果里,既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也不乏美国《科学》“十大科学突破”以及欧洲《物理世界》十大突破等卓越成果。

先进科学设施的大规模使用,让中国人得以在最尖端的科技领域烙上自己的印记。

走进位于张江的量子保密通信上海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骄傲”地告诉记者,潘建伟老师和他的团队已经走在了全球量子研究的前列。

“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10年时间,从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2012年,《自然》杂志曾这样评价潘建伟的研究。

厚积薄发。先进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始有力支撑产业提升。例如,目前已有五十余家企业利用上海光源进行技术开发,涉及行业包括制药、化工、技术鉴定等。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副主任许琛琦在张江很有获得感,年纪轻轻的他已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发现了提高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新方法,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今,“张江”二字,已成为国内创新高地的代名词。《2017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用三个“三分之一”展示了上海科技成果的分量:全国三分之一的顶尖科研成果由上海创造;超过三分之一国家高水平科技奖项花落上海;全国三分之一的一类新药由上海研发创制。

随着更多项目全面开工,张江将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本框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有科研院所人士表示,上海要构建全球科创中心,就是要构建一系列的大科学设施,并在下一代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如此才能吸引全球的智慧和创新力量,共襄盛举。

“链接”创新生态系统

大科学设施举世瞩目,羡煞旁人,可这只是浦东承接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战略的第一步。在这片汇聚要素市场、跨国巨头、全球资本、科技创新的热土里,上海“总部中心”优势演化为“孵化器”,“金融中心”的地位聚拢了各路投资机构,“制造高地”的产业群催生了完善的产业链条,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技术链、产业链,最终让尖端科技层出不穷,落地开花。

背靠“总部中心”,浦东率先设立跨国孵化平台,将跨国公司的溢出技术、资本和市场资源与本土优秀创业企业对接。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