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0月26日

查看其他日期

政府“撑腰” 合力击破融资担保链“连环局”

2018-10-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记者集体采写

有订单、有市场,但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为此,许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将“信贷担保”视为破解融资难症结的良方。不过,由于被长期滥用误用,担保模式成为令部分地区头痛不已的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当地几家企业停产倒闭,数十家企业因互保、联保的融资增信方式纷纷陷入困境。连带风险凸显,致使我县多家担保公司的代偿负担日益沉重。”华中地区某县一位副县长告诉上证报记者。这个中部小城正千方百计“斩断”担保链。

如何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将企业从原先的连环担保链中解脱出来,正是眼下多方合力攻克的一道难题。如今,备受关注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终于落地。不少地方政府也加入了化解融资担保链风险的队伍。

危险的融资自救模式

在一些地区的企业结构中,中小微企业占了大头。由于资产有限、信用不足等先天缺陷,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度较大,担保尤其是连环担保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和渠道。

“我给你担保,你再给他担保”,如此连环融资担保,企业抱团取暖。

中部某地一位副县长坦言,在经济上行时,担保模式的确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他举例说:“我县贷款余额从2011年的30多亿元增加到目前的近百亿元,当地多家担保公司和县助保贷委员会为全县300多家企业进行了担保贷款,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

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担保模式“双刃剑”的另一面便会显现。由于许多企业之间存在互相担保、转借或其他经济关系,连带风险开始凸显。这种三角债似的担保贷款,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企业如出现难以还贷的问题,整个担保链上的企业都可能受株连。

“近三年来,我县企业大面积出现效益衰退,企业资金链条断裂的骨牌效应日益显现。若任其发展,将波及全县工业企业,甚至各个领域,严重的会致使企业破产、商店关门。”前述副县长无奈地表示。

千方百计斩断连环担保链

因担保链连锁传导风险加剧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不仅成为企业的心头大患,也是地方经济之痛。

尽快斩断连环担保链成为当务之急。前述华中某地副县长告诉记者,他们在协调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问题时发现,一些企业不熟悉国家金融政策、银行的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难以创造符合信贷的条件。

比如,部分拥有偿债能力的企业,实质要件已经具备,形式上却达不到银行的放款条件,主要体现在房产证、土地证等产权证不齐全等问题。

在这位副县长看来,结合该县实际情况,只有企业用土地证、房产证、应收账款、股权等抵押进行贷款,才可能真正缓解连环担保的困境。“县里相关部门正通过加快办理发放企业的土地证、房产证等手段,来千方百计斩断担保链。”

“同时,我们也建议担保公司适当减免企业的担保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争取足额资金发展生产。在担保公司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当地每家担保公司各拿出1000万元注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资金池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上述副县长说。

连环担保融资链的危险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但导致企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危态势,而且对银行来讲也存在一定风险。因为连环担保,一旦一家企业难以还款,其他企业也难以还款。

更为致命的是,连环担保的企业一般不在同一家银行担保贷款,这使得银行难以对企业的贷款抵押进行核实,导致一家企业为多家企业担保抵押,银行对贷出的资金难以进行风险控制。

在某股份行公司银行部负责人看来,虽然社会上有很多担保公司,但这种商业模式问题不少——担保公司的客户往往是资质较差的公司,因此担保公司靠收担保费难以覆盖风险。

如何才能消除或规避这种高风险的连环担保融资游戏?一家中小规模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建言,应由政府出面设立非盈利性的担保公司,并建立政策性的融资担保基金和贷款机制,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很好途径。

多地专项担保基金在路上

不用抵押物,也不用自己找担保,由政府增信平台“撑腰”化解信贷担保链风险,温州的做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