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可借鉴哪些海外经验和教训
⊙汪友若 记者 张忆 ○编辑 李剑锋
“利用资本的力量推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对交易所和投资者都有一定的要求。创新型公司往往需要稳定、长远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波动或者遇到行业独有的风险冲击时。”纳斯达克指数服务部亚太区主管谢汝康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科创板并非中国内地首创,放眼全球,许多资本市场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在科创板紧锣密鼓筹备过程中,来自纳斯达克、MSCI、富时罗素以及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的专家们纷纷给出了建议。
多指标考量 重视体系建设
包括港交所创业板和后来融入了主板市场的“创新板”,以及美国纳斯达克等在内的板块或交易所,设立的目标非常相似,都是服务于科技创新型公司,但多年来的发展情况却不尽相同。比如,有着差异化的上市标准和成熟完善的估值定价体系、上市企业结构多元化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屡屡成为其他市场板块设计者的对标对象。
“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并不是一个创新板,而是一个主板上市市场。”谢汝康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审批创新型公司方面纳斯特克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对很多创新行业有充足的专家知识储备。
相比之下,包括香港创业板在内的多个板块,就面临一些问题。
“回顾香港创业板多年来的发展,它的现状已经离最初的发展规划越来越远了。”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对记者表示。
造成这个局面的深层原因,并非企业资源不足,而是与创业板设立之初的发展思路有一定联系。“港交所当时更倾向于维持高流动性的投资环境来促成一个新市场趋于成熟。客观上讲,这样规划没有问题,但在执行层面,交易所过于依赖市场流动性的提高,而缺乏对其他关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比如,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估值定价体系。”谭岳衡直言。
在谭岳衡看来,香港创业板的案例可以给科创板的设立提供一些思路:市场管理者要制定足够灵活且多元化的上市标准和退市机制,兼顾初创型企业的基本诉求和投资者的风险诉求;要统筹兼顾,确保新板块整体发展节奏,切勿过于谋求发展单一市场指标而忽视其他体系的构建;在重视活跃度和流动性的同时,要积极构建信息披露系统和完善的估值定价体系。上海拥有成熟发达的传统金融环境,这是其吸引企业融资的优势。但在科技创新领域,上海或需要更多配套政策,吸引更多科创企业落户,构建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企业需要稳定长远的资金支持
谢汝康认为,利用资本的力量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对交易所和投资者都有一定要求。对创新型企业来说,选择在哪个交易所上市各有动因,但也有一些共同因素。例如交易所相关审批部门是否持有开放的审批态度、是否有前瞻性的观点以了解创新型公司的业务等。此外,创新型公司的上市地是否拥有足够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能否给予公司长远资金支持也很重要。
谢汝康认为,创新型公司往往需要稳定、长远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波动或者遇到风险冲击时。他举例说,“微软公司在美国上市多年,因为需要长线资金发展业务,上市后曾配股、多年没有分派股息,而且经历过多次科技市场的变迁。但微软能够一直发展到今天,主要就是因为有一批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国际投资者及基金经理,作为基础投资者对微软不离不弃。”
未来科创板如果接纳没有盈利、同股不同权的创新创业公司,也对指数编制公司提出了新要求。对于这个问题,国际知名指数编制公司有着各自的看法。
MSCI的经验是制订两套并行的指数体系。“我们在对同股不同权做了全球咨询之后,最终的结果是设立一个把同股不同权股票排除在外的指数,但是在标准指数中,还是将这部分股票纳入,主要是因为国际投资者在同股不同权的问题上分歧比较大。”MSCI亚太区研究主管谢征傧告诉上证报记者。
另一国际知名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相关负责人则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富时罗素要求如果公司属于发达市场分类,公众可购买到的股票投票权要高于5%才符合纳入指数条件,但对新兴市场股票无此要求。从指数编制的角度来说,富时罗素主要关注股票的规模、流动性、自由流通量等因素。满足了这些指标的要求,即表示该股票是一只合格的具备可投资性的股票。
在得知将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消息的当天,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就表示,“衷心期望这一新板能闯出一条新路。”在他看来,在上交所推出科创板可以有“一石三鸟”的效果。其一,在一个新增的板块上试点注册制,减少对存量IPO的影响,容易获得市场认可与接受;其二,对科创企业先行尝试,可直接落实决策层对创新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其三,明确向市场提示注册制及创新企业发行的风险,可力争对个人投资者进行良好的预期管理。
市场各方也从科创板的设立中嗅得新机遇,酝酿新动作。富时罗素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市场发展成熟时,由指数委员会参考投资者的意见,适时编制相应的A股科创板指数,提供给投资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