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1月23日

查看其他日期

凌云股份赵延成:
登技术之巅 壮“凌云”之志

2019-01-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凌云股份董事长 赵延成

⊙记者 赵志国 ○编辑 刘向红

汽车市场风云变幻,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正在疾速驶来。变局之下,汽车零部件行业格局加速重构,一批新生代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凌云股份便是其中之一。公司不仅成为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多个高端品牌车型的配套商,还是国内热成型金属件以及汽车塑料管路领域领先企业。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跟汽车零部件企业深度融合,带来产品不断转型升级的当下,如何把握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凌云股份董事长赵延成近日作客上海证券报主办的《直面掌门人》节目,讲述了凌云股份在技术创新中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以及下一步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站上新能源汽车的潮头

凌云股份来自老牌军工企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拥有50多年历史,最早是在太行山深处的山沟里,后来随着军品下马,在上世纪90年代初搬迁到了河北涿州松林店镇。军转民的初期,凌云股份尝试进入过许多产业,做过冰箱、洗衣机、煤气灶等,甚至还生产过自行车和缝纫机等产品。

在赵延成看来,凌云股份确立零部件为主业,恰逢邻近的天津市发展汽车工业初期,对汽车零部件产生大量需求,“作为一个积极参与者,我们抓住了机会。”

凌云股份发展速度惊人,10年左右时间里,建立起10多个中外合资企业,并在2003年成功上市,之后还在全国各地布局了大大小小的制造单元近100个,基本实现了哪里有汽车厂哪里就有凌云股份的零部件企业,进入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第一方阵,成为国内各大汽车厂商的稳定供应商。但真正让凌云股份独领风骚的,却是其历经多年研发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项目。

2015年,凌云股份收购了瓦达沙夫。“这是一家在德国非常有影响力的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有着非常先进的技术,以及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等优质客户。”赵延成说,收购瓦达沙夫,最初主要是看重其轻量化、铝合金保险杠和铝产品等。

收购完成后,赵延成意外发现瓦达沙夫正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的研发,“和我们的研发进程相匹配,这相当于凌云在投资方向上的一个重大拓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并进行相应生产线的配套建设。”

“如果比照欧美公司同类项目的话,从投入到实现量产,至少要4年,但在国内一到两年就能见到效果。”赵延成说,今年,瓦达沙夫的目标是实现盈亏平衡。

说起公司的上述经历,赵延成的语气明显带有几分兴奋。在双方合作后不久,瓦达沙夫获得了保时捷第一款电池壳的订单,随后凌云股份和瓦达沙夫一起又在沈阳获得了宝马汽车全球第一款电池壳的量产订单。

在电池壳发展的基础上,因为整个电池包需要冷却和热管理,凌云股份又把子公司亚大的管路引入进来,再加上温控系统。紧接着,又把公司研发的非金属长波纤维作为电池壳体的上壳体引入进来,就形成了整个电池包的整体研发和供应。

由于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市场上的快速成长和技术进步,近几年,凌云股份的技术市场地位得到极大提升。这使得赵延成又产生了新的念头:公司要构建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研发能力,就不能仅局限在河北涿州这样的小地方,需要向外拓展空间。

2018年4月,凌云股份在上海设立中央研究院,引进一批技术人才。目前,公司在非金属长纤维、铝合金、连接工艺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面向未来、以全球化为市场导向的研究实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潮流的推动,突然一转身,发现我们已经立在了潮头。”赵延成说,凌云股份已与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本田、日产、通用等著名国际汽车厂商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这些汽车厂给了公司很高的认可度,将公司视作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国内的新能源电池研发和制造龙头如宁德时代,也将凌云股份作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为了配合宁德时代对电池壳产品的需求,公司专门在福建宁德投建了一条生产线,即将完成调试,开始量产。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