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4月8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海银行副行长汪明解析资管“进化”密码:赢在起跑线 要从资产和产品两端构建护城河

2019-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海银行副行长、上银基金董事长 汪明

编者按:

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的目标与要求,各项改革举措也将顺次推出。可以预见,中国金融业将深刻变革,无论是从监管导向、市场格局,还是从产品与服务体系、金融创新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本报今起推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业在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报道,以金融业高管访谈与机构实践结合的方式,汲取业界的思想精华和有益探索,以期对大家有所启迪。

⊙张艳芬 ○编辑 黄蕾

2019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中考”之年,也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蓄势启动之年。资管变局扑面而来,令人振奋的各方角力已暗流涌动。正在陆续入场的银行系资管,不仅要在市场份额上群雄逐鹿,更将开启从同质化到差异化的业务“进化”之路。

同样在今年,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与要求的标尺已定。这也是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海银行这些年的发展,勾勒出了一条“精而美、专而优”的城商行转型路径。在上海银行副行长、上银基金董事长汪明看来,过去靠几个产品闯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剧烈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让银行资管投资管理模式转型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每家银行都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风险偏好来选择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模式。”汪明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直言,面对挑战,上海银行将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补齐短板,从资产和产品两端探索转型路径,最后构建起资管业务持续发展的“护城河”。

抛弃同质化要从两端发力

“75后”的汪明,大学一毕业就进了上海银行,当属“少壮派”高管。二十多年来,他不仅亲历了上海银行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银行业的一路变革。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步完成之前,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相对比较优越,因为有“利差保护”,银行业大多是规模驱动盈利的“外延式”发展,同质化较为严重。在刚性兑付机制下,银行理财产品具有类存款属性,发挥着银行存款替代功能,进而导致银行始终缺乏资管转型的根本动力。

但随着资管领域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行业环境的高速转变,相对单一的产品、投资模式和简单的理念思维已成为银行资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银行理财投资模式必须经历根本性的调整才能适应未来的大资管格局,进而带动整个银行资管转型进程的加速。

“口号容易喊,真到实操层面却并不容易。”汪明坦言,传统商业银行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几十年了,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也是围绕此而建。所以,在他看来,银行探索资管转型路径的前提是理念的转变,即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核心是由同质化转向差异化。

抛弃同质化,需要从产品、资产两端同时发力。体现在产品端,需从“供给定需求”转向“需求定供给”,即以客户需求作为产品创设的出发点。关于这一点,汪明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主动研究客户的痛点、体验和类别等创新上大受启发。“怎么给客户画像,怎么把适合的产品更有效地推给客户,怎么给客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这种高度聚焦客户的服务理念,正是传统金融机构当下需要突破的。”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