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新闻·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5月18日

查看其他日期

建研院吴小翔:行稳致远 圆百年建研梦

2019-05-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良 ○编辑 全泽源
建研院董事长 吴小翔


⊙记者 张良 ○编辑 全泽源

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建研院,已经迈过第40个春秋。

1979年,在苏州市建工局五楼,最初只有8人的建研院前身——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在这里诞生。可以说,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政策,给了建研院一个发展的良机。

“建研院4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一部苏商的奋斗历史。”在建研院五楼贵宾室,上证报记者见到了建研院董事长、总经理吴小翔,谈及集团发展,他难掩激动之情:“40年来,得益于苏州睿智、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与规范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之改革开放后,在政策的推动下,建研院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在这些因素共同滋养下,企业把握住了发展机遇。”

今年4月底,在建研院2019年4月总经理办公会议上,借着公司成立40周年这一契机,吴小翔再一次提到,2019年将是建研院新文化的落地元年,并且要建立以“勇敢者为本”为特征的新文化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化的百年企业以及全球建筑产业优秀企业”。

对于这一目标的笃信,是建研院近年来不断释放澎湃动能的源泉。回顾建研院40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整体改制调结构,还是登陆资本市场谋聚变,亦或是紧跟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步伐,在充满挑战、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建研院在这位极富市场激情和创新精神的掌门人率领下,正以切实行动诉说着自己的改革故事。

孤鹰不褪羽,哪能得高飞,蛟龙不脱皮,何以上青天。在40余年踏浪改革开放、在40余年立足建筑科研主业、在40余年苏南人文沁润之下,建研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立志二次创业,朝着“建筑科技领航者”这一宏愿扬帆远航。

勇敢者的“游戏”:立足苏州布局长三角

亲眼见证建研院40年成长之路的吴小翔,就是一位勇敢者。

1991年,当时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要招一个地基基础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吴小翔自此跨入了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的大门,一干就是28年。

“我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想敢拼、富有野心,定下的事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将其实现,即便遇到困难也会越挫越勇。”吴小翔说,走上管理岗位后,要学习、思考、解决的事情越来越多,不像以前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现在要考虑的是整个公司的战略方向,是一种对于全局的把控,“过程中需要见微知著,更需要勇往直前的魄力。”

2019年,在结合政策导向以及适应公司战略发展的需求下,公司提出“做全球建筑产业优秀企业”的集团愿景。在这样的愿景之下,建研院修订了“建研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书”,制定了以苏州为中心、长三角为支撑、“一体两翼十城”的战略扩张方向。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议同时强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和“高质量”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紧扣的两个关键词。对于长三角市场持续高质、坚定地开拓,正是建研院给未来定下的重点布局方向。

吴小翔告诉记者,公司会继续深耕长三角市场,并快速向外辐射,同时坚持“一体两翼十城”的战略。

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2018年,作为苏州检测行业的龙头,建研院在苏州大市内基本完成布局整合,成功收购了太仓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扩大了建研院在苏州大市内的业务覆盖面。

为了更好地参与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设中去,建研院计划将上海作为加快布局华东地区的切入点。资本的力量让建研院如虎添翼,2019年4月,上市未满两年的建研院与上海中测行、上海新高桥达成收购协议(尚在董事会预案阶段),交易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公司辐射范围。

据了解,建研院对上海中测行的收购是公司上市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标的作价接近3亿元。收购预案显示,上海中测行是一家专业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综合检测服务机构。作为老牌上海企业,上海中测行承接的基本都是上海基建工程,其中包括浦东国际机场,上海人民路隧道、上海国际赛车道,上海北段核心区高架、崇启大桥等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建研院此次收购中测行,看中的正是其相关资质的完备度以及相关业务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同时也是为公司在江苏省内市场份额饱满之后寻找新的市场作准备。

另外,建研院还与苏州吴中区天凯汇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设立并购基金,重点关注工业4.0、物联网、新材料、大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产业。据吴小翔透露,“目前,基金管理机构正在积极运作。相信通过专业机构的运作,一定能够发现一些与建研院战略契合、理念相像的优秀公司并与之合作,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建研院的高质量增长。”

不仅如此,建研院还将进入雄安新区作为未来的战略需求。“我们对雄安一直很感兴趣,它是我们全国化布局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谈到对雄安新区布局的思考,吴小翔说,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的过程中,公司会想办法参与进去,“进入雄安是建研院的战略需求”。

积极尝试转型:发展高精尖产业

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够因势利导,与环境互动,并和环境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在环境变化中掌握机遇。

建研院也不例外。吴小翔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建研院工作,从最初事业单位基层的工作人员做到今天的带头人,一步一个脚印,亲眼见证了建研院几十年来的成长。我相信这离不开对公司的清醒认识、对行业形势的前瞻判断以及在市场变化中对机遇的把握。”

自成立以来,工程质量检测业务一直是建研院的核心业务。公司多年来的运作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力量,目前,建研院不仅在工程检测领域,在环保检测、产品检测等方面也加强布局,力争成为一个综合性全行业的检测机构。

“工程检测历来是建研院的强项,因此对于行业现存的痛点也是非常清楚。”吴小翔话锋一转,目前我国工程检测领域仪器设备数量种类繁多,但不少仪器设备与互联网、物联网严重脱节,信息的采集、检测数据的传输自动化程度不高。

为此,建研院专门组建了一支研究智能化检测仪器设备的团队,立志改造传统的工程检测实验室,打通工程检测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智能化壁垒。

据公司介绍,建研院还有一块建筑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业务,专注建筑材料研发与创新工作,特别在防水材料的生产和研发上,建研院是属于国内较早涉足防水领域的企业。“我们生产的防水涂料还被有关部门选定用于不少古建筑的喷涂修复。与进口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价格更便宜、性能更好,喷涂上去之后渗透的深度也更深。”吴小翔说。

承接这一块创新业务的,是建研院旗下的姑苏新材。

“姑苏新材近几年在持续加大科研力度,”吴小翔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建材板块占公司业务总量的比重还比较小,但附加值较高,建研院希望利用公司在建筑施工、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把建材板块做上去,“未来要从税后利润上成为占建研院相当比重的一个板块。”

此外,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建研院也紧跟政策步伐积极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有望提高到76%以上,预示建筑业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吴小翔表示,建研院作为城市建设综合服务集成商,始终以国家的绿建产业发展为契机,坚持以建筑领域的环保主义者为己任。的确,在产业布局上,建研院现已形成了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绿色建筑咨询与设计、绿色施工等完整的绿色建筑服务产业链,保持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科研创新驱动:促企业永续发展

建研院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是公司坚持科研创新被回馈的最美丽的礼物。

吴小翔没有丝毫犹豫地说,科研创新所取得的硕果,为建研院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作为建筑科研领域为数不多的科研型上市企业,我们将在研发方面开足马力,在建设领域为政府提供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支撑,促进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

至于如何在科研创新方面更进一步,在吴小翔看来,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科研的前沿领域研究,引领行业发展。

据了解,截至目前,建研院参与国家科技部绿色建筑重大专项2项,主持省、部级建设系统科研项目共18项;参与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编写,参与《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的编制。此外,公司还参与建设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设计研发示范基地等,用实际行动,领导行业的发展。

“其次是依托 ‘一站两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可以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从而更好地支撑行业发展。”吴小翔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建有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低碳建筑工程中心、高性能建筑材料工程中心。

正如吴小翔所言,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催生出企业发展的多条路径。2017年底,建研院成立了5个与城市更新业务配套的研究所,包括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所、建筑修复改造技术研究所等。通过一年的运作,现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未来将继续布局全国市场。

吴小翔自豪地说,“建研院作为苏州的排头兵,正在以务实的态度,在古建筑修复、文物保护、老旧小区电梯改造、适老化改造、节能改造等方面,积极推进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城市更新共舞。”

在环保方面积极投入研发也正按部就班进行中。吴小翔透露,“一块是环保的检测咨询,涉及空气、水、土壤等。现在各地政府都在加强对环保的监测力度,河长制,空气网格化在线监测等,市场空间很大,因此公司这方面的投入也比较大。还有一块是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我觉得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是未来很好的一个方向,公司希望加大力度往绿色环保型的高端建筑材料去研发。”

在科研领域有一个普遍的共识:人才是科研得以持续推进的核心动力。因此,在人才建设方面,吴小翔同样思考良多。

“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建研院人才建设特色在于将党建教育和人才建设相结合,实施‘建英计划’和开展‘红色工匠’活动,既提升人才的组织思想水平,又提升了人才的职业技能。”吴小翔接着说,建英计划是一个长期计划,它旨在为集团的长期发展储备优秀的人才,是我们建研院的黄埔军校。

近年来,建研院不仅积极申报国家、市双创人才、吴中区双创人才,还成功创建了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该基地是经省人社厅批准可以委托流动站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平台,获批设立该平台可以更加方便地对接博士后研究人员,加快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吴小翔说,回首这40载岁月,站在2019年的新起点上,建研院将以“建筑传承梦想,研究创新未来”为使命,同时以“全球建筑产业的优秀企业”为愿景继续奋斗,“我们不怕磨砺,我们自诞生之初便立下了实现百年建研梦这一目标,我们时刻都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