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7月18日

查看其他日期

搭建产融平台 辨识公司质地 上交所多举措化解股权质押风险

2019-07-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邵好 ○编辑 覃秘

经过市场各方持续数月的不懈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纾解民企股权质押困局的一系列措施逐步显出成效,一批A股上市公司已走出困境,重现活力。不过,由于牵涉面广、传播路径复杂等特性,股权质押风险仍需重点防范。

7月17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上交所组织召开沪市公司股票质押专项培训座谈会议(下称座谈会),吸引来自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与银行、券商、资管、信托和纾困基金等百余位专业人士,共同交流股权质押现状,探讨解决股权质押风险的更优途径,搭建各界沟通信息的有机平台。证监会有关领导、上交所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上交所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能了解到政策动向,学习实操经验,希望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持续开展。”一位与会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记者了解到,上交所在下半年开展的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纾困专项工作,意在打通供与需管道,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面对面交流机会,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支持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积极化解质押风险。

寓监管于服务 成效逐渐显现

2018年下半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货币金融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上市公司遭遇大股东股权质押困局——由于股价持续下跌,导致大股东前期质押触及平仓线,进而导致大股东连同上市公司一起陷入资金紧张局面。

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与服务者,上交所很快展开行动,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了解并用好债券融资、股权收购、资产重组等市场工具,着力疏通政策堵点,加快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有效化解风险隐患。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各类纾困基金目标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约100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质押风险得到彻底解除,相关公司的生产经营也得到保障。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市场整体质押规模和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的情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观,加大纾困化解力度仍十分必要。

正因如此,此次座谈会意义重大。会上,证监会及上交所相关部门对并购重组、债券融资等监管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有针对性地阐明民营企业融资、纾困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政策要点。部分民营企业股东、上市公司、市场机构分享市场融资和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成功经验,为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建言献策。

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此次座谈会在内的质押纾困专项工作主旨,是按照证监会党委整体部署,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求,想办法、接地气,努力为民服务解难题,服务好上市公司。将通过提供沟通平台、强化合作交流、深入调查研究、做好配套咨询,为公司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同时,突出资本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坚持市场导向、双向选择,避免“拉郎配”式的外力干预。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