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7月7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54版)

2020-07-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54版)

单位: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均系公司对于划分为第一阶段的债权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债权投资减值准备金额为349.58万元,较2018年12月31日下降42.73%,主要系子公司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应收款项类投资减值准备下降,导致“其他”减值准备下降。

⑤ 其他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其他债权投资主要包括金融债、企业债、地方债、国债等,其减值准备金额分别为618.51万元和952.27万元,占当期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分别为1.72%和2.11%,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其他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系公司对于划分为第一阶段的其他债权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其他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系公司对于划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其他债权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较2018年12月31日增长53.96%,主要是由于企业债减值准备增长。

2018年度,本公司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当期计提12,288.72万元,其中,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当期分别计提5,903.80万元、5,919.99万元和464.93万元,融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当期计提金额较大,主要是由于2018年国内资本市场行情震荡下行,融出资金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维持担保比例下降,信用风险上升,对应的减值比例上升。2018年度,本公司当期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金额为-5,687.23万元,其中,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分别增加80.30万元、49.78万元、134.53万元和721.7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减少6,673.54万元,金额较大,主要是由于2017年末本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均系股票投资减值准备,适用新金融工具准则后,原发生减值的股票投资经重分类后不再适用减值准备,且公司资产负债表不再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2018年度,本公司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当期转回184.97万元,对当期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影响极小,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和其他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分别转回26.51万元、55.27万元和103.19万元。2018年度,本公司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汇率调整影响金额为72.13万元,对当期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影响极小,系子公司招证国际孖展融资和债权投资的减值准备汇率调整所致。综上,2018年度,本公司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符合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要求,与当期资本市场行情、公司相关业务实际经营情况相匹配。

由以上分析可知,报告期内,本公司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主要由融出资金减值准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构成,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占比较小;本公司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变动主要受当期资本市场行情、客户信用状况、相关业务规模等因素影响,具有合理性。

综上,报告期内,针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本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证券公司金融工具减值指引》等相关规定,制定了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以及《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业务减值测试操作指引》《融资类业务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指引》和《债券类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指引》等具体操作指引,明确了金融资产减值测试和减值计提的具体原则及操作方法。报告期内,本公司严格按照会计政策及操作指引的要求,及时对相关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采用明确的减值计提方法计算减值准备,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充分合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二)负债结构分析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负债的构成和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本公司的负债主要由应付短期融资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或交易性金融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代理买卖证券款、应付债券构成。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上述负债合计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89.31%、92.79%和90.55%。

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代理买卖证券款规模分别为5,109,533.47万元、4,891,174.76万元和6,172,421.98万元,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24.77%、21.82%和20.81%。扣除代理买卖证券款后,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5,521,451.59万元、17,522,660.30万元和23,491,981.85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负债总额为22,413,835.06万元,较2017年12月31日增长8.64%,主要是由于交易性金融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和应付债券增加所致。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负债总额为29,664,403.83万元,较2018年12月31日增长32.35%,主要是由于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代理买卖证券款、应付债券增加所致。

1、短期借款

报告期内,本公司短期借款主要是子公司招证国际及其下属子公司借款,用于国际业务开展。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短期借款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应付短期融资款

报告期内,本公司应付短期融资款主要来自公司发行的收益凭证、短期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应付短期融资款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3、拆入资金

报告期内,本公司拆入资金包括公司通过转融通业务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融入的资金以及银行拆入资金。本公司于2012年8月获准开展转融通业务。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拆入资金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4、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主要产生于卖出借入债券业务、黄金租赁业务和大宗商品交易等业务,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5、交易性金融负债

根据财政部2017年3月31日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5月2日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及2018年12月26日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本公司根据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求,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调整为“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交易性金融负债金额为952,857.50万元。2018年度,本公司卖出借入债券业务规模大幅增加,导致以交易为目的的债券投资规模增加。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交易性金融负债金额为1,007,638.63万元,较2018年12月31日增长5.75%,变动较小。

6、衍生金融负债

本公司衍生金融负债主要来自本公司投资及交易业务开展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活动。

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衍生金融负债金额分别为158,491.02万元、130,568.55万元和218,322.24万元,占当期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0.77%、0.58%和0.74%,占比较小。

7、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是指本公司按照回购协议先卖出再按固定价格买入金融资产所融入的资金。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金额分别为3,338,296.99万元、6,126,755.69万元和9,770,668.55万元。报告期内,随着债券投资规模大幅增加,公司以债券为标的通过卖出回购方式融入的资金增加,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逐期增加。

8、代理买卖证券款

代理买卖证券款(含信用交易代理买卖证券款)是指本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有价证券而收到的款项。该负债与客户资产存在配比关系,且受我国证券市场环境影响较大。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代理买卖证券款的构成和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代理买卖证券款金额为4,891,174.76万元,较2017年12月31日下降4.27%,主要是受国内A股市场行情影响,投资者交易意愿下降,导致经纪业务代理买卖证券款规模减少。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代理买卖证券款金额为6,172,421.98万元,较2018年12月31日增长26.20%,主要是由于2019年A股市场行情回暖,客户资金流入股市,导致境内经纪业务和信用业务代理买卖证券款规模增加。

9、应付职工薪酬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应付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长期薪酬,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本公司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合计占应付职工薪酬的比例均在80%以上。本公司根据绩效考核办法对员工进行考评和管理,并提取绩效考核工资,应付职工薪酬的变动主要受公司提取的绩效考核工资变动和公司薪酬支付安排的影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为444,167.51万元,较2017年12月31日下降18.17%,主要是由于2018年度国内股票市场行情低迷,公司提取的绩效考核相关薪酬相应减少。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为556,791.70万元,较2018年12月31日增长25.36%,主要是由于2019年度国内股票市场行情回暖,公司提取的绩效考核相关薪酬相应增加。

10、应付款项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应付款项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应付款项金额为223,990.85万元,较2017年12月31日增长7.53%,主要是应付证券公司往来款和应付客户保证金增加所致。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应付款项金额为493,706.00万元,较2018年12月31日增长120.41%,主要是应付往来及清算款、应付证券公司往来款、应付客户保证金增加所致。

11、应付利息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公司应付利息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债务工具产生的应付利息已计入相关金融负债账面价值,不再单独列示。

12、长期借款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长期借款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长期借款金额为138,001.50万元,较2017年12月31日下降4.43%,变动较小,主要是由于公司到期偿还了招商证券大厦建设专项贷款,同时,招证国际的信用借款及其子公司招证香港保证借款有所增加。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长期借款金额为141,361.47万元,较2018年12月31日增长2.43%,变动较小。

13、应付债券

报告期内,本公司应付债券主要包括公司发行的次级债券、公司债券、收益凭证和资产支持证券。

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应付债券金额分别为4,722,958.50万元、5,341,909.23万元和6,599,150.15万元,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22.89%、23.83%和22.25%。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债券发行及债券期末余额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14、其他负债

报告期内,本公司其他负债主要包括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递延收益、预提费用等。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其他负债金额分别为80,748.56万元、98,551.93万元和162,166.46万元,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0.39%、0.44%和0.55%,占比较小。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其他负债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三)偿债能力分析

1、公司报告期内的偿债能力指标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资产负债率指标情况如下:

注: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资产总额-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3.40%,较2018年12月31日上升4.9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当期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应付债券增加,导致负债总额上升。报告期内,本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公司不存在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

2、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比较

本公司选取截至2019年12月31日总资产规模接近的上市证券公司作为本公司的可比公司,包括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10家证券公司。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及可比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注: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资产总额-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本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动趋势与可比上市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且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接近,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

(四)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1、公司报告期内的资产周转能力指标

报告期内,本公司资产周转率主要与国内证券市场的景气程度相关,具体情况如下:

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和期末的(资产总额-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的平均余额。

2、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比较

报告期内,本公司及可比上市公司资产周转率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和期末的(资产总额-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的平均余额。

报告期内,本公司资产周转率变动趋势与可比上市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且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接近。

二、盈利能力分析

本公司主要从事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投资及交易业务等,营业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本公司以“打造中国最佳投资银行”为战略目标,坚定实施公司发展战略,经营业绩位居行业前列,体现了本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2017年度,证券行业在金融去杠杆、防范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总体保持稳健发展,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本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在具有战略性发展前景的业务领域保持或建立起领先优势,核心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2017年度,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5,321.36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8,595.51万元。

2018年度,受国内市场流动性收紧、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国内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等因素影响,国内股票市场呈现震荡下行态势。面对严峻的资本市场环境,公司及时把握政策新导向,积极推进营销拓收,当期经营总体稳定。2018年度,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2,161.16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498.59万元,较2017年度分别下降15.21%和23.52%。

2019年度,国内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证券市场较2018年有所回暖。本公司实现了变革战略的良好开局,在收入拓展、转型变革、提升内控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2019年度,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0,836.99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8,238.08万元,较2018年度分别增长65.24%和64.57%。

(一)营业收入

1、按会计核算口径划分的营业收入

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35,321.36万元、1,132,161.16万元和1,870,836.99万元,营业收入按会计口径划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从收入结构看,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上述四项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0.77%、100.09%和87.51%。

(1)利息净收入

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分别实现利息净收入179,648.58万元、184,609.00万元和189,518.8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45%、16.31%和10.13%。报告期内,本公司利息净收入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18年度,本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184,609.00万元,较2017年度增长2.76%,变动较小。2018年度,本公司股权质押回购利息收入增加,同时部分债权投资利息收入由投资收益调整为利息收入项目;另一方面,公司应付债券、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应付收益凭证、应付短期公司债等负债利息支出亦有所增加。

2019年度,本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189,518.88万元,较2018年度增长2.66%,其中,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分别增长1.25%和0.84%,变动较小。

(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主要来自证券经纪业务、期货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分别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93,713.32万元、644,847.68万元和743,569.4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44%、56.96%和39.75%。

报告期内,本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18年度,本公司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44,847.68万元,较2017年度下降18.76%,主要是由于2018年度A股行情震荡下行,沪深市场股票基金交易量和行业平均佣金净费率均延续下降态势,导致本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下降21.84%;同时,由于IPO审核趋严、再融资新规和减持新规持续发酵,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同比大幅下降,导致本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同比下降34.20%。

2019年度,本公司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43,569.42万元,较2018年度增长15.31%,主要是由于2019年A股市场行情回暖,沪深市场股票基金交易量同比明显上升,导致本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28.15%;同时,由于IPO发行审核通过率显著回升、科创板IPO注册制快速落地和再融资监管政策部分松绑,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同比大幅上升,导致本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25.35%。

(3)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报告期内,本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来自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及交易业务金融工具投资收益。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分别实现投资收益271,245.41万元、367,953.84万元和534,969.1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31%、32.50%和28.60%。报告期内,本公司投资收益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本公司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来自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其变动主要受上述企业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

报告期内,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主要来自投资及交易业务持有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分别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0,998.23万元、-64,200.49万元和169,198.7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6%、-5.67%和9.04%。报告期内,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18年度,本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303,753.36万元,较2017年度下降18.40%,主要是由于2018年度国内资本市场行情震荡下行,公司权益类投资业务经营业绩下降,以及部分债权投资利息收入由投资收益调整至利息收入项目。

2019年度,本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704,167.92万元,较2018年度增长131.82%,主要是由于公司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收入均大幅增长。

(4)其他业务收入

报告期内,本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招商期货下属子公司招证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从事大宗商品交易产生的货物销售收入,其金额变动主要受各期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规模变动的影响。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分别实现其他业务收入1,202.91万元、2,365.84万元和222,660.4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9%、0.21%和11.90%。

2、按业务分部划分的营业收入

本公司营业收入按业务类型划分为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投资银行、投资管理、投资及交易和其他。报告期内,本公司各项业务收入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1)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

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是本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经纪与财富管理、资本中介业务和机构客户综合服务等。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08,558.47万元、646,829.53万元和767,932.69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06%、57.13%和41.05%。

2018年度,本公司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6,829.53万元,较2017年度下降8.71%。2018年度,A股市场行情震荡下行,沪深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量和行业平均佣金净费率延续下降态势,本公司当年股票基金交易量同比下降19.20%,导致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

2019年度,本公司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7,932.69万元,较2018年度增长18.72%。2019年度,A股市场行情回暖,沪深市场股票基金交易量同比明显上升,本公司当年股票基金交易量同比增长44.47%,导致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长。

(2)投资银行

本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证券保荐和财务顾问等,其中,证券承销业务收入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7,051.88万元、139,605.81万元和177,851.3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25%、12.33%和9.51%。

2018年度,本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9,605.81万元,较2017年度下降35.68%。2018年度,A股IPO审核趋严,过会率大幅降低,同时,再融资新规和减持新规持续发酵,A股市场股权再融资规模同比大幅下降,受此影响,本公司IPO及股权再融资主承销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5.52%和60.39%,导致公司权益类主承销收入下降。

2019年度,本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7,851.35万元,较2018年度增长27.40%。2019年度,由于IPO发行审核通过率显著回升、科创板IPO注册制快速落地和再融资监管政策部分松绑,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同比大幅上升,受此影响,本公司IPO及股权再融资主承销金额分别同比增长80.24%和25.21%,导致公司权益类主承销收入增长。

(3)投资管理

本公司投资管理业务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和基金管理等。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投资管理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0,058.88万元、129,030.79万元和178,640.1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99%、11.40%和9.55%。

2018年度,本公司投资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9,030.79万元,较2017年度下降19.39%,主要是由于招商致远资本私募股权投资收益有所下降。

2019年度,本公司投资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8,640.12万元,较2018年度增长38.45%,主要是由于招商致远资本私募股权投资收益增长。

(4)投资及交易

本公司投资及交易业务包括权益类、固定收益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投资及交易。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投资及交易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4,069.05万元、89,049.40万元和402,918.1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0%、7.87%和21.54%。

2018年度,本公司投资及交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9,049.40万元,较2017年度增长5.92%。2018年度,本公司通过建立更完善的债券自营投资体系,以多维度策略提升债券自营投资收益,使得固定收益类业务投资收入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受当年A股市场行情大幅波动影响,本公司权益类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下降。

2019年度,本公司投资及交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2,918.11万元,较2018年度增长352.47%,其中,公司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收入均大幅增长。

(5)其他

报告期内,本公司“其他”业务分部营业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净收入、联营企业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其他收益以及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支出主要包括公司总部承担的业务及管理费、其他业务支出,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上表“利息净收入”为公司自有资金利息收入与由公司总部承担的利息支出的净额。

报告期内,本公司“其他”业务分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利息净收入、汇兑损益、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公司总部承担的业务及管理费出现波动,具体原因如下:

“利息净收入”金额主要受由公司总部承担的利息支出变动影响,由公司总部承担的利息支出取决于当期公司利息支出总额和其余四项业务分部按照利息支出分摊核算方法承担的利息支出金额。

“汇兑损益”金额变动主要是受报告期内港币汇率变动影响所致。

“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主要是本公司子公司招商期货下属子公司招证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从事大宗商品交易产生的货物销售收入和货物采购费用,其金额变动主要受各期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规模变动的影响。

“公司总部承担的业务及管理费”金额主要取决于公司总部按照业务分部费用分摊核算方法承担的职工薪酬,报告期内,本公司各业务分部职工薪酬当期分摊比例主要参考各业务分部薪酬结构确定。

综上,报告期内,本公司“其他”业务分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的变动趋势具有合理性。

(二)营业支出

报告期内,本公司营业支出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1、税金及附加

报告期内,本公司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税金及附加分别为9,648.97万元、8,822.25万元和9,436.46万元,占营业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54%、1.50%和0.95%。

报告期内,本公司严格按照税法计提相关税费,税金及附加的变动主要受当期营业收入变动影响。自2016年5月1日起,本公司实行“营改增”政策,不再缴纳营业税。

2、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本公司业务及管理费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业务及管理费分别为611,187.37万元、566,505.79万元和753,747.37万元,占当期营业支出的比例分别为97.81%、96.33%和76.03%。

报告期内,职工工资是本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的主要组成部分,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职工工资占业务及管理费的比例分别为58.21%、52.51%和62.70%。职工工资的波动主要受本公司经营业绩、薪酬政策和员工人数的影响。

3、资产减值损失

2017年度,本公司资产减值损失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4、信用减值损失

根据财政部2017年3月31日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5月2日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及2018年12月26日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2018年1月1日起,本公司计提的各项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计入新增“信用减值损失”科目。

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主要包括坏账损失、债权投资减值损失、其他债权投资减值损失、融出资金减值损失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19年度,本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9,202.74万元,较2018年度下降23.97%,主要是由于2019年A股市场行情回暖,公司融出资金信用风险下降,融出资金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5、其他业务成本

报告期内,本公司其他业务成本主要来自招商期货下属子公司招证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从事大宗商品交易产生的货物采购费用,其金额变动主要受各期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规模变动的影响。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其他业务成本金额分别为0万元、331.85万元和218,680.00万元,占当期营业支出的比例分别为0%、0.06%和22.06%。

(三)营业外收支

1、营业外收入

报告期内,本公司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政府补助、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非流动资产报废收益等,其中,政府补助是营业外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本公司营业外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营业外支出

报告期内,本公司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公益性捐赠支出、非流动资产报废损失、违约和赔偿损失、证券交易差错损失,其中,公益性捐赠支出是营业外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本公司营业外支出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19年度,本公司营业外支出中违约和赔偿损失金额为2,880.66万元,主要系本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证香港被香港证监会采取纪律行动而缴纳的罚款,具体内容见本节之“六、重大担保、诉讼、其他或有事项和重大期后事项”之“(三)行政处罚及纪律行动情况”。

(四)利润总额

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利润总额分别为710,655.59万元、544,748.50万元和877,363.63万元。

(五)所得税费用

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所得税费用分别为130,184.73万元、100,122.36万元和146,035.35万元,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六)净利润

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本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80,470.86万元、444,626.13万元和731,328.2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78,595.51万元、442,498.59万元和728,238.08万元。

(七)其他综合收益

报告期内,其他综合收益为本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其中:2017年度主要来自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2018年度主要来自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2019年度主要来自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单位:万元

三、现金流量分析

报告期内,本公司现金流量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报告期内,本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本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包括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拆入资金净增加额,回购业务资金净增加额,融出资金净减少额,以及代理买卖证券收到的现金净额等;本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主要包括购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净减少额,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净增加额,拆入资金净减少额,回购业务资金净减少额,融出资金净增加额,代理买卖证券支付的现金净额,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各项税费等。

2018年度,本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16,570.78万元,较2017年度增加7,671,980.28万元,主要是由于2018年度本公司回购业务资金净增加3,086,779.93万元,融出资金净减少1,723,958.93万元,而2017年度回购业务资金净减少额、融出资金净增加额分别为321,516.49万元和611,038.48万元;同时,本公司代理买卖证券支付的现金净额较2017年度减少1,355,108.40万元。

2019年度,本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8,855.27万元,较2018年度减少2,417,715.51万元,主要是由于2019年度本公司融出资金净增加1,200,953.49万元,而2018年度融出资金净减少1,723,958.93万元;同时,本公司投资及交易业务继续加大债券投资规模,导致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净增加额较2018年度增加1,330,439.77万元。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报告期内,本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本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包括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等;本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主要包括投资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

2018年度,本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6,802.92万元,较2017年度减少1,063,632.65万元,主要是由于2018年度本公司购置其他债权投资额增加,导致本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

2019年度,本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9,909.84万元,较2018年度增加1,646,893.08万元,主要是由于2019年度本公司购置其他债权投资额减少,导致本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大幅减少。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报告期内,本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本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包括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和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等;本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主要包括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等。

2018年度,本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08,266.50万元,较2017年度减少5,774,239.56万元,主要是由于2018年度本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借款以及吸收投资方式筹集的现金减少,同时,本公司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增加。

2019年度,本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6,016.94万元,较2018年度增加2,584,283.44万元,主要是由于2019年度本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集的现金增加。

四、资本性支出分析

(一)报告期内的资本性支出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资本性支出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17年度,本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为829,545.49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和对招商基金增资;2018年度,本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为1,970,816.14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其他债权投资;2019年度,本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为398,207.95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其他债权投资。

报告期内,本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系公司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购置房屋及建筑物、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以及租赁房屋装修、网络设备安装等支出。

(二)未来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计划

截至本A股配股说明书摘要签署日,本公司不存在未来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计划。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情况

(一)2017年度会计政策变更情况

1、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2017年4月28日,财政部印发并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自2017年5月28日开始实施。本次变更未对本公司2017年度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2、政府补助

2017年5月10日,财政部修订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自2017年6月12日开始实施。该准则规范了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并按相关规定进行了调整。按照该准则要求,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

本公司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新政府补助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新政府补助准则进行调整,可比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不进行追溯调整。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和调整仅对财务报表的列报项目产生影响,不会对本公司净损益产生重大影响。上述变更对本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的具体影响如下:

单位:元

(二)2018年度会计政策变更情况

1、收入准则

本公司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新收入准则引入了收入确认计量的5步法,并针对特定交易(或事项)增加了更多的指引。新收入准则要求首次执行该准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初(即2018年1月1日)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新收入准则的采用对本公司2018年1月1日的财务报表未产生重大影响。

2、金融工具准则

本公司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准则(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新金融工具准则的采用,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等方面产生如下主要影响:

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方面,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金融资产基于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及企业管理该等资产的业务模式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大类别,取消了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原分类。权益工具投资一般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允许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但该指定不可撤销,且在处置时不得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结转计入当期损益。

金融资产减值方面,新金融工具准则有关减值的要求适用于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租赁应收款、合同资产以及特定未提用的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替代原先的已发生信用损失模型。新减值模型要求采用三阶段模型,依据相关项目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是否发生显著增加,信用损失准备按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或者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计提。对于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及租赁应收款存在简化方法,允许始终按照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确认减值准备。

于2018年1月1日之前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不一致的,本公司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要求进行衔接调整;涉及前期比较财务报表数据与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不一致的,本公司不进行调整;金融工具原账面价值和在新金融工具准则施行日的新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2018年1月1日的留存收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本公司首次采用新金融工具准则影响如下: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

①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于2018年1月1日,本公司将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639,611,563.30元的权益投资、基金、债券、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产品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并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前期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人民币63,284,415.39元(税后)从其他综合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转入留存收益。

②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于2018年1月1日,由于本公司管理部分公司债券的业务模式为持有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且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该类投资账面价值人民币1,790,847,113.27元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并计入债权投资。以前期间在其他综合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人民币2,871,025.04元(税后)被转回,以及新增预期信用损失减值准备人民币1,345,300.00元计入留存收益,该类投资的账面价值被调整为摊余成本人民币1,793,329,846.65元。

③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于2018年1月1日,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1,175,256,763.00元的债券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并计入其他债权投资,由于本公司管理该类投资的业务模式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且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以前期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人民币-170,852,329.20元继续留存于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于2018年1月1日,本公司选择对之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人民币7,636,598,917.23元的非交易性权益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并计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该类投资属于非交易性权益工具并且本公司预计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出售。以前期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人民币565,551,687.92元(税后)继续留存于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

于2018年1月1日,本公司不再将其使用公允价值基础管理和评估业绩的非上市股权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因为该类金融资产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需要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因此,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930,226,186.27元的该类投资被重分类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并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余的投资包括交易性债券、基金、股票合计账面价值人民币71,140,058,533.76元为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因此重分类至交易性金融资产。

(3)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减值准备

本公司采用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简化方法,使用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来计量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为了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应收账款基于共同的信用风险特征进行归类。

其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融出资金、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债权投资,本公司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要求采用三阶段模型计量预期信用损失,依据相关项目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是否发生显著增加,信用损失准备按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或者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计提。

本公司的其他债权投资均为评级机构给予高信用评级的债券。因此考虑这类投资为低信用风险且其减值准备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基础进行计量。

于2018年1月1日,新增的预期信用损失减值准备合计人民币7,397,359.13元计入留存收益。除其他债权投资的减值准备抵减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外,上述新增的预期信用损失减值准备均抵减对应资产的账面价值。

于2018年1月1日,本公司首次施行上述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本公司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影响汇总如下:

单位:元

3、列报格式变更

本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按照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36号,以下简称“财会36号文件”)。财会36号文件对部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列报项目进行了修订,新增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投资”“信用减值损失”“其他减值损失”等科目,删除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应付利息”等科目,“利息净收入”包含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基于实际利率法计提的金融工具的利息应包含在相应金融工具的账面余额中,并反映在“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短期借款”“应付短期融资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和“应付债券”中,而不再单独列示“应收利息”项目或“应付利息”项目。“应收利息”科目和“应付利息”科目仅反映相关金融工具已到期可收取或应支付但于资产负债表日尚未收到或尚未支付的利息,在“其他资产”或“其他负债”项目中列示。对于上述列报项目的变更,本公司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未对上年比较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三)2019年度会计政策变更情况

本公司自2019年1月1日(“首次执行日”)起执行财政部于2018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修订前的租赁准则简称“原租赁准则”)。新租赁准则完善了租赁的定义,增加了租赁的识别、分拆和合并等内容;取消承租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分类,要求在租赁期开始日对所有租赁(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改进了承租人对租赁的后续计量,增加了选择权重估和租赁变更情形下的会计处理;并增加了相关披露要求。

对于首次执行日前已存在的合同,本公司在首次执行日选择不重新评估其是否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

对首次执行日之后签订或变更的合同,本公司按照新租赁准则中租赁的定义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除非合同条款和条件发生变化,本公司不重新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

1、本公司作为承租人

对于首次执行日前的除低价值租赁外的经营租赁,本公司根据每项租赁选择采用下列一项或多项简化处理:

(1)将于首次执行日后12个月内完成的租赁,作为短期租赁处理;

(2)计量租赁负债时,具有相似特征的租赁采用同一折现率;

(3)使用权资产的计量不包含初始直接费用;

(4)存在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本公司根据首次执行日前选择权的实际行使及其他最新情况确定租赁期;

(5)作为使用权资产减值测试的替代,本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评估包含租赁的合同在首次执行日前是否为亏损合同,并根据首次执行日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亏损准备金额调整使用权资产。

于首次执行日,本公司使用增量借款利率对租赁负债进行折现,对租赁使用权资产视同自租赁期开始日起已经应用了新租赁准则。本公司根据首次执行新租赁准则的累计影响数,调整首次执行日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不调整可比期间信息。

于2019年1月1日,本公司确认租赁负债人民币1,315,351,508.46元和使用权资产人民币1,234,653,727.83元,新租赁准则的过渡减少留存收益和其他负债的金额分别为人民币72,487,323.19元和8,210,457.44元。对于首次执行日前的经营租赁,本公司采用首次执行日增量借款利率折现后的现值计量租赁负债,该等增量借款利率的区间为2.69%至3.91%。

本公司于2019年1月1日确认的租赁负债与2018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的重大经营租赁承诺的差额信息如下:

本公司于2019年1月1日确认使用权资产人民币1,234,653,727.83元均由经营租赁形成,无其他调节事项,类别为房屋建筑物。

六、重大担保、诉讼、其他或有事项和重大期后事项

(一)重大担保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不存在对控股子公司以外的第三方的担保事项。

(二)重大诉讼或仲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及子公司作为被告且单笔争议标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尚未了结的诉讼及仲裁共计10宗,涉案金额约为32,241.04万元。具体如下:

(下转5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