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8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0-08-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公司代码:600016 公司简称:民生银行

2020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一)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二)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三)本半年度报告于2020年8月28日由本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会议应到董事15名,现场出席董事5名,电话连线出席董事10名,副董事长张宏伟、卢志强、刘永好,董事史玉柱、吴迪、宋春风、翁振杰、李汉成、刘纪鹏、解植春通过电话连线参加会议。应列席本次会议的监事9名,实际列席9名。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本公司2020年上半年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二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注: 1、新金融工具有关会计准则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收益不再计入利息收入。将上述收益还原至利息收入的数据以还原口径列示。

2、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及期末总资产平均余额。

3、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等规定计算。在计算上述指标时已经考虑了发放优先股股息和永续债利息的影响。

4、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

5、净利差=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6、净息差=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2018年中期数据已经重述。

7、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和吸收存款总额均不含应计利息。

8、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9、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的规定执行。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拨备率=贷款减值准备/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三)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注:1. H股股东持股情况根据H股股份过户登记处设置的公司股东名册中所列的股份数目统计;

2.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本公司H股股份合计数。

(四)截止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1、境外优先股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境外优先股股东数量为1户。截至本半年度报告披露日上一月末(2020年7月31日),本公司境外优先股股东数量为1户。

本公司前10名优先股股东(或代持人)持股情况如下表所示(以下数据来源于2020年6月30日的在册优先股股东情况):

(单位:股)

注:1、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是根据本公司优先股股东名册中所列的信息统计;

2、由于本次优先股为境外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股东名册中所列示的为获配投资者的代持人信息;

3、本公司未知上述优先股股东与前十大普通股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

2、境内优先股

本公司前10名境内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如下表所示(以下数据来源于2020年6月30日的在册境内优先股股东情况):

(单位:股)

注:1、境内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是根据本公司境内优先股股东名册中所列的信息统计;

2、根据公开资料,本公司初步判断“博时基金-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博时基金-工商银行-博时-工行-灵活配置5号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存在关联关系;“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存在关联关系。除此之外,本公司未知上述境内优先股股东之间、以及上述境内优先股股东与前十大普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的情况;

3、“持股比例”指境内优先股股东持有境内优先股的股份数量占境内优先股的股份总数的比例。

(五)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未到期及逾期未兑付公司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1、总体经营概况

报告期内,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本公司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工作,全面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全面帮扶遇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全面提升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积极组织向疫情严重地区捐赠资金和物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本公司紧密围绕“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三大战略定位,有效实施“抓改革、促发展、调结构、抓风险、激活力、保合规、树品牌、强党建”的总体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改革转型举措,加大清收处置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经营效益保持平稳,业务发展稳中有进。

1.1 经营效益保持稳定,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盈利能力基本稳定。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81.08亿元,同比增加98.52亿元,增幅11.16%;净息差2.11%,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实现拨备前利润总额761.00亿元,同比增加82.41亿元,增幅12.1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53亿元,同比下降10.02%,主要是加大了拨备计提和资产处置力度。

运营效率不断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本集团成本收入比20.03%,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

股东回报总体平稳。报告期内,本集团年化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83%,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48%,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61元,同比下降0.11元;截至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每股净资产10.45元,比上年末增长0.19元。

1.2 业务规模协调发展,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资产负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1,426.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08.00亿元,增幅6.90%;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37,984.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08.58亿元,增幅8.91%;负债总额66,037.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27.52亿元,增幅7.36%;其中,储蓄存款总额8,190.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07.30亿元,增幅14.02%,储蓄存款占比20.99%,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报告期内,本公司主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合理加大制造业、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帮扶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支持经济恢复发展。一是加大制造业、实体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战略领域和重点区域的资源倾斜,用于投入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全面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小微贷款投放力度,全力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稳定;三是持续深化LPR改革,推动贷款实际利率持续下行和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为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提供有利条件。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小微贷款总额4,740.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64%,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4,250.84亿元。

1.3 经营转型成效显著,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

报告期内,本公司稳步推进各项改革转型举措落地,加强重点战略客群综合开发,促进科技金融赋能业务发展,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加速民营企业战略落地。聚焦民营企业客群经营,创新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完善客户分层分类体系,构建数字化、标准化、流程化中小业务模式,为战略民企、生态民企、中小民企和小微客户提供综合化、专业化金融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本公司战略民企客户存款日均4,84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4.55%;截至报告期末,贷款总额5,661.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72%;中小企业客户数22.8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38万户。

二是加强科技金融战略布局。强化“科技金融的银行”战略实施力度,积极探索应用前沿金融科学技术,迭代升级网络金融平台,持续创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三个银行”,以及银企直联平台、网络支付平台、数字化运营平台、开放银行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建设“零接触式”线上化服务体系,业界首推“5G手机银行”,网络金融整体服务能力提升明显,市场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直销银行客户数3,223.6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03.34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180.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1.99亿元;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248.3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33万户;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7,557.8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16.65万户。

三是完善综合服务战略体系。构建科学有效的集团管控体系,打造集团协同文化,拓展业务协同范围,强化协同深度,推动系统平台建设,推进重点业务交叉销售,深化附属机构业务协同。报告期内,附属机构实现净利润8.08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6.32%。

1.4 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加大资产处置力度

报告期内,本集团不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提高风险计量和预警能力,多措并举,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42.5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8.22亿元;不良贷款率1.69%,比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2.25%,比上年末下降3.2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8%,比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2、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84.53亿元,同比减少31.70亿元,降幅10.02%,主要是信用减值准备计提的增加。

本集团主要损益项目及变动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本集团营业收入主要项目的金额、占比及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1 利息净收入及净息差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551.56亿元,同比增加96.33亿元,增幅21.16%,还原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收益65.89亿元后,同口径增幅14.51%。本集团净息差为2.11%,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

2.2 非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429.52亿元,同比增加2.19亿元,增幅0.51%,剔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65.89亿元收益后,同口径增幅5.90%。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3 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本集团不断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投入产出效益,业务及管理费为196.54亿元,同比增加12.65亿元,增幅6.88%;成本收入比为20.03%,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4 信用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本集团信用减值损失430.14亿元,同比增加137.01亿元,增幅46.74%,主要是由于本集团加大贷款和投资减值准备计提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5 所得税费用

报告期内,本集团所得税费用为43.03亿元,同比减少21.52亿元,降幅33.34%。

3、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3.1 资产

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总额保持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71,426.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08.00亿元,增幅6.90%。

本集团资产总额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1.1 发放贷款和垫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37,984.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08.58亿元,增幅8.91%,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53.18%,比上年末上升0.98个百分点。

3.1.2 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为23,429.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86.58亿元,增幅7.26%,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32.80%,比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

3.1.3 存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存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合计3,411.6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63.83亿元,降幅7.18%;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4.78%,比上年末下降0.72个百分点。

3.2 负债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为66,037.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27.52亿元,增幅7.36%。

本集团负债总额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1 吸收存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吸收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为39,028.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87.14亿元,增幅8.29%。从客户结构看,公司存款占比78.80%,个人存款占比20.99%,其他存款占比0.21%;从期限结构看,活期存款占比37.92%,定期存款占比61.87%,其他存款占比0.21%。

3.2.2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入款项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入款项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为13,921.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74.37亿元,增幅10.08%。

3.2.3 应付债券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应付债券7,726.9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45.34亿元,降幅5.45%。

3.3 股东权益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股东权益总额5,388.7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48亿元,增幅1.52%,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总额5,274.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5.72亿元,增幅1.65%。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4、主要业务回顾

4.1 公司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和监管环境的新变化、新挑战,抓住公司业务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间窗口,坚持改革转型和业务发展两手抓,以转型促发展,扎实推进民企战略,强化客群分层经营,坚持优质负债立行,优化资产业务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推动业务模式从粗放型向资本节约型转变,持续做大做强公司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根植客群的经营理念扎根显效,适应各类客群的作业模式不断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服务、方案致胜、契合客群经营的销售模式逐步成形,客群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客群分类适配的产品体系日臻完善,在相对完善的产品体系基础上,持续开展产品创新及迭代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功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在全行“科技金融”战略引领下,科技赋能重塑业务体系,形成智能化公司银行业务,助力业务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

4.1.1 公司客群及基本业务

加速战略民企落地。按照董事会三年规划要求,本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加大对民营战略客户的支持,通过不断巩固“1+3”服务模式,配套五位一体的服务支持模式,创新战略民企服务,加强中后台的协同支持,为战略民企客户提供综合化、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战略民企客户860户,比上年末增长32.31%;存款日均4,84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4.55%;贷款总额5,661.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72%。

打造“中小企业民生工程”。中小客群方面,本公司持续打造“中小企业民生工程”服务品牌,构建数字化、标准化、流程化中小业务模式,通过实施“携手、生根、共赢、萤火”四大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支付结算、现金管理、授信、供应链、股权投资等涉及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截至报告期末,中小企业客户数22.8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38万户;存款总额8,175.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39%。

扩大基础客群。切实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客户分层分类服务体系,创新客户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综合化、智能化、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境内有余额对公存款客户达135.0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34万户,增幅4.12%;境内有余额一般贷款客户9,629户。

存贷款业务持续增长。报告期内,本公司加强结算业务平台建设,强化战略客户、重点机构客户、供应链核心客户链条式开发,强化中小客户批量获客,强化资产业务客群结算业务开发,全面提升公司客群的一般存款贡献,根据流动性和市场利率走势调控主动负债规模,推动对公存款持续、稳定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的对公存款总额30,601.5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82.83亿元,增幅6.93%。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响应落实国家金融和产业政策,一是提高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契合度,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一带一路”、自贸区等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二是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传统基建和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三是继续推进民企战略,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对抗击疫情、促进复工复产的重要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四是积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加大制造业贷款投放力度。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对公贷款总额22,809.76亿元;对公贷款不良率1.49%。

4.1.2 机构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通过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入,介入专项债项目全流程,稳步推进机构业务平台项目建设,实施精细化差异化机构客群管理,实现机构业务快速稳健发展。

报告期内,本公司加大对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投资力度,强化对地方政府抗疫、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支持;稳步推进机构业务平台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对财政、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客户的综合服务水平,入围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医保支付业务合作银行”名单;持续推进差异化客群管理,出台差异化营销推动策略和服务方案。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机构存款总额8,147.2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32.57亿元,上半年日均存款7,205.90亿元,比上年增加819.95亿元,其中一般性机构存款日均6,051.86亿元,比上年增加993.61亿元。

4.1.3 投资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化投行业务体制改革,以轻资本投行业务模式为核心,完善投研赋能平台,聚焦重点产品、重点客户、重点区域,通过综合化、定制化服务赋能企业发展,全力打造“商行+投行”、“融资+融智”的投资银行。

资本市场和债券承销业务方面,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等产品规模稳步提升,投行重点客群不断夯实,客户体验不断提升。经营机构的分层推动与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业务储备快速提升;加大风险控制力度,项目的整体资质与评级水平得到提升;深入挖掘直接融资业务优势,认真践行支持实体经济,助力民营企业融资战略。报告期内,本公司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发行规模2,402.00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排名第10位。

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服务对公客群,拓展优质客户,业务规模和收益持续增长;产品创新不断突破,成功投资全国首单可扩募类REITs项目。

4.1.4 交易银行

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化落实“深耕场景、丰富产品、便利客户、改善体验”的发展理念,强化产品优势、优化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结算+担保+融资综合金融方案,以及智能化、便捷化、“无接触”产品服务,助力客户缓解疫情影响。

国际业务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报告期内,本公司“单一窗口”融资产品陆续上线,跨境电商项目试点顺利推进,跨境资金池业务陆续落地,服务方式更加多元。主动对接客户在疫情中面临的项目融资、跨境并购、国际贸易等多场景、差异化融资需求,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跨境金融服务。优化对公跨境汇款及结售汇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结算与现金管理持续完善产品体系。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集团客户现金管理需求,大力推广跨行现金管理方案,助力企业实现便捷化、综合化资金管理。聚焦战略客户、供应链客户、机构客户和中小客户的新型结算、内部资金管理和财富增值等多样化需求,推出非税通、薪福通等产品,完善房管通、招标通、购销通、订单收银台等产品功能。实现大额存单线上转让,推出发行制定期存款产品,实现“可转让、可定制、可质押”。

国内贸易融资及保理深入推进场景化应用。报告期内,本公司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信用证、保函、保理等产品应用模式,做深做透大基建业务,服务医药、市政、轨交、通讯等民生保障行业,持续提升贸易融资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力。

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升级。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客户痛点,大力推进贸易金融产品全线上化升级,积极优化电子保函功能,实现信用证和保理线上化,不断整合现有产品、渠道与服务,持续提升业务自助性和操作标准化水平,有效提升客户体验。

4.1.5 供应链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携手客户共同抗疫,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聚焦重点行业,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品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完善场景化供应链产品服务体系,助力复工复产。报告期内,本公司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抗击疫情,深入贯彻落实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关于发挥供应链金融助力复工复产的政策要求,深耕汽车、医药、建筑、白酒、家电等重点行业,结合疫情期间业务情况及阶段性发展要求,利用供应链线上化产品给予客户便捷的信贷支持。同时,不断优化供应链产品体系,通过流程优化推动现有产品功能迭代,提高产品线上化、自动化程度,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尤其是以“信融E”为代表的全流程线上化产品,少接触、轻流程的作业模式在疫情期间优势凸显,业务规模大幅增长,扩展了对链上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

加速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完善风控体系。一方面本公司积极建设新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报告期内,平台一期功能顺利上线,民信易链平台上线运行并陆续实现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本公司不断完善供应链金融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在风控领域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型,严格做好风险管控,实现业务稳健有序发展。

4.2 零售银行

本公司持续深化零售财富管理与资产业务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强化客群细分经营、垂直化管理,优化产品服务体系,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培育特色客群金融服务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67.25亿元,同比增长13.77%,在营业收入中占比39.18%,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实现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227.49亿元,同比增长14.43%,在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中占比61.94%,在本公司非利息净收入中占比56.31%。

4.2.1 零售客户

做深客群细分经营。推进流量获客、异业合作。积极布局财富管理产品创新,升级财富客群服务渠道,提升客户体验。持续深化小微客群综合开发,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客群批量获客,以产品组合、多场景结算等方式做深小微细分客群专业服务。

做专私银企业家客群一体化服务。联合开发战略客户,为企业家客户提供个人、家族服务解决方案,丰富专属产品与综合服务,满足企业家客户资产配置和公私联动一体化服务需求。

做优信用卡客群结构。深入开展存量信用卡客户价值管理、精细化经营,深化对借记卡存量客户的交叉销售,围绕复工复产、消费回暖,提供精准有力的金融服务。

探索细分客群轻经营。推进细分客群线上轻经营,推出线上专属营销活动,上线八大金融权益,发布“民生农场”权益平台,以特色产品权益触达客户。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零售户数7,744.9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00.06万户。悠然(悠然级客户标准为金融资产月日均30万元(含)以上客户。)及以上客户数123.4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52万户,其中私人银行达标客户数34,999户,比上年末增长3,661户。零售高评级客户(零售高评级客户为本公司基于客户价值贡献、活跃度、潜力等维度开展的综合评级中表现较优层级客户。)数210.65万,比上年末增长11.96万户。信用卡客户数4,229.1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2.40万户,新增客户中高价值客群(信用卡高价值客群为本公司基于客户属性、消费行为、价值贡献、风险水平等维度开展的客户分群中表现较优的客户。)占比84.47%,比上年末上升1.57个百分点。交叉客户(交叉客户为同时持有本公司借记卡、信用卡的客户。

)累计1,838.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8.27万户。

4.2.2 金融资产

持续深化财富管理标准化。着力推进民生磐石、优选等系列产品,上线手机银行投资专版,启动财富管理革新计划3.0项目,聚焦财富业务作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销售标准化能力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个人客户金融资产19,447.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77.32亿元,其中悠然及以上客户金融资产15,948.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2.46亿元。零售存款(含小微企业存款)9,360.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0.31亿元,增幅13.18%,其中储蓄存款8,055.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2.07亿元。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18,291.99亿元,同比增长129.19亿元。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额809.91亿元,同比增长47.75亿元。代理保险保费118.30亿元,同比减少16.27亿元。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9.74亿元,同比增长7.92%。

4.2.3 零售贷款

报告期内,本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担当,支持抗击疫情,升级产品服务,扶助受困客户,深化金融普惠工作。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零售贷款总额14,987.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4.86亿元。零售贷款客户数231.82万,比上年末增长23.36万。零售不良贷款余额299.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1.36亿元,零售不良贷款率2.00%。关注类零售贷款总额215.5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0.49亿元,占零售贷款总额的1.44%。

小微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提速升级线上产品服务,全面落地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帮助小微商户解决经营和生活的各种问题,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着力加大小微贷款投放力度、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服务,全力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稳定,积极助力小微企业生产自救、恢复经营。向面临暂时性困难的小微客户,提供免还本转期续贷、降低贷款利率、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展期、赠送小微红包等支持措施,纾解企业还款压力。对影响严重已造成贷款逾期的小微客户,通过利罚息减免、征信保护等救助措施,积极维护受损小微企业良好信用记录,全力帮助客户渡过难关。

快速推动线上重要产品优化与服务功能提升,提高“云快贷”抵押成数、扩大“纳税网乐贷”开办城市,简化贷款办理手续,提高信贷办理效率。陆续在境内各分行开通线上自助贷款申请、自助签约、自助提款、自助还款、自助转期(无还本续贷)等纯线上、全自助功能。上线“银行业务在家办”等服务指南,帮助小微企业更加了解和熟练使用线上金融工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银行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小微贷款总额4,740.74亿元,上半年小微贷款累计发放2,938.71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4,250.84亿元,有贷款余额户数28.82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上半年累计发放2,706.00亿元,平均发放利率6.02%,比上年平均发放利率下降0.53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不良贷款余额129.78亿元,不良贷款率3.05%,比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全行854家支行营业网点(含营业部)及141家小微支行为小微客户提供稳定金融服务。

按揭业务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能力。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监管要求发展住房按揭业务,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精细化管理,稳步推进LPR转换。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按揭贷款总额4,717.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50.76亿元,不良贷款率0.24%,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消费金融创新产品,优化线上民易贷决策体系。基于真实消费场景和细分客群,创新消贷产品,从风控准入、额度测算、渠道管理、决策框架等方面优化线上民易贷产品,升级新型民易贷风控决策体系,结合上线消贷营销模型,建立细分客群营销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消费贷款(不含按揭贷款)总额953.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2.40亿元,不良贷款率0.63%,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4.2.4 小微综合开发

丰富小微专属产品与服务,开发、引入或迭代15款小微专属产品,通过小微贷款、小微专属理财、小微专属存款、小微专属医疗保障、行业结算应用、三方支付等,提供差异化产品组合配置方案,满足小微客户个人及其企业、员工、家庭等全面需求。打造特色保险保障服务体系,报告期内,已向30万名小微客户及近4万名小微企业员工及其家人送去保障。提供轻量化经营培训,助力小微企业经营向轻型化转型,全力支持小微企业提升经营发展稳定性与持续性。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小微客户金融资产4,084.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0.42亿元。小微个人存款1,890.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8.27亿元。小微企业存款1,305.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24亿元。

4.2.5 信用卡业务

打造信用卡核心竞争力。持续通过科技数据驱动、场景生态建设、产品业务创新、组织效能提升等举措,不断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推动“信任长在”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丰富特色产品体系。结合优质互联网场景发行京东PLUS联名信用卡,提升网络获客和经营能力,线上获客占比达到37.63%,比上年末提升1.43个百分点。针对女性客群和年轻客群分别发行女人花一鹤禧觉色主题系列信用卡、Visa留学生信用卡,充分满足客户个性化用卡需求。

发布全新线上平台。全新发布全民生活APP7.0版本,以客户生命周期、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基础,围绕高频支付场景打造千人千面智能化、定制化金融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全民生活APP累计注册用户2,316.55万户。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信用卡累计发卡6,000.03万张,比上年末增长4.43%。信用卡累计客户数4,229.11万,比上年末增长3.48%。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4,575.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1%。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额12,599.89亿元,同比增长5.58%。信用卡业务净收入161.39亿元,同比增长20.23%。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共债风险和疫情冲击三方面因素叠加影响,信用卡行业风险持续上升,短期内资产质量承受较大压力。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信用卡不良贷款率3.23%,比上年末上升0.75个百分点,在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

报告期内,本公司信用卡荣获中国银联颁发的“2019年银联卡产品合作卓越奖”、VISA国际卡组织颁发的“2019年高端产品拓展奖”、“2019年精诚合作奖”等多项殊荣。

4.2.6 私人银行业务

提升私人银行财富管理能力。积极推进私人银行条线客群经营与渠道管理转型,加强推进私银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团队标准化管理,提高客群经营业绩与效率。构建新型投研驱动下的资产规划管理体系,全面整合产品配置货架,产品结构继续突出净值化、定制化特色。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金融资产600万以上私人银行达标客户数34,999户,比上年末增长11.68%。私人银行达标客户金融资产管理规模5,125.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37%。私人银行客户户均金融资产1,464.61万元。

4.2.7 社区金融业务

升级社区特色服务。坚持贯彻落实“普惠金融”国家战略,全面推进社区金融商业模式升级。报告期内,克服疫情影响,深化场景化经营转型,充分挖掘社区支行人缘地缘优势,坚持为客户提供“社区”特色温暖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持有牌照的社区支行达1,125家,小微支行141家。社区(小微)支行金融资产持续增长,余额达3,150.11亿元,网均金融资产2.49亿元。储蓄存款达1,255.99亿元,社区金融贡献价值持续凸显。客户数达706.89万户,其中有效级(含)以上客户86.68万户,客群基础进一步优化。

4.2.8 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一是迅速建立网点疫情防控规范,认真落实各项防疫消杀举措,确保客户防护安全、网点运行安全和有序复工。二是加大普惠金融资源倾斜力度,积极帮扶遇困小微企业,开展“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客户关怀活动,线上回访超过30万小微商户,推出“一户一策”差异化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及信用卡、符合条件的消贷客户提供延期还款付息、逾期罚息减免及征信保护等方面支持。三是推出定向产品与专属服务,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出台部分个人定期存款产品到期调整政策,携手保险公司开展客户关爱保障活动,推出医护工作者专属财富服务方案、新办理消费贷款利率优惠及包含多项暖心权益的民生医护信用卡,推出民生小微普惠信用卡多样化分期方案,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提供差异化优惠利率。四是做好渠道服务统筹,完善手机银行APP、线上产品货架,优化无接触式业务办理流程,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服务能力。加强线上轻经营工作,升级线上“财富e栈”服务平台,丰富“远程银行”服务功能,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银行理财查询和转介、缴费支付开通权限、密码修改、信息变更、线上贷款等远程服务功能。五是全力支持复工复产,为小微企业减轻经营负担,主动对接医疗防疫、卫生防护、民生保障、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小微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充分满足信贷需求、助力企业发挥抗疫作用。积极响应国家促进消费相关政策,推出“全民616千家美食千万礼券”民生信用卡特惠活动,覆盖数千家知名餐饮商户,携手知名生鲜电商平台推出便民补贴优惠促消费。

4.3 资金业务

4.3.1 投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合理安排投资业务增长,提升投资业务效率。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23,153.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48.22亿元,增幅7.17%;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在总资产中占比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4.3.2 同业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强化合规经营,深入推进同业业务全面向客群经营转型,改进客户营销和业务开展模式,优化同业专营专管机制,坚持客群和产品“双轮驱动”,做优同业业务结构,实现同业业务的稳健发展。

报告期内,本公司全力支持疫情抗击,2月25日成功发行首期抗疫专项同业存单,面值37.90亿元。产品经营方面,持续优化同业资产、负债结构,加大资本集约型资产配置力度,并增强同业负债稳定性,压降负债成本。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同业资产规模3,505.7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18%;同业负债规模(含同业存单)19,018.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3%;报告期内发行同业存单290期,累计发行规模3,958.30亿元;余额5,222.1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0.44%。

4.3.3 托管业务情况

本公司紧跟政策导向,主动营销疫情防控产品,为疫情防控托管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度,主动减免托管费用,确保委托资金最大程度最快速度用于防疫一线。本公司深入分析资本市场,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客户为中心,按照“创规模、增收入、促协同、树品牌”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基础托管业务的同时,持续推动业务创新,丰富爱托管品牌内涵,聚焦托管线上化服务进程,建立“现场+远程”双线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托管规模(含各类资金监管业务)10.55万亿元,实现托管业务综合创利31.34亿元。

养老金业务方面,本公司围绕国家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完善与发展的政策契机,以年金托管和账户管理资质为基础,建立了覆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金产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等的产品体系,持续提升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客户提供优质的养老金管理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养老金业务托管规模6,350.32亿元,管理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量19.87万户。

4.3.4 理财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面对疫情冲击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本公司深化理财业务改革,推动理财业务转型发展。一方面,本公司在加强合规建设、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丰富了净值型产品谱系,净值型产品规模持续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本公司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大力推进服务国计民生的金融服务,通过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参与多种金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8,873.63亿元。

4.3.5 贵金属及外汇交易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贵金属业务场内(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量(含代理法人及个人)1,441.61吨,白银交易量(含代理法人及个人)10,900.00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5,712.89亿元。以场内交易金额计算,本公司为上海黄金交易所第七大交易商,也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最为活跃的自营交易商之一,亦是国内重要的大额黄金进口商之一。

报告期内,本公司对公客户黄金租借6.30吨,市场排名第7位;对私客户自有品牌实物黄金销售368.55公斤,产品多样,有效满足了客户需求,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报告期内,本公司境内即期结售汇交易量3,047.93亿美元,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3,584.09亿美元,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量239.29亿美元。本公司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保持了较高的交易活跃度,市场排名稳步提升。

4.4 分销渠道

4.4.1 网络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的银行”战略实施力度,积极探索应用前沿科学技术,迭代升级网络金融平台,持续创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三个银行”,以及银企直联平台、网络支付平台、数字化运营平台、开放银行服务平台“四个平台”,网络金融整体服务能力提升明显,市场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疫情期间,本公司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优势,快速响应客户零接触办理业务需求,创新线上金融和生活服务,全力保障金融服务畅通,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4.4.1.1 零售线上服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秉持“开放、智能、普惠”理念,继续创新个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平台,新增或优化产品服务近1,000项。业内率先推出5G手机银行,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围绕交互体验与智能服务开展创新,打造了灵动的视觉体验、丰富的内容服务、快捷的语音交互入口、温暖的远程银行服务、贴心的人工智能服务、放心的安全防护;持续优化民生通行证和开放式用户体系,支持他行用户注册使用民生银行零售线上平台服务,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半径;推出“中国民生银行+”微信小程序,开放手机银行技术能力与平台服务,为用户提供所见即所得金融服务;创建手机银行视频点播专区、战疫专区、代发专区,改版保险、基金、网点等线上服务,金融和社交生活服务更为丰富,客户体验更加友好;上线手机U宝,支持最高500万转账,为手机银行资金交易安全保驾护航。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达7,557.8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16.65万户,增幅7.34%;零售线上平台交易替代率99.12%;客户交易活跃度保持银行业领先地位。

4.4.1.2对公线上服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对公线上平台建设,依托对公用户通行证,打造移动端、PC端、银企直联、微信端等多渠道一体化对公线上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持续优化企业移动金融平台,上线对公远程银行服务,满足客户在线办理业务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推出企业版、中小版、同业版手机银行专属服务,满足不同客户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迭代升级企业网银及银企直联平台,优化转账、回单、企业财务室、对账等功能,从用户、交互、视觉、体验等维度,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深耕企业微服务平台,为小微客户提供更丰富的微信端产品。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达248.3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33万户,增幅7.50%;对公网金平台累计交易金额2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4%;银企直联客户数2,173户,银企直联客户年日均存款5,199.86亿元。

4.4.1.3 网络支付服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移动支付+网络收单”两大服务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痛点,强化产品服务创新,持续提升网络支付服务能力和“民生付?”品牌影响力。针对C端发力移动支付,手机银行新增网联快捷支付及银联云闪付一键绑卡功能,首批实现与支付宝二维码互联互通;大力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拓展服务应用场景,持续加大推广力度,为客户提供更丰富、便捷、实惠的移动支付服务。围绕B端强化民生付收银台建设,聚合银联卡支付、B2C网银支付、B2B网银支付、银联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五大收单功能,提供一揽子收单服务,满足商户多元化支付结算需求。

报告期内,本公司借记卡移动支付交易笔数3,980.53万笔,同比增长119.72%;交易金额153.74亿元,同比增长100.79%;网络支付收单交易金额1,238.99亿元,同比增长98.60%。

4.4.2 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紧扣互联网银行治理理念,加速改革转型,努力向市场化、数字化、自营化的“准法人”经营模式迈进。基于3.0开放式综合金融云服务平台,持续拓展“集团钱包生态系统”服务,为集团客户提供高粘合度的场景金融解决方案,把存、贷、汇、投、支付、会员体系、员工福利、分销结算、融资融智等服务打造成为可获取、有场景、能落地的功能,让企业管理者能够在线轻松享受管理、经营、获客、变现等全覆盖的立体金融服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将普惠金融服务向更深更广推进,4.0“云银行”模式初现。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直销银行客户数3,223.64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180.31亿元。

4.4.3 数字化管理

营销数字化。丰富数据营销策略,推进模型开发及数据治理,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在新客获取、客户提升、流失赢回重要时点开展重点事件营销。搭建12大类零售客群基础画像,开发839项客户标签,发起精准营销活动15万个,精准触达客户18亿次。启动零售数据营销策略库建设,提升策略开发系统支持能力。搭建全渠道通达管理体系,建立零售销售漏斗分析模型,持续推进销售达成、重复购买等关键指标的优化。

风控手段数字化。以风险计量模型为基础,构建小微金融全流程数据化智能风控体系,提升小微用户金融服务体验,有效防范外部欺诈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微线上抵押贷款、线上信用贷款、自助续贷等自动化金融服务体系。

以“数据+模型”双轮驱动,强化场景消费金融风险管控能力。沉淀消费场景数据,丰富360客户画像促进月授信客户数提升4.7倍,月签约客户数提升6.2倍。

渠道经营数字化。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和客群地图工具为支撑,为物理网点有效开展周边客群外拓引流和精准营销,提供标准化作业流程和智能化系统支持。深化以穿透式管理为核心的零售数字化销售管理体系建设,为渠道效能提升注入内生动力。

客户体验管理数字化。制定全渠道零售客户体验管理体系规划,完成37条零售客户重点旅程梳理与诊断,积极推动关键客户旅程优化举措落地实施。启动用户体验的调研和监测系统建设,强化客户视角数据分析与全渠道融合的体验监测,全面优化全渠道服务管理,通过对体验、运营、投诉、行为等200余项监测指标的分析,推动全渠道服务品质提升。

4.4.4 物理分销渠道

(下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