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新闻·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10月21日

查看其他日期

富煌集团杨俊斌:用品质诠释“钢结构艺术”

2020-10-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富煌集团董事长 杨俊斌
  富煌集团办公楼

⊙记者 王乔琪 ○编辑 全泽源

从安徽巢湖的小厂发展成为国内顶级钢结构企业,富煌集团旗下上市平台富煌钢构一改钢结构建筑的冷硬气质,用全新的创意和精湛的工艺赋予其艺术美感。适逢装配式建筑全新的行业风口,富煌钢构以过硬的实力及完整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供应链体系,将市场机遇牢牢把握在手中。

集大基建、大消费、高科技三大板块于一体,富煌集团如何继续扩大优势?对于资本市场又有哪些打算?近日,富煌集团董事长杨俊斌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专访。

用品质诠释“钢结构艺术”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俯瞰呈竹篮状、由成千上万条“藤条”编织而成的西班牙馆,令人印象深刻。

这座建筑的操刀者正是富煌钢构。当时承接了西班牙、希腊、冰岛、阿联酋、委内瑞拉等7个国家的主题展馆,富煌钢构可谓大放异彩,钢结构也一改“傻大笨粗”的形象,开始与“艺术”“灵动”产生交集。

将钢结构产品做成艺术品——这句话是富煌集团的追求,更是杨俊斌的坚定信念。

在杨俊斌眼中,建筑要注重牢固坚实,更要讲究形体艺术之美,钢结构建筑是建筑设计师展现想象力最好的试验田。设计理念中的美学效果想要落地,过硬的品质与加工精度是基础。要让一节节钢构拼接组合迸发美感,需要把每一个钢板、每一根构件、每一个眼孔做到光滑挺直,每一道工序做到严谨高质。

“创意和工艺缺一不可。”杨俊斌介绍,早在2004年,富煌钢构就与同济大学等院校联合成立多高层钢结构设计研究中心,签订长期人才供需协议,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此外,富煌钢构通过建立焊接研发培训中心等机构,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在生产一线进行运用和推广。一系列举动让富煌钢构在重钢领域的核心技术快速提高,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装配式建筑集成技术体系发展至第4代。

用产业链扩展站稳行业风口

基于过硬实力,富煌钢构在国内先后获得多项重点工程的青睐,包括合肥高铁南站、嘉兴火车站、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无锡苏宁广场、昆明万达广场、阿里巴巴阿里云大厦等工程,并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等奖项。

如今,公司虽已在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领域游刃有余,但杨俊斌开始尝试让装配式建筑走近普通消费者。

何为装配式建筑?杨俊斌解释称,建造房屋可如积木般成批成套地制造,将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组装。“除了效率高、质量可靠,装配式建筑可减少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顺应绿色制造与节能需求。”杨俊斌说,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均采用钢结构箱式房进行装配化施工。

正是基于种种优点,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推广装配式建筑,要求提升建筑过程中的装配化比率。据悉,山西、四川、江苏、河南、北京等省份发布了相关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加速落地发展。 

行业风口已至,富煌钢构如何将机遇攥紧?

杨俊斌介绍,公司是钢结构住宅领域布局最快、订单占比最高的民营上市公司。公司拥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钢结构制造特级资质、建筑工程行业设计甲级、钢结构工程专项设计甲级资质等业内最高等级资质,并形成完整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供应链体系,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协同设计与标准化装修。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富煌钢构通过EPC总包模式加速拓展项目,先后承接阜阳市九里安置区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合肥海恒总部大楼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映月湾装配式住宅小区项目等装配式建筑项目,合同金额共计约16.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03%。

“富煌系”不只有钢结构

经过30年发展的富煌集团,产业触角陆续伸向建筑建造、科技、食品、电力装备、金融投资等领域,形成以富煌钢构上市平台为主体的钢构板块、以富煌君达等为主体的高科技板块及以富煌三珍为主体的水产品深加工板块。目前,随着三大业务体系羽翼渐丰,“富煌系”的资本版图呼之欲出。

富煌君达、海图微电子、富煌科技3个子公司构成“富煌系”的高科技板块。富煌君达专注于发展高速视觉感知技术,主营业务包括高速摄像机、高速图像采集系统研发、组装、销售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君达超眼”高速视觉感知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海图微电子由富煌集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团队发起设立,从事高端、高速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研发和销售。

食品板块方面,主业为水产食品全产业链的富煌三珍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涵盖水产苗种、精深加工、生鲜超市三大板块8家成员企业,为美国、欧洲等30多个国家及海底捞、探鱼、蒸小皖等50多个国内品牌连锁餐馆提供水产食材定制服务。

杨俊斌介绍,集团坚持以新型建材产业为核心,以实体制造产业为主导,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引领、实业报国的道路。当前集团的整体业务发展顺利,下一步将以上市板块为基石,不断总结成功经验,让各业务板块在独立发展的同时相互配合。“将择机把高科技板块和大消费板块推向资本市场。”杨俊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