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保基金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社保基金的缺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扩大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社保基金理事会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在积极推进国有资产划转,对此,国有资产的“大管家”国资委一直表现得很热情。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前两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任何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也都难免会生病,所以,社保基金很重要,国资委坚决支持。”政府高官这种颇富人情味的表态让每一个百姓子民都感到温暖。
就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国资委赞同国有上市公司按照融资额的10%交纳社保基金,并且这一措施已在境外上市国企中施行,境内上市国企是否也要这样做,虽然还没有具体的说法,但看来有关方面是很希望将这一措施予以推广的。但是记者面对这样一条新闻,一个疑问却久久不能释去:这样做合适吗?
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的融资活动,通常就是发行股票和债券。但不管是什么企业,不管是发行股票还是债券,都必须有与融资额相称的项目开发,这个项目需要多少资金,在多少年里能够实现回报,都是需要融资公司向投资者作出切实交代的。企业将融资额的一部分划拨到非项目开发的其他用途,这按照我国现行的对上市公司的管制制度来说,是一种必须公开披露并得到投资者赞同的重大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到公司原来承诺项目的顺利开展,从而对投资者利益构成了侵犯。尽管国资委对国企上市公司有管辖权,但是企业一旦发行股票,实际上就有其他成份的资金进入企业,它们的主人与国资的拥有者在股权上是平等的,国有企业的募股资金与国有资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将融资额的一部分交纳社保基金,这是不是今后欲做国企上市公司股东的投资者必须承担的一个义务?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目前企业股票通常都是溢价发行的,这种做法是符合上市公司的一般规则的,因为公司的原有股东已经为这个公司作出了贡献,而新进入的股东还是“一张白纸”,因此他在进入时通过支付溢价来与老股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也是说得过去的。但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公司发行的溢价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厘定,有的公司的发行价高得离谱,甚至一度出现了发行价要“市场化”的错误口号,使我国资本市场沦为一个“圈钱”工具,对投资者造成了很大伤害,这方面的教训十分深刻。现在国企上市公司要把融资的一部分交纳到社保基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公司的发行价定得越高,它所能够交纳到社保基金的资金就越多,那么,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国企上市公司把它们的发行价定得高一些呢。但是这样一来,公司股票发行定价离科学性的要求不是越来越远了吗?
中国资本市场建立这么多年来,出现了许多波折,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对投资者不够尊重,有的上市公司在融资时对投资者说尽好话,但资金一旦到手就将其视为天上掉下的大馅饼胡乱花用,让投资者伤透了心,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突出的是上市公司募股资金被大股东随意占用,管理部门为治理这个顽疾牵扯了不少精力。把融资资金的一部分交纳到社保基金,虽然有别于以往一些上市公司胡乱花用募股资金的事情,但这仍然是曲解上市公司融资性质的一种做法。社保基金需要不断有新的资金充实,国企上市公司也有必要在这方面承担更多的义务,但记者认为,是什么性质的资金,就该派什么样的用途,我们不能因为目的的正确而放任行为的失范。尽管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形势很好,但如果在这方面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改变,那么,以往那种让投资者丧失信心,发誓再也不进这个市场的场景,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