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数目字都是可信度都不高的,都需要下一番工夫斟酌。比如房价成本就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广东地方曾有人大代表提出公开房价成本的建议,该省建设厅却以有可能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和影响公平竞争环境为由予以拒绝。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但国有企业赚没赚钱,用经济学的话说,它创没创造价值,根据它公开的财务数目字,也是不易说得清的。国企占用了超过70%的银行(主要是国有控股大银行)贷款,但仅创造了30%的账面上的国民产值,而其制造的不良贷款却超过了银行业不良贷款总额的70%。金融银行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系统,但中国的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曾经整体亏损,但究竟亏损多少,哪些是政策性的,哪些是内鬼造成的,谁也说不清。在中国的上千万家企业中,沪深两市的1404家上市公司,用周小川先生的话说,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它们在推出招股意向书、上市公告书、年度财务报告等文书时,都不忘“承诺”“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然而,沪深两市16年来的实际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恰似一件比基尼泳装,它裸露给大伙看的部分固然很美,但掩盖的部分却更关键。对此,有人也称之为“剃光头”和“戴假发”,“剃光头”就是隐瞒利润,比如它本来赢利1亿元,它却哭穷装孙子,披露说仅赢利3000万,甚或说亏损了3000万;“戴假发”为虚增利润,比如它仅赢利6000万,它却说赢利3亿元,甚或亏损了8000万,也说赢利若干亿。
宏观层面的数目字也不能轻信。11月13日出版的〈〈瞭望〉〉周刊报道说,目前中国的统计数字存在下述问题,一是实际的经济增长能否在统计数字或统计指标中得以真实反映;二是不能在全社会创造科学统计、科学使用统计和科学完善统计;三是官员政绩考核标准和统计体制痼疾,造成各地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统计“行政化”相当严重;四是统计方法和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和需求,“漏计”现象很多;五是数据结构不够完善,缺少细分类数据(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六是现行统计和历史统计数据缺乏连续性;七是统计指标和口径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八是标准混乱,除国家标准外,各地还有不同的统计标准;九是统计数据的公开性和发布的及时性不足。
那么,中国如何走进“在数目字上管理”的境界呢?要达此境界,所需条件固然很多,但关键的还是完善法治,要而言之,即要建立好的法治。
有了好的市场经济,有了好的法治,才有可能建立社会互信,才有可能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们的欺瞒行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危害也才可消减,这种情况下,人们才会说实话,不虚、不误、不漏、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才会成为现实,“在数目字上管理”也才会水到渠成。
中国尚没有实现“在数目字上管理”,中国只是在走向“在数目字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