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是中国证券公司脱胎换骨的一年,也是经历了风雨飘摇的证券行业大丰收之年。
当年,券商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证券公司主要风险指标大幅下降;当年,中国股市迎来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证券业彻底扭转了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当年,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动态监管新机制初步建立,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当年,券商客户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力量;当年,中信证券等一批优质证券公司脱颖而出,证券业开始进入合纵连横的战国时代;当年,以广发证券为代表的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开始谋求通过借壳或IPO等方式实现上市,通过上市实现做大做强成为行业共识……
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黄金元年。
亏损局面彻底扭转
“2006年证券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而更重要的是,与历史上一些大牛市年头相比,今年的收益有着完全不同的质量水准,是通过证券业综合治理,把历史风险和历史遗留问题基本消除的前提下获得的,这也为整个证券行业下一步顺应资本市场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方证券董事长王益民的一番话,深刻地道出了今年以来证券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始于2004年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在2006年开花结果。经过扶优限劣的严格监管措施,证券公司近年来集中暴露的困难和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行业风险有效化解,证券业发展的基础被有效夯实。
首先,证券公司风险底数基本摸清,证券公司财务状况基本得到真实反映,为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基础。其次,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产、违规委托理财等各项历史遗留风险大幅下降,与综合治理开展之前的2004年初相比,主要风险指标平均下降90%。第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严厉查处,截至2006年9月初,共有29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证券公司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得到稳妥处置。另外,到2006年年底,老国债回购的清理工作也将完成。
另一方面,在综合治理的推动下,包括第三方存管、集中交易等在内的各项基本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和理财业务等各项业务都已得到规范,证券行业创新和发展的整体风险大为降低。
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利润123亿元,盈利公司93家,全行业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得以扭转。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全年,证券业收入和利润创历史新高已成定局。尤为重要的是,资产管理业务、权证业务等创新业务,正日益成为券商们新的利润增长点,券商原有的利润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证券业长期上升的通道已经打开,基本面已发生根本转折,我们预期未来10年,证券业将步入持续成长期”。国泰君安资深分析师梁静表示。
证券业涌动上市潮
借壳上市!是2006年证券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以7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发布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通知》和《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为标志,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在2006年逐步建立,未来券商的业务种类、业务规模将与净资本水平动态挂钩,净资本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券商能否在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在证券业全面复苏的背景下,在行业龙头中信证券的示范效应下,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成为许多优质券商首要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管理层也明确表示,支持证券公司做优做强,支持合规证券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定向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充实资本。
9月11日,广发证券首开先河,根据相关上市公司的公告,公司将借壳延边公路实现上市目的,具体路径为,上市公司以资产和负债回购原控股股东的股权并注销,从而成为一个干净的壳,在此基础上,用新增股份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广发证券。广发证券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券商借壳上市的首个案例。
10月底,停牌近两个月之后,S成建投披露,国金证券计划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控股股东变更、整体收购或吸收合并等一系列步骤,借壳S成建投,实现整体上市。国金证券成为首个规范类券商借壳上市案例。
除此之外,东北证券借壳S锦六陆、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西南证券借壳*ST长运、国海证券借壳*ST集琦等信息也相继传出。
除了借壳之外,一些近年来保持持续盈利的证券公司把IPO作为了上市的第一目标。如招商证券就明确表示,希望在明年以IPO的方式实现上市。
不管是借壳还是IPO,券商板块注定将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群体的一大重要力量。
合纵连横时代来临
2006年,准金融控股集团、大型独立券商以及外资正逐步成为证券业的三大核心力量。
经过中央汇金注资后,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传统老牌券商的市场地位得以巩固,并先后进入创新类券商的行列;作为券商整顿的重要操作平台,建银旗下已先后汇集了中金、中投等近10家券商;由国家注资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将其先后托管的广东、中关村、科技等问题券商整合成安信证券,9月底,安信证券正式挂牌,并将成为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的重要平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涉足证券业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信达、华融、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整合问题券商的基础上,组建新公司的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与此同时,在综合治理的推动下,以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为代表的优质券商通过托管、收购风险券商的优质资产,实现了低成本的区域扩张,市场份额增长显著,而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等外资背景的券商也逐渐在业内崭露头角。
截至目前,已有18家券商通过创新类资格评审,29家券商通过规范类资格评审,作为优质券商的代表,他们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最新数据显示,中信等10家大券商已经垄断了市场50%以上的股票基金交易量。如果再考虑到银河证券、中投证券等经过重组洗礼的大券商未来跻身创新券商的可能性,则证券业第一团队的市场份额将超过60%。
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银行业都有一个由小型化、分散化逐步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演变的过程。国内证券公司之间的过度竞争不仅难以产生规模效应,而且也无法与国际大投行相抗衡。专家认为,综合治理引发的政策性重组只是券商并购重组的开始,行业整合还远远没有结束,在综合治理尘埃落定以后,追求规模与协同效应的市场化重组将成为主流。
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皆有可能!
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排名
排名 会员名称 股票基金权证交易额 市场份额
1 国泰君安 12,055 6.40%
2 银河证券 11,808 6.27%
3 申银万国 8,370 4.44%
4 国信证券 7,568 4.02%
5 海通证券 7,272 3.86%
6 广发证券 6,623 3.51%
7 招商证券 6,416 3.40%
8 中信建投 5,662 3.00%
9 光大证券 5,073 2.69%
10 中信证券 4,679 2.48%
11 华泰证券 3,754 1.99%
12 东方证券 3,569 1.89%
13 中投证券 3,346 1.78%
14 兴业证券 3,092 1.64%
15 联合证券 2,705 1.44%
16 天同证券 2,582 1.37%
17 长江证券 2,302 1.22%
18 天一证券 2,261 1.20%
19 中银国际 2,221 1.18%
20 金通证券 2,217 1.18%
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金额单位:亿元)截至11月末
承销金额前20位排名
排名 券商 承销额 承销家数 市场份额
1 中金公司 326.43 2.58 23.36%
2 中信证券 288.62 4.92 20.65%
3 国泰君安 210.35 2.58 15.05%
4 银河证券 189.02 5.17 13.52%
5 申银万国 146.61 0.75 10.49%
6 第一创业 39.0687 3 2.80%
7 广发证券 33.35 5 2.39%
8 国信证券 23.68 6 1.69%
9 首创证券 18.93 1 1.35%
10 平安证券 18.70 6 1.34%
11 招商证券 14.38 2 1.03%
12 海通证券 11.60 3 0.83%
13 华龙证券 10.11 2 0.72%
14 宏源证券 6.15 2 0.44%
15 恒泰证券 5.52 2 0.39%
16 中信万通 4.68 1 0.33%
17 东北证券 4.528 1 0.32%
18 德邦证券 4.30 1 0.31%
19 兴业证券 4.30 1 0.31%
20 北京证券 4.152 1 0.30%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其中,联合主承销按主承销家数平均
(金额单位:亿元)截至11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