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T1:年终特刊
  • T2:宏观中国
  • T3:宏观中国
  • T4:宏观中国
  • T5:宏观中国
  • T6:市场中国
  • T7:市场中国
  • T8:市场中国
  • T9:市场中国
  • T10:公司中国
  • T11:公司中国
  • T12:产业中国
  • T13:产业中国
  • T14:思想中国
  • T15:思想中国
  • T16:点睛中国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公司研究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专版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6 年 12 月 27 日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市场中国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市场中国
    2006股市回眸:“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6股市 关键词点击
    超级商品牛市 气吞万里如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06股市 关键词点击
    2006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股改

      股改之初,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当时发出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改革誓言。一年多之后,中国股市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股改顺利进行并平稳收官。股市融资功能恢复,全流通下新股开始发行,沪指也从千点附近一路攀升。伴随股改成功而来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环境、中国股市文化、交易格局、投资理念等方面的全面嬗变,可以说,没有股改,就不会有真正的熊牛转势。

      升值

      2006年,人民币升值明显加速,截至目前,美元对人民币早已突破了1:7.8,升值幅度接近5%,银行、地产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板块。与人民币升值相伴随的一个新名词叫“流动性泛滥”,2006年股市资金面的充沛状况,与“流动性泛滥”有直接的关系。

      权证

      截至目前,两市交易的权证品种接近30只。在最疯狂的时候,权证的交易金额曾超过两市A股的成交金额,甚至出现同一正股的认购、认沽权证一起涨停的奇观。“T+0”交易以及高杠杆效应是权证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来看,权证交易已经渐趋理性。

      股权激励

      2006年1月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实施;国资委和财政部此后先后颁发境外和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截至目前,两市先后有近200家上市公司表示将推出股权激励计划。38家提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股价涨幅超越大盘,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一制度改革因素的广泛认同。

      海归与A+H

      大蓝筹海归速度明显加快。原因当然在于目前的市场容量大了,大海容纳航母自然不成问题。自中国银行海归后,工商银行也A+H同步上市。广深铁路、中国人寿也已经相继海归。

      大蓝筹海归对市值和指数的贡献相当之大。同时,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多,优质筹码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大蓝筹海归让内地的投资者分享它们的业绩增长成果,显然已不是一句空话。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

      两大金融创新举措在2006年均处于破题阶段。尽管如此,对权重股筹码的争夺早已经如火如荼。10月以后,权重股成为各路资金眼中的“香饽饽”,涨幅远超大盘。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成为了各路资金重点配置的对象,主要原因就在于都想抢夺在未来行情中的“话语权”,由此引发的“二八现象”让投资者一度很不习惯。

      “小非”解禁

      随着股改第一批试点公司G三一、G紫江等相继实施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上市流通,标志着“小非”解禁的日子已经到来,证券市场面临一个崭新的全流通时代。8月份股市迎来今年“小非”解禁的一个高潮,但总体来看,“小非”对股市的压力并不如想象中的可怕,大多数情况下,“小非”也在选择一个合适的抛售时机,甚至有时候反而能给投资者带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许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