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T1:年终特刊
  • T2:宏观中国
  • T3:宏观中国
  • T4:宏观中国
  • T5:宏观中国
  • T6:市场中国
  • T7:市场中国
  • T8:市场中国
  • T9:市场中国
  • T10:公司中国
  • T11:公司中国
  • T12:产业中国
  • T13:产业中国
  • T14:思想中国
  • T15:思想中国
  • T16:点睛中国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公司研究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专版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6 年 12 月 27 日
    按日期查找
    T10版:公司中国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0版:公司中国
    前言
    清欠大事记
    2006:“铁腕”与“创新”两手清欠
    定向增发领衔再融资
    大股东百亿增持拉开博弈序幕
    沪市被占余额排名前十位公司
    购并掀起整体上市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前言
    2006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如果说2006年之前,由于内地上市公司的结构及质量问题,几千万投资者并未真正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那么这一状况,在2006年得到了根本性改观。

      股权分置改革的迅速推进,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机制性问题,也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欠目标的基本实现,则一举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上市公司的“痼疾”;以上港集团、鞍钢集团整体上市为代表的大规模重组优化了上市公司的存量,而以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工商银行等一批超大型蓝筹公司登陆A股,则极大地优化了上市公司总体结构;此外,股权激励制度的破题,从根本上使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趋于一致;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则使上市公司的财务考核体系更加向国际规范化靠拢。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状况持续向好。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消费需求升级,出口强劲,在人民币升值的持续影响下,金融、房地产、消费、机械、有色金属等板块表现突出,以工商银行、万科、茅台、中联重工、宝钛股份等为代表的龙头公司,给投资者优异的投资回报。

      应当说,一年间,上市公司整体结构、质量以及配套制度发生的变化,使A股上市公司真正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大趋势,也必将在上市公司中得到有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