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T1:年终特刊
  • T2:宏观中国
  • T3:宏观中国
  • T4:宏观中国
  • T5:宏观中国
  • T6:市场中国
  • T7:市场中国
  • T8:市场中国
  • T9:市场中国
  • T10:公司中国
  • T11:公司中国
  • T12:产业中国
  • T13:产业中国
  • T14:思想中国
  • T15:思想中国
  • T16:点睛中国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公司研究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专版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6 年 12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A股与人民币走势相似说明什么
    资金链断裂将成为开发商恶梦
    “治污秀”是对环保的极端麻木
    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和货币幻觉
    发展企业年金市场需要新思路
    三大“痛点”源于财政投入缺口过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和货币幻觉
    2006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任何货币进入升值周期,都是与特定实体经济和金融结构相关的。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货币的正常“理性升值”有可能被“非理性升值”(市场非理性预期、货币幻觉等)所掩盖,并对一国金融体系同时带来内外的风险冲击。

      □杨涛

      

      近日,泰国的“外资管制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中反映了本币过度升值带来的压力是亚洲国家所不愿接受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币价格波动经常会使一国货币当局陷入政策困境。事实上,对于本币应否升值,以及升值的程度,一国内外各利益群体的判断也不尽相同。

      首先是根据传统理论,本币升值导致本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上价格上升的影响开始显现,竞争力减弱,出口被抑制;同时如果国际商品价格不变,由于等量外币收入兑换的本币值减少,将挫伤国内出口商的出口积极性。而本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正好相反,进口商品成本减少,利润增加,则更多的外商愿意把产品卖到国内来。进一步就本币升值与贸易平衡的关系来看,本币升值在短期内会降低贸易顺差,但从长期来说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则可能逐渐弱化。当然,对于中国这样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结构,本币升值背景下反而可能出现贸易顺差不降反升。

      其次,本币升值与国内资产价格之间具有某种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在非完全管制情况下,一国本币升值会引起更多外部资本流入,股市、房地产往往会成为国际投机资本青睐的对象,通常会带动普遍的资产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本币过度升值会削弱一国出口对增长的贡献,政府通常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内需,长期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低利率环境,可能会引起资产价格泡沫。日本就曾经一度陷入低利率的“流动性陷阱”,为长期衰退埋下伏笔。

      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来说,关注本币价格波动的政策着眼点也不相同。美国之类市场基础完善的大国,可能把币值与贸易平衡更多联系起来。泰国之类的小型经济体,则更关注币值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中国面临复杂的非均衡经济结构,则需考虑更多方面的联动关系。

      无论如何,任何货币进入升值周期,都是与特定实体经济和金融结构相关的,可能是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也可能是回归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应有价值。然而,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在当前混乱的国际金融体系中,货币的正常“理性升值”有可能被“非理性升值”所掩盖,并对一国金融体系同时带来内外的风险冲击。这样的非理性因素,可能包括无序的市场非理性预期、货币幻觉等。

      一则,在本币升值过程中,“非理性预期”有可能会起到主要作用。应该说,对于追逐收益的投机资本来说,其预期的理性程度是有限的。回到泰国的例子,今年以来泰铢的高速升值,客观上反映了市场信心与升值预期的强烈。当然,泰铢升值背后有经济持续增长、前期对美元升值幅度有空间等因素支持。但是否这些因素就足以使泰铢成为今年亚洲最强势货币呢?即使泰国出现政局波动也没有改变泰铢的升值预期,而仅在外资管制政策宣布前,市场还普遍预期由于经济指标看好、泰国政府对升值的担心开始降低。在对泰铢的追捧中,交织着投机者的理性与非理性预期,最终使泰铢升值超出了应有的路径,也越过了货币当局的心理底线。在货币过度升值中必然有某种非理性预期,既体现了全球高流动性时代,资本的风险偏好在上升,也反映了国际短期资本的“羊群效应”和投资路径依赖性。处于脆弱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新兴经济体由此面临了更多潜在金融风险,对此在将来的亚洲双边和多边金融合作中,应该考虑建立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则,本币升值引发的“货币幻觉”也需要关注。“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消除本币升值的“货币幻觉”,首先是强调要关注本币升值对个人福利带来的实际影响,而非表面的货币价值增加。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因为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失业与过剩劳动,所以采取名义汇率升值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贸易顺差,反而会使劳动者的利益普遍受损,因此有损国民福利。其次,进一步扩展“货币幻觉”的含义,我们要强调名义汇率与有效汇率的区别。例如,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但对“一揽子货币”来说,美元对欧元、日元的大幅贬值,使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是轻微贬值。而就另一个口径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测算显示,去除通货膨胀因素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2006年7月,比去年同期贬值1.6%。如此种种在本币升值中的“货币幻觉”,伴随某种“非理性升值”,可能会使政策效果被扭曲,并降低本币升值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福利所带来的利好程度,因此需要加以清醒认识。

      总之,在认清本币升值过程福祸相依的因素,并去除“非理性升值”之后,才可能使本币价值回到正常轨道上。在中国,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其间要防范升值的各种可能风险与危机,就需要不断深化理论探讨和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