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广告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专版
  • 16:人物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信息披露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海外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公司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6 年 12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谁阻碍了药品降价
    水污染将成为城市终结者?
    “还没有性生活的鸡” 是道什么菜
    突击调整干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股市“复位”是优化金融结构时间之窗
    通货膨胀有悄然加速征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货膨胀有悄然加速征兆
    2006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由于受部门利益的影响,现在多数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每一次改革,都变成了一轮新的提价。2007年中国的CPI指数将有一个逐步加速乃至跳跃增长的阶段,甚至通货膨胀极可能借助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悄然到来。

      □邓聿文

      

      前些天给老家打电话,我那80多岁的老母向我抱怨,现在什么都涨价了,肉涨到8块多钱一斤,吃不起了。老母朴素的感受跟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是一致的。就全国来看,11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1.9%,增幅跃至年内最高,也是自去年3月以来再度逼近2%,增幅较10月份的1.4%明显反弹。1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3.7%,其中粮食价格涨幅达4.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7.6%。同时,央行公布的商品价格指数(CGPI)也出现强劲反弹,11月份CGPI同比涨幅达到4.1%,增幅也创下年内新高。

      中国几大城市高达一至二成的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决非偶然,是近年来不断高涨的房价和公用事业价格催生的结果。房价早已悖离了人们的收入水平,从历史经验来看,地产泡沫将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因为房地产是一个关联度非常高的行业,地产泡沫肯定会引发投资热。事实上,这两年的投资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房地产带动的。但年初在预测中国经济形势的时候,大多数经济学家担心的却是中国经济会陷入通货紧缩当中,当时最乐观的预计也就是GDP年增长9%,原因就是多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在到了年底,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有所降低,但仍然高达24%,其中房地产投资增幅明显;全年GDP增速更是达到9.5%,为近10年的最高,物价涨幅也不是年初预计的1%稍多一点,而是超过了1.5%,并且愈到年底,涨幅愈高。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掌握了公用行业产品的定价权,这些行业和产品的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也就是说,它们还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鉴于公用产品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政府定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要的,但是也有可能使国有垄断企业借机通过提价向全民勒索。这在以往油、气、电的多次涨价中已露端倪。由于受部门利益的影响,现在多数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是对于提价,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每一次只要讲改革,就以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为由,向政府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政府对企业的成本又不很了解,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每次价格改革,都变成了一轮新的提价。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缺乏,也就使得中国商品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至今仍不完善。这从物价链上就有明显的表现。如前所述,2006年生产原材料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价格大增长,尤其以有色金属和能源为巨。而至年底,CPI指数涨幅还不到2%,虽然创下今年的新高。其原因便是中间环节被阻隔以致下游产品价格尚未受到原材料价格的波及。主要表现在水、电、气等的价格仍被实行着垄断定价,无法随之提升。然而这种阻隔直接影响着国有垄断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效益,长此下去企业必将以损害国家利益为由,要求提价。事实上,垄断价格正在逐渐放开,如成品油价的上调,说是受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但在油价下跌之后也未见其下调。如今,粮油价格的上涨,肯定会影响水、电、气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产品接二连三地上涨。一旦影响国计民生的中间产品的垄断价格被上调,其向下游再传导的速度将要快得多。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在2007年年中发生,因为自2005年以来,已有多个城市表示要提高这类产品的价格。换言之,2007年中国的CPI指数将有一个逐步加速乃至跳跃增长的阶段,甚至通货膨胀极可能借助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悄然到来。

      总之,此番柴米油盐、水电油气的轮番涨价,能否最终带来通货膨胀以及通胀的程度如何,还有待观察,但从上面的分析以及今年中国房地产和股市的走势来看,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了。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生活必需品的涨幅进一步加剧,人们的购买力就会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也就将进一步缩小,中国的产能也将进一步过剩,最后,必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很多人因此失业。届时,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将要付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准。所以,央行重提稳定物价,为预防通胀的发生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