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报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6 年 12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商学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商学院
    “逆周期运作”成就江淮汽车
    情商:领导者的炼金术
    遭遇本土强敌 跨国高科技公司如何另辟蹊径
    学习型组织造就周期大师
    ■商学院链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逆周期运作”成就江淮汽车
    2006年12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吴琼

      

      在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中,江淮汽车是一个特例,特就特在其是唯一不生产轿车,却跻身全国汽车销量前10名的企业。而成就江淮业内地位的,正是其历史上三次成功的逆周期运作。

      江淮对“逆周期运作”的诠释为:当大家都赶一个潮流,都认为其必然增长且一哄而上时,正是进入成本最高之时,此时切入损失惨重;当大家都不看好一个市场,正为其成本较低之时,实为企业介入的良机。这种逆周期运作的要点是“把握发展节奏和发展成本之间的平衡”。

      第一次成功的逆周期运作始于90年代初。

      1991年,江淮汽车还是一个零资产、负利润的濒临破产企业。年轻的左延安(江淮汽车现任董事长)接手时,曾经四处寻找机会;但潜在的合作对象一到现场,看到江淮汽车当时的“烂摊子”,都拒绝合作。

      公司不得不另辟路径,并将目光转向了客车专用底盘。公司这一决策源于一个发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南方最先改革开放,大量的内地劳动力开始流动,从而加大了对交通运输能力的需求,中型客车成为抢手货。但由于众多企业竞相生产中型客车,在1989年至1990年间,客车业实际陷入低利润时代。尽管如此,很少有人发现底盘的商机:当时缺少专业化的客车底盘、主要用货车底盘来改装客车。

      考虑到此时江淮汽车并不具备直接抢进中型客车的技术能力和资金实力,左延安决定集中企业全部资源,开发自主品牌客车专用底盘。一年后,江淮汽车研发出7米长的客车专用底盘,当年(1991年)江淮汽车销售客车底盘1000多台;1992年至1993年,江淮汽车的客车底盘销量均超过1万台;1995年前后,江淮生产的7米客车底盘抢占了国内同类产品80%的市场份额。

      事后,左延安回忆:当时多数企业都开始上发动机项目,但均未成功;江淮汽车拉下发动机项目,集中力量做专用客车底盘,反而扭亏为盈。这要归功于逆周期运作。

      第二次逆周期运作始于轻卡。

      1994年前后,在江淮汽车生产的客车底盘稳步占领市场之后,江淮又看中了轻卡市场。这时的轻卡市场也处于激烈竞争的低利润时代。因此,业界人士都为江淮汽车这一想法捏了一把汗;江淮汽车内部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但支持上轻卡项目的想法占了上风。

      1995年,江淮汽车推出自主研发的HFC1061系列JAC轻卡。这一次“冒险”事后证明又获成功———至2005年,江淮汽车居轻卡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至2006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的轻卡销量为81993台,占其汽车(包括客车底盘)总销量的64%。

      第三次逆周期运作则在5年之后,即2001年。

      2001年前后,在轻卡上再次尝到逆周期运作甜头的江淮汽车,寻找到另一次商业机会。当时商用车市场正处于两雄相争的激烈阶段(即上海通用别克和华晨金杯)。江淮汽车再次出手。其理由除了逆周期运作外,还有这一市场正吻合江淮汽车产品链的延伸———从轻卡到商务车,江淮汽车的技术能力、销售能力均能实现平移或上移。

      2002年,江淮汽车进行二次创新后,推出了瑞风多功能商务用车并投入市场。此后,瑞风创下产销量连续三年行业第一的业绩,这也令竞争对手大吃一惊。时至今日,瑞风汽车也是利润率最高的一个产品。

      ■资料链接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30日,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中、轻型客车专用底盘、轻型载货汽车、瑞风商务车以及汽车变速箱等产品。2005年,公司产销各类汽车超过1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利润增长率达20.19%。公司主导产品在各细分市场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客车专用底盘销量连续12年保持全国第一;JAC轻卡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第二,并连续多年实现出口量居全国第一;瑞风商务车在国内商务车市场销售占有率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