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时事·国内
    人事部:“十一五”再引20万海归
    唐家璇与伊朗特使举行会谈
    2006年,逾180亿元外资投入上海楼市
    上海写字楼空 置率达10年最低
    机电产品出口减速进口增速
    工商总局:继续支持非公经济
    司法部启用统一司法行政徽章
    12个省份完成县乡人大代表选举
    中科院:2007年物价将保持低位良性循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06年,逾180亿元外资投入上海楼市
    2007年01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2006年,外资蜂拥上海楼市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和裕

      

      摩根斯坦利、高盛、花旗、凯雷、印尼三林……海外机构投资者在政策“限外”的背景下,依然在上海“我行我素”。昨天,戴德梁行发布最新的200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海外机构投资者去年在上海投资房地产的总成交价值超过180亿元人民币,总成交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均达到2005年的3倍水平。

      戴德梁行作的统计显示,除了“限外”政策影响有所放大的7、8两月,从2月到12月,海外机构投资者去年在上海的投资动作几乎没有停止过,且“通吃”住宅、写字楼和商铺。

      “根据我们的估算,海外机构投资者2005年在上海投资房地产的总成交价值约65亿元人民币,总成交面积约32万平方米,而2006年这两个数字均已破百,可见境外资本去年在上海楼市的活跃程度,他们依然是上海房地产投资市场的主角。”戴德梁行投资部董事叶建成向记者表示。

      而从沪上这些海外机构投资者的来源国家看,2005年来自美国的投资基金占到了七成左右,但2006年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投资基金异军突起,与美国的财团各据半壁江山。

      同时,叶建成认为,2007年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楼市仍将加重投资。“外资目前对国内房地产投资的态度依然是积极进取的,今年的总投资规模还有望超过去年。”叶建成预期,“投资类型仍会集中在写字楼、服务式公寓、优质商场、物流仓库等成熟物业,投资区域仍将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但更多外资可能会采用与本地发展商合作的方式进入二线城市。”

      另外,有分析师表示,调控新政将会起到淘汰规模较小的企业和短期投资者的作用,但对外国投资企业在中国进行较为长期的房地产投资还是鼓励的,因此已经在中国注册并积累了大量现金储备的外资企业受到新政的影响很小,这些企业甚至还可能会因为短期投资者的逐渐退出而获利。并且,随着对外资设立房地产企业审批的日益严格,今后与国内开发商设立合资企业或股权投资的情况可能会愈演愈烈。

      2006年上海房地产投资市场主要成交纪录

    成交日期    项目名称            位置    类型    成交面积            成交价格            买家

                                                    平方米             人民币                

    2006.2     盛捷服务式公寓     卢湾    住宅    39,000             960,000,000         印尼三林

    2006.3     城隍庙广场         黄浦    商铺    36,000             800,000,000         Cargill

    2006.3     虹桥公寓            长宁    住宅    47,000             648,000,000         高盛

    2006.4     陆家嘴中央公寓     浦东    住宅    49,000             702,000,000         摩根斯坦利

    2006.4     翠湖天地御苑18幢    卢湾    住宅    15,000             681,000,000         基汇

    2006.5     华山夏都            长宁    住宅    27,000             757,000,000         摩根斯坦利

    2006.6     大宁国际广场        闸北    办公    38,000             528,000,000         花旗集团

    2006.7     东海广场            静安    办公    80,000             1,951,000,000     摩根斯坦利

    2006.7     合生国际大厦        浦东    办公    85,000             2,400,000,000     Mirae Capital

    2006.10     海洋大厦            黄浦    办公    58,000             1,327,000,000     腾飞

    2006.12     中房森林别墅        闵行    住宅    36,000             864,000,000         凯雷

    2006.12     漕河景苑            徐汇    住宅    16,000             225,000,000         花旗集团

      来源:戴德梁行 投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