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观点·评论
  • 5:证券
  • 6:时事·国内
  • 7:专版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13:上证研究院
  • 14:上证研究院
  • 15:研究报告
  • 16:专栏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产权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钱沿周刊
  • C10:钱沿周刊·热点
  • C11:钱沿周刊·专家
  • C12:钱沿周刊·广角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2007 年 1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财富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财富人生
    小费·红包·特权
    历史:在垄断的阴影下兴衰
    约瑟夫的“方圆” 财富观
    什么样的富翁 人们希望他活得长久?
    欲望只是一点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小费·红包·特权
    2007年01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美潜规则对比 

      □郭宇宽

      

      在外国旅行,特别是美国,最不习惯的就是处处要付小费。说是小费,数目对于我这样的中国土鳖来说可不算小,住在旅馆里每天早上要在枕头上放一两个美元,给打扫房间的大姐;吃饭要把餐费的百分之十到二十给服务员;甚至连坐出租车也要额外给小费,其实很多出租车司机自己就是老板。我特别不能理解干嘛不直接把价格提高,算小费除了麻烦,而且让人有额外付出的感觉。特别像我这样平时俭省惯了的人,在中国自己嗓子冒烟了都舍不得买瓶矿泉水,到了美国一伸手就得给人付出几美元,还叫“小费”,简直让我心头淌血。

      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经常有人介绍在美国把顾客当作上帝,那时我们受够了国营商店,饭店、菜场……服务员的气,羡慕得很,这绝对是对“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缺乏清醒认识造成的。别看美国的服务员会给你一个很大的微笑,那可不是免费的。我一个朋友是经常去美国的,有一次从机场出来,叫了一个红帽子帮着拉行李,结果身上恰好零钱不多,给了一个比较抠门儿的小费。结果,搬运工马上没了好脸色,从车上往下搬行李时,赌气重重地扔,把行李都摔坏了。我有一次也很尴尬,那时我第一次到华盛顿,晚上到一家中餐馆,要了一份炒面,9美元多,相当难吃。我结账的时候付了10美元,外加几个四分之一美元的钢蹦儿。没想到华裔老板娘居然追了出来,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这里吃饭最少要付15%的小费。我已经没有钢崩儿了,只好又付了一美元然后落荒而逃。后来跟几个美国朋友说起来,他们都大笑说大概是老板娘看我像是刚从大陆来的,欺负我。这事儿让我堵心了很久。当然前面说的是极个别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国的服务员还是比较礼貌的。

      如果用吴思先生的分析方法,小费大概得算是美国社会最重要的“潜规则”:对于酒店的门童、餐馆的服务员,老板会有意支付比较低的工资,小费成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我曾经非常困惑,主要依靠被服务对象事后的自觉,太脆弱了,假如有三分之一的人不遵守,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拿吃饭来说,假如你坚持不付小费,别人也拿你没办法,大不了下次换个馆子,以免服务员在你匹萨饼里吐口水。

      请教了很多人这种规则何以能维系下去,几个美国人都说觉得付小费是很自然的事情,压根儿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要的人理直气壮,给的人理所应当。不过我听说小费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伦敦。那时,当地酒店的餐桌上一般都摆着写有“To Insure Promptness”(保证及时服务)的碗。顾客坐下后,只要将少量的零钱放入碗中,就会得到优先服务,服务的殷勤程度也和小费多少成正比。这一典型的贿赂行为被渐渐发扬光大,而且规范化、制度化,从事先付款,到诚信为本的事后付款。甚至如果你不付得体的小费,会受到道义的谴责。有一次希拉里没给服务员付小费就被媒体批评:那些服务员收入不高,你不付小费他们怎么养家糊口呀?

      各种服务环节要用钞票来做润滑剂,这种习惯其实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我们从来不用讨好普通劳动者,我们需要贿赂的是更加强势的人物。作为中国人都知道找政府部门办事,要给具体负责的人好处,否则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找医生做手术要给医生塞红包,否则没准把手术刀留在你肚子里;孩子上学要给老师付钱,放学以后就会给你的孩子吃小灶;有些记者也不是省油灯,参加新闻发布会得拿一笔车马费,否则不发稿。这些收入完全符合小费的定义,而且大家也觉得这种收入很合理,拿得脸都不红。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收受贿赂?他们会跟你解释中国政府官员、医生、教师、记者也是人,工资都太低,跟外国没法比,不找点外快怎么养家糊口呀?

      对比起来你会发现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在小费问题上构成两个极端的鲜明对比,在美国理直气壮拿小费的人到了中国恰恰都不能拿小费,中国很多餐厅乃至按摩店都贴着告示,禁止服务员收取客人小费;而在中国可以拿小费的人,在美国恰恰是不允许拿小费的,美国的医生或者记者如果收了红包被别人知道,这辈子就别打算再干这行了。

      如果要说贫富差距的话中国要比美国大得多,美国一个政府雇员一年拿五万美元,一个服务员这样的劳动人民也能拿三万美元,出租车司机甚至赚得更多;而中国一个政府雇员拿五万人民币,一个服务员只能拿大约一万人民币。相比之下为什么美国的政府官员、医生、教师、记者和中国的服务员都没人关心体贴?我见到爱荷华市的市长,他被规定不能接受超过2.99美元价值的礼物和款待。换句话说,别人请他喝杯咖啡都不行,难道这些人都不需要养家糊口么?

      中国人似乎很难理解英语里的一个词“de-cent”,可以翻译成“体面”。英语里把教师、医生一类的职业称作“decent job”———体面的职业,并不见得收入有多高,而在于这不仅仅是赚钱,而且是强调职业道德和荣誉感的工作,是不能用数米记薪的态度来工作的,有点像论语里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餐馆服务员拿了小费分外殷勤是礼所应当,一个“公仆”不拿好处不卖力则不仅损害社会公正而且有辱斯文。

      但在中国一切都反过来了,体面常常被理解为穿着名牌西装、喝红酒、打高尔夫球的生活方式,连“高尚”都被用来形容豪华住宅了,越收红包越体面自然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