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观点·评论
  • 5:证券
  • 6:时事·国内
  • 7:专版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13:上证研究院
  • 14:上证研究院
  • 15:研究报告
  • 16:专栏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产权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钱沿周刊
  • C10:钱沿周刊·热点
  • C11:钱沿周刊·专家
  • C12:钱沿周刊·广角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2007 年 1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时事·国内
    全国地级党委减少280多名副书记
    1/3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无法保障
    最高法院研究建立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吴官正: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环保总局:水污染防治仍是重中之重
    中科院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外商投资质量亟待提升
    外汇政策新信号:结售汇“强制”改“意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汇政策新信号:结售汇“强制”改“意愿”
    2007年01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已大幅提高到5万美元 资料图
      □据新华社电

      

      国家外汇管理局5日明确,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由以前的2万美元大幅提高到5万美元。近年来,从提高公民出境合法兑换外汇限额和携带人民币限额,到开放居民个人依法向境外转移资产,再到提高企业外汇留成比例,我们看到,“藏汇于民”政策趋向正在逐步走向现实。

      熟悉外汇管理的分析人士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汇新政策拓宽了居民用汇空间,但要实现“藏汇于民”政策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信号:变“强制”为“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但是外汇资产的结构却严重失衡。目前,我国外汇资产的主要持有者是国家,企业及居民的持有并不突出。而“藏汇于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1994年开始的强制结售汇制,它是与1994年至2005年汇率改革间的汇率机制相适应的。

      资深财经人士认为,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这不仅为国家如何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提供了一个注脚,而且改革我国强制结售汇制的政策指向信息非常明显。

      在这次个人外汇制度调整中,我们看到,年度总额管理从个人购汇扩展到个人结汇,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开立外汇结算账户,不再区分现钞和现汇账户,同时废止原来关于个人外汇的10多个管理规定……所有这些条款,都是在减少外汇管制项目,推进结售汇便利化,以此鼓励居民多持有外汇而不是盲目结汇。

      效果:短期坎坷长期利好

      分析人士认为,“藏汇于民”首先是要“民”把汇看“富”。十年前,外汇在中国百姓心目中是硬通货,是“富”,今天的外汇在百姓心目中并不一定有人民币值钱,“民”在近期未必愿意藏汇。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除出国旅游、教育等消费层面的因素外,人们选择持有外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而汇改至今,对于一个持有美元的国内投资者来说,在利差上获得的回报,已经不足以弥补其在人民币升值上的损失。央行上海总部此前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一些上海企业时下纷纷采用“负债外币化,资产本币化”来规避汇率风险,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汇率波动预期下,人们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

      乐观人士认为,“藏汇于民”短期实施虽坎坷,但人民币只会升值不会贬值的共识可能只在当下时兴,以后则尚未可知,“藏汇于民”仍是一个长期的利好。

      建议:让民间外汇更多增值

      根据2006年初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政策构想的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解释,“藏汇于民”这一政策的实质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化解和消化央行手上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够合理的外汇储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推出更多的外汇交易品种和工具,以保证持有外汇的居民或企业有增值之途径。从这个意义上看,“藏汇于民”,就必须增加外币资产的吸引力。

      由于受政策所限,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日均波幅设有一定范围,市场人士认为,如此狭窄的政策带,也让银行难以设计出既能为客户灵活避险,同时为自身丰厚牟利的衍生金融品。

      值得一提的是,把外汇从央行投资变成企业、个人投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风险转移的过程。接受这些外汇的“民”有多少海外投资的经验?有没有风险监管的机制?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而国内的外汇避险工具少之又少,这除需要央行在政策上大力推动外,还需要一些相关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完善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