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昨天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1月将举行的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路面设备招标,涉及政府采购约3000万元。令人意外的是,根据该项目招标公告,此次政府采购的绝大多数路面设备必须是“洋品牌”。
在招标中惟“洋品牌”是瞻的情况屡屡发生,已成为我国政府采购中的一大特色。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一位处长给出的理由是,国产自主品牌虽然价格低廉,但质量不过关,远不如国外品牌设备质量相对稳定可靠。但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秘书长刘文华驳斥了这一说法,中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等路面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已经有20多年历史,相当数量的产品具备了国际一流水平,有的产品达到了欧洲最严格的生产或排放标准。
中国消费者历来有崇尚“洋品牌”的盲从意识,一些“洋品牌”利用中国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放松质量要求,忽悠中国消费者。浙江省工商局最新的进口鞋类质量检测结果显示:“近八成国际知名品牌进口鞋质量不合格。”在不合格产品清单上,康拉汗、佐治、马丁鸟、其乐等西班牙、意大利国际知名品牌赫然在列。许多人对我国消费者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表示担忧,这与一些政府部门在招标中的错误引导有着密切联系。民以官为范,如果政府带头排斥国货,它又如何让消费者相信,国产品牌比“洋品牌”更值得信赖?
政府采购偏爱“洋品牌”,是国人盲信“洋品牌”的根源之一。这种做法在国外是难以想象的。比如,1933年,美国制定的《购买美国产品法》明确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除非有关机构或部门的负责人断定,本国所供应的货物或服务的价格“不合理”(美国中小企业产品的报价只要不超过外国供应商报价的12%即为合理),或者购买它们将不符合美国的公共利益,就必须购买本国的货物和服务。政府采购支持国货,促进了美国企业的发展。
应该认识到,由于在资金、管理、规模等方面不如“洋品牌”,民族企业本来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更需要政府的扶持。民族企业的崛起,不仅是中国企业发展最持久的动力,其在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也可能大大减轻政府在解决这些棘手问题上的压力,并且可以尽快引导国人尽快树立起对优秀民族品牌的信心。如果在国内品牌与“洋品牌”质量相差无几,甚至优于“洋品牌”的情况下依然排斥国货,就难逃“吃里扒外”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