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7 年 1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指数失真导致市场虚涨后果堪忧
    “满仓踏空” 与聪明多头
    扩大内需关键要提高居民工资收入
    百姓承受能力是否已被高估
    囤积居奇钻了有法不依的空子
    医疗欺诈源于监管不作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医疗欺诈源于监管不作为
    2007年01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刘道伟 制图
      □王杰

      

      据新华社报道,31岁的未婚女士王洪艳到上海协和医院(民营)去做检查,结果被医生诊断为“不孕症”,入院不到24小时花去医药费近4万元。一周后,王洪艳拿到另一家医院做的妇科检查报告时,发现自己没有大病。其妹妹王洪波在上海协和医院经历了同样的遭遇,姐妹俩一共花去了近8万元。妹妹在上海多家妇科权威医院重新检查,其结果均为“无妇科疾病”。

      从报道来看,上海协和医院可能涉嫌医疗欺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医疗欺诈极为恶劣,因为它给患者带来了双重痛苦,一种是经济上的,一种是身体上的。医疗欺诈行为近年来不断出现,已成为继大红包、回扣、大药方、高价药之后的另一严重损害患者利益的形式。如果说医疗费用高涨与财政投入不足有关,有关部门尚有推卸责任理由的话,那么,医疗欺诈行为则充分暴露出有关部门在监管方面的不作为。

      违法违规者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当卫生监管部门认真负责,违法违规行为极易被查处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所承担的成本就高,而收益相对减小,医疗机构违法违规的冲动就会变弱,它们会迫于压力自觉遵守相应法规、尊重患者。反之,医疗机构则可能穿越法律法规的限制,通过各种方式从患者身上牟取暴利。

      纵观最近几年,医疗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大红包等现象屡禁不止,卫生监管部门始终未能拿出解决方案,而是不断玩弄一些新概念。比如,去年卫生主管部门曾提出建立平价医院,但鉴于可操作性太差,很快便不再提及此事。公众需要的是卫生部门做实事,以积极的作为和具体的实际行动,将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一一化解,但是,监管部门缺少的恰恰是这一点。

      不仅如此,监管部门还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拉低底线。去年8月9日,北京市卫生局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竟然称,收送“红包”与商业贿赂是不同性质的问题。

      面对医疗领域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卫生监管部门有必要认真反省自身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以实际行动解决医疗领域困扰民众已久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