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7 年 1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焦点
    中金报告:中国人寿应享有更高估值溢价
    国寿八大看点
    ■专家视点 好风凭借力
    中国人寿合理估值如何测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视点 好风凭借力
    2007年01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巴曙松 徐汇 资料图
      

      □巴曙松

      

      中国人寿的回归A股之旅,称其万众瞩目并不为过。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海外市场上寿险公司所曾经创造的“戴维斯神话”,也不仅仅是日益活跃的中国资本市场对优质上市公司的呼唤;更深切地说,中国人寿所选择的回归时机,可以用一句诗来描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国寿凭借的是什么样的“力”?

      中国金融开放之力

      2006年12月,中国金融业刚刚结束了5年的过渡期,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在5年前,不少机构讨论的中国金融的主题是在问题重重的中国金融体系中,究竟是何时、会在哪个环节发生金融危机,似乎发生金融危机是必定的。五年之后,在中国金融体系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下,金融业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分享人民币升值收益竞相追捧的投资对象。这个五年,可以说是中国金融改革“急行军”的五年,其间当然有遗憾,有不足,但是,正是中国推动的全面深刻的金融改革,改变了中国金融业的整个面貌,也改变了整个市场对中国金融业乃至中国经济的预期。中国人寿回归引人关注,和当时海外招股时的艰难无疑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对照。开放推动下的金融改革改变了中国金融业,改变了中国的保险业,也提升了中国保险业在金融市场的估值。

      保险业上升之力

      国际经验一再显示,从世界范围看,一国从金融管制走向金融深化的过程、从农业社会迈入发达工业社会的进程、金融市场代替家庭成为主要的融资和养老渠道的过程,无不伴随着保险业的飞速成长。保险业是一个与人均GDP、储蓄率、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在亚洲的蓬勃发展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亚洲保险业,尤其是寿险较高的渗透率有着较高家庭储蓄率以及滞后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的先天土壤,这也预示着中国的保险市场在这个巨大的引擎作用下正在快速启动。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占金融资产比例不足4%,远低于15%的国际平均水平。2005年中国人口总量和GDP为12.98亿人和2.23万亿美元,分别占到了全球的20%和5%。而与此极其不相称的是,同年我国保费收入仅占世界的1.76%,排在第11位,保险深度为2.7%,排在世界第50名,保险密度为46美金,位居第40位。除日本外的亚洲其他国家的人均GDP同中国相差不多,但其保险深度和密度却达我国的两倍左右。如果照此测算,2005年中国寿险和非寿险的全球份额应分别为5.16%和5.47%,对应的保费规模为1019 亿美元和795 亿美元,分别是当年实际保费规模的2.57倍和3.88倍;另一方面,2000年-2004年中国的寿险和非寿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则分别达到了31%和23%。这表明尽管我国的保险业起点较低、保险消费不足,低起点的现状却恰恰决定了中国是全球最具有可持续增长潜力的保险市场之一,保险业在走向金融深化和打破代际养老的过程中蕴藏着爆发增长的机会。

      从公司估值的角度看,在保险行业发展起步阶段的寿险业,保单期限一般较长,利润出现向后且稳定增长趋势;经营的是风险,但风险相对可控;在当前中国流动性相对过剩的背景下,在低利率时期拓展业务,收益空间有望扩大。另外,从保险行业的三阶段理论看,第一阶段保险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市场拓展,随后则让位于精算与投资,快速起步阶段的寿险业务可以分享市场成长的收益,也可以在不断提高的精算能力与投资能力中得到好处。

      中国金融资产多元化趋势之力

      中国的金融结构过分依赖于银行体系,居民的金融资产过分集中在银行,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结构问题之一。在多种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金融资产的多元化趋势正在快速启动,2006年中国基金市场的快速成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收入性因素分析,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结构正在将保险业置于加速的起点处。根据美国的经验,人均GDP 在2000 美元至5000美元之间,服务类消费支出占家庭部门消费支出比例由31%迅速上升到42%,这同时也是家庭金融资产走向多元化的时期。

      我国各省市保险收入分布的显著S形曲线同样表明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是保险密度加速提升的时期。2005 年中国人均GDP 已达到1715美元,“十一五”中期即将突破2000美元,届时将有15 个省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并且这些省份人口规模将达到6至7亿人,保险的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同时,城市化加速拉动的消费升级无疑会进一步拓展保险业的空间。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推动之力

      从人口角度看,未来十年是我国人口红利持续派发的时期,保险业也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2006年至2015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将不断创新低,对保险产品的潜在需求将达到空前的高度。同时,未富先老的人口特征使得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加大对商业保险的倚重,可以预见,我国的寿险渗透率将会逐年提高。

      中国人寿作为中国保险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占有市场份额近一半,其个人业务、团体业务、短期险业务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由于寿险产品的客户忠诚度较高以及寿险行业自然垄断的特征,后来者的大量涌入都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才能对其市场优势地位形成冲击,并且中国人寿近三年的总资产增长速度略快于行业资产增长速度,其总资产在行业中占比是逐渐提高的。加之其完善的分销网络、多元化投资分享各行业收益以及综合经营的战略,中国人寿仍将是中国寿险市场快速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同样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人寿回归A股,同样也要面对千千万万日益成熟的投资者的关注,要得到投资者的持续认可,就必须要用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骄人的业绩来回报投资者的信任与关注。因此,我们希望中国人寿在享受这份光荣的同时,也更要从中感受到一份责任,一份压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