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蹊径避尴尬
短融券发行规模首现弹性模式
2007年01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秦媛娜
面对发行主体资质不一带来的短期融资券市场日益分化,发行主体和中介机构设计出了弹性规模的新发行方案,试图避免发行过程中认购情况不佳的尴尬。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下称鲁北集团)发布的2007年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月12日,该公司将通过利率招标方式发行一期365天期限的短期融资券。特别的是,在本期短融券的发行设计中,发行规模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3亿元至5亿元的一个区间。
本期短融券发行还设有“有条件余额包销”条款。作为本期短融券的主承销商,恒丰银行的最高余额包销金额为1.5亿元,在发行期届满时,有效承销金额(含分销金额、代销金额、余额包销金额)仍低于3亿元时,本期短期融资券终止发行;实际承销金额可以介于3亿元至5亿元之间,以最终交款数额为准。
恒丰银行表示,本期债券的发行设计方案是在去年年底完成的。因为,当时一级市场出现了个别企业短融券发行情况不佳、规模缩减的情形,为了避免类似情形出现,承销商做出了发行量弹性的设计。
对于这一首次出现的发行设计方案,中信证券分析师严高剑认为,发行中介有效规避了自己的风险,但是对于发行主体来说,并未获得明显好处,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没有获得更多的保护或者溢价补偿。
恒丰银行相关人士也表示,发行规模的独特设计将会减轻主承销商的责任,并在一旦认购情况不佳、发行额度需要缩减时减少更改程序。
但是这样的设计在增加发行规模弹性的同时,似乎也显示出了发行人的不自信。即使以最高5亿元的发行规模计,本期短融券也不能算大“手笔”,但是新方案恰好体现了发行人有意避免认购额小于5亿元上限时不得不缩减规模而产生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