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中小路 于兵兵
“新长征集团是上海镇属企业发展的排头兵。”上海一家已经完成改制的大型集体企业相关人士这样赞扬。
“低价”之惑
那是一段辉煌的岁月。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普陀区长征镇镇属企业新长征集团在过去几年获得长足发展———旗下曹安、梅川、铜川等农产品市场取得成功;着力打造的上百万平方米真北路商务区,与新黄浦、麦德龙、农工商和红星美凯龙等公司的合作也得到了大力推进;此外,新长征还开辟出了上海市都市工业示范基地———长征工业园区、新曹杨电子商务板块高科技园区、上海市区范围内最大的非公经济集聚地———星云经济园区等项目。
有公开资料显示,2004、2005两年,以新长征为母公司的新长征整个集团合共实现利润分别达7.64亿元和8.35亿元,截至2006年3月底,总资产151亿元,本部净资产81.4亿元,少数股东权益12.6亿元。新长征集团已经发展为普陀区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并跻身上海企业集团前三十强之列。不过上述数据记者未能获得官方证实。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提供的新长征股权挂牌出让信息显示,由上海万隆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沪万隆评报字(2005)第8038号文对该公司资产进行评估的结果:截至2005年5月31日,新长征总资产8.5570亿元,净资产1.7149亿元。
“(净资产80多亿)这个说法不对。”对于以上两组数字的巨大落差,现任新长征董事长王妙兴表示,新长征现在只有少量物业,而且已是“亏损企业”。此外,他还强调,“公司改制前利润全部归政府和集体,而不是企业。”
在历年的公开报道中,新长征反映出了四处扩张、蓬勃发展的态势,列入其年检报告的长期权投资企业数目一度达到两位数。有熟悉新长征的集体企业人士表示,新长征参与投资的多项物业和商业项目,应该能取得丰厚收益。但王妙兴称新长征只参股了少量公司,“都很小”。
从新长征的年检报告来看,新长征的经营情况每况愈下———从2000年至2004年,工商年检中的公司税后利润分别为5700万元、650万元、750万元、113万元和188万元,到2005年,审计报告称公司亏损额近6000万元,而且其中最主要的亏损来自股权投资。
知情人士推测,和其他同类集体企业改制类似,新长征1.7亿元的价格“是一个接近MBO的价格”,有关方面定下这个转让价格,是希望“集体企业多年发展的参与人,即原村镇农民群体以及相关经营层能够在企业改制中有实力接盘股份。”但这一说法记者并未从有关部门处得到证实。而从新长征股份受让各方来看,除了王妙兴持有的5%股份,其他95%的股份目前均为“外人”持有。(详见下文《新长征股权跌宕变局》)
“原本是为了惠及集体企业本身所涉及的村镇农民群体,如果受让方改变而低价依然,是否意味着存在不公平获益?”相关集体企业人士提出如此疑问。
操作之疑
新长征在转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同样让人有些费解。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相关人士向记者明确表示,新长征集团资产转让前的审计与评估单位均来自上海万隆企业下属的审计和评估单位,属于违规行为。根据《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规定,改制时不得聘请同一中介机构开展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据有关律师介绍,没有特殊情况,新长征这类的企业改制一般也应参照执行。
王妙兴对此表示,这是根据上海普陀区政府有关部门安排执行,与企业无关。而接近上海普陀区政府相关人士给出解释是,“集体资产改制的监管相对宽松。”记者向普陀区国资委提出了解新长征集团改制情况,截至目前并没有得到所提问题的回答。
此外,新长征2005年公开挂牌出让时明确规定的“受让方在受让股权后5年内不得转让”之说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被打破。据熟悉企业改制的律师介绍,这样的条款设置一般是出于维持改制企业稳定的目的。但是,上海征辉投资有限公司通过非公开股权转让的形式,受让了伟龙企业、稳中机械和广安汽配三家公司所持总计30%的新长征股份。
对于这一可能的“违约”行为,王妙兴称,“此事是有董事会决议的。由于相关受让方没有到期付款,镇政府决定由另外的企业接手。”但是记者没有查到对应的书面资料。征辉投资有关负责人则称,不清楚具体的操作过程。而有关律师表示,因受让方资金问题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从法理角度来说,有关股权应退回而重新挂牌出让。
对于以上种种疑问,王妙兴向记者反复强调,新长征的改制都是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的。而接近普陀区国资委的政府人士却强调,新长征这样的集体企业,区国资委干涉甚少,主要是起到“备案”的作用。一位熟悉上海集体企业的业内人士指出,企业改制方案大的基调由相关部门把握,但到具体转让安排等细节上,企业方面拥有相当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