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是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早的地区;改革开放后,东北最早进行了债券买卖,首批发行了证券投资基金,较早进行了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公开发行股票等。然而,近年来,东北的资本市场却发展缓慢,落在了国内其他先进省份的后面。
导致辽宁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是错综复杂,既有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也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等观念上和管理方式上等方面的原因。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东北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程度最高的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济领域中占有绝对支配性的地位。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初期实行计划分配上市指标时,东北所获得的指标几乎全部分配给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他经济成份微乎其微。为了满足上市条件,一些欲上市企业进行过度包装,掩盖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在企业上市之后,原来的多种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并且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很多国有大中型上市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没有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新的经营机制;最终导致一些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每况愈下,不得不走向停牌和退市。
二,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是造成东北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北的一些上市企业虽然上市后形式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过去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虽已分别设立,但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大股东对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施加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决策、经营人员的选聘上进行经常性的干预,大股东还往往通过各种方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和其他资源。制度的不完善,必然造成效率的低下和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东北地区的企业活力在相对不活跃的经济运行环境中,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也是造成东北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一个因素。
东北地区的企业活力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转轨进程缓慢,很多国有企业没有迅速地完成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的经营活动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二是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不佳,规模大、实力强、在同行业领先的民营企业数量较少。而资本市场代表的是生产力中最有活力部分;企业能否上市,市场参与主体对其的评价和选择,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所具有的活力。而东北地区符合标准、可供上市的企业资源很少,这也直接造成了东北资本市场的滞后。
除了经济环境的影响之外,观念和管理方式等人为因素也制约了东北资本市场的发展。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上市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不足。东北地区的各级政府对资本市场一直比较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但政府对待上市公司存在着“重上市、轻管理”的倾向,企业上市后怎样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措施不多。
企业在自身的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有些企业对资本市场不了解、不熟悉,有的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认为企业如果公开上市,其利益将会与他人分享,自主权受到多方面的束缚等。因此,在公开发行上市方面表现得不主动,有的即使能够达到标准也不进行积极的努力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