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与闵行区莘松派出所共同建立了闵行区莘松派出所闵行区中心医院警务所,旨在维护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
不可否认,建立警务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警务所是医院和派出所共同建立的,这种设置本身就决定了,它要想赢得患者的信任有着相当的难度。
医患矛盾之所以激化,根源就在于医患双方缺少起码的信任基础,双方无法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在医患矛盾中,医院处于强势地位,医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卫生主管部门、医疗鉴定部门与医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患者的维权成本高,且难以得到公众的裁决。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通过正常途径常常无法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得不投向“医闹”,使医患之间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避免医患矛盾激化,很大程度上在于卫生主管部门、医疗鉴定机构和司法机关在医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医院警务所能否在医患关系中起到平衡作用,是决定其能否发挥作用的根本。倘若警务所不能客观地充当第三方的角色,公正地对一些医疗纠纷进行裁决,而是陷入对某一方利益的代言人,就可能使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进一步加深,使医患之间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
实际上,单靠外力难以真正解决好医患矛盾,不妨看看美国的情况。在美国连续八年“诚实度和伦理度”调查中,护士均占据榜首。在全美国职业道德评价最高的前五名均为医护人员。根源在于,美国对医疗领域的资金投入充足,医生只需负责治病救人,毋需担忧医疗费用问题和自身收入问题,这使得医生的角色得到了充分而完整的体现。
而在我国,财政对医疗的投入严重不足。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总体的医疗费用里面,政府支出只占17%,非常低。而美国政府支付的至少占总费用的45%,几乎是中国的三倍。即使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也达到了27%。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在市场化改革以后,医生承担者双重角色:一方面,他要救死扶伤,体现医生角色。另一方面,他又要为医院创收,体现商人角色。这种原本矛盾的两种角色集中到医护人员身上,导致了这一群体职业道德的集体错位,逐渐失去了患者的信任。
如果我们的医疗投入逐渐增加,医院的盈利压力大为减小,其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我国的医患关系也能重新步入和谐状态,这或许比设立警务所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