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工行股改方案的落定,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三家的改革都已启动,唯有农行改革一直按兵不动,因此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开始投向农行。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中职工人数最多、机构网点最多、历史包袱最重、经营状况最复杂的一家。改革开放之前,农行就经历过“三起三落”,1979年恢复设立后又经历了分设农发行、“行社脱钩”等变迁。
与此同时,农行自成立之后的50余年来一直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农行开始“进城”。近些年,尽管其业务在大中城市取得了较大的拓展,但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仍是其业务经营的基础,仍有相当大的业务量分布于这一地区,农行在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等信贷业务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储备了相当一批基层业务人才。可以说,农行在农村金融业务上所具备的优势是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
这种局面,意味着农行改革问题将横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两大领域,也自然使其成为我国国有银行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正是基于此,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围绕农行改革问题,从理论界到金融部门出现了一些观点碰撞和意见冲突。笔者认为,这些争论有利于一个最优的改革方案出台。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给出了农行改革的总体思路,强化其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实行整体改制,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这将使农行未来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农行改革无疑将成为我国四大国有银行改革中任务最艰巨的:首先,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既要服务于农村经济又要盈利无疑是对未来农行发展的一个严峻考验,这就需要探索和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农行未来发展中仍会保持农村业务与城市业务并存的局面,如何做到两种业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农行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明确之后,还需从细节入手,深入研究和探讨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模式,争取打好国有银行改革的最后一役。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