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昨天,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在地质大调查找矿成果发布会上表示,伴随一批国家级矿产资源接替基地的形成,将新增一批重要产能,有望缓解部分矿产资源供需矛盾。
另据透露,在青藏高原、昆仑—阿尔金等西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发现了一批找矿远景区,华北、东北地区寻找深部隐伏的鞍山式铁矿获得突破性进展,沿华南古板块周边分布的一系列层控型铅锌矿的发现等,对重新认识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已成“大瓶颈”、“大制约”,部分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不断下滑。但是,孟宪来表示,经过努力,目前我国已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矿产资源勘查长期徘徊的局面初步扭转。
据统计,自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截至2005年底,我国重要矿产资源量显著增长。其中,铜2678万吨、铅锌7848万吨、铝土矿2031万吨、铁矿石76280万吨、优质锰矿石17600万吨、钨69万吨、锡230万吨、钼176万吨、金1026吨、银77158吨、钾盐7124万吨、磷矿石85253万吨。其中,仅主要矿产333级别资源量的潜在价值超过万亿元。
根据最新统计报告,2006年新发现矿产地65处,其中大中型30处,并新增一批资源量。
其中,铜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西藏驱龙铜矿2006新增铜资源量85万吨,累计探获铜资源量790万吨,平均品位0.496%,且矿区及外围找矿潜力很大。云南普朗铜矿2006年加强矿体深部和外围的控制,累计探获铜资源量437万吨,平均品位0.40%,且外围仍有巨大找矿潜力。云南羊拉铜矿外围新发现斑岩型铜矿,找矿潜力乐观。西藏朱诺铜矿提交铜资源量107万吨,平均品位0.83%。目前驱龙铜矿、普朗铜矿、羊拉铜矿等矿床已成功转入后续勘查开发。
资源瓶颈有望得到缓解
孟宪来表示,实践证明,政府加大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通过公益性引导和促进后续商业性勘查,完全有可能扭转目前新增资源储量滞后于消耗资源储量的颓势。
据介绍,通过实施战略性矿产勘查,青藏铁路沿线、滇西北、天山、南岭等一批新的国家级有色金属接替基地初步形成,随着这批资源基地的陆续开发建设,将新增一批重要产能,铜、铀、钾盐等紧缺矿产供需矛盾得到缓解,铅锌、钨、锡、钼等优势矿产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孟宪来特别指出,公益性地质工作有效地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据对472个项目的不完全统计,累计投入大调查资金13.89亿元,项目结题后转入后续其他资金渠道进行勘查的项目270项,占57.2%,吸引的其他财政资金投入5.15亿元,吸引社会资金投入17.6亿元,矿权转让6.16亿元,对商业性投资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
以驱龙铜矿为例,3310万元的财政投入撬动了数亿元商业性矿产投资,使得国内众多大型矿业公司纷纷涌向西藏,西藏矿业经济将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另外,普朗铜矿实现找矿突破后,商业性矿产勘查及时跟进,完成详查和可行性研究,目前已开始矿山建设。